凡是动不动就生气的人,生活多半过得一团糟糕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嘿,朋友!我是老吴。与你无“书”不谈。
去年中秋,陪家人去庆丰路的老字号月饼店买月饼,来了个四十来岁的大哥,就因为店员多问了句“要礼盒装还是散装”,他突然拍桌子吼:“问那么多干嘛!我还能买不起礼盒?”吓得店员不敢作声,周围人也都偷偷皱眉。你说这至于吗?就一句平常话,非要炸毛,最后自己气得脸通红,还落得别人指指点点。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种人,一点小事就上火,像个一戳就爆的炮仗,可仔细看,他们的日子往往过得一地鸡毛?
2023 年冬天,老周的退休时,送我一本《晚熟的人》,老周说这书是他孙子送的,他读完觉得“活到六十岁才懂不生气的道理”,特意转送给我。莫言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用 2020 年一整年的时间,蘸着乡土生活的烟火气,把身边人因情绪失控闹的笑话、吃的亏全写进了书里。书里第一句就扎心:“你细心观察一下你的身边人,凡是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没有一个是智者,生活多半过得一团糟糕”。以前我总觉得“爱生气是性格直”,读完才明白,老生气不是直,是傻——既伤自己,又毁日子。
书里还说“晚熟的人,都是被劣人催熟的”,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让你气到跳脚的事,其实都是在提醒你该学会控制情绪了?今天咱们就聊聊这本莫言写的“不生气指南”,说不定能帮你少走些弯路。
01
越为闲话较真,越显得你没底气
《晚熟的人》里有个叫张三的“炮手”,村里人传他年轻时在部队放哑炮炸伤了排长,他听说后抄起铁锹就往人家里冲,非要跟人拼命。结果呢?看客们不仅不劝,还哄笑着喊“戳中痛处了吧”,把他的愤怒当笑话看。后来莫言回乡,张三已成了孤寡老人,蜷缩在破屋里抱着泛黄的军功章喃喃自语,可再没人愿意听他辩解——那些年他为闲话发的火,只让自己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啥问题都没解决。
我年轻时也犯过这傻。2008 年我在地产公司做底层专员,有同事背后说我“靠拍领导马屁才拿到项目”,我听说后气得浑身发抖,当场冲进办公室跟人吵,把文件摔得满地都是。结果领导批评我“沉不住气”,原本要交给我的项目也换了人。现在想想,当时要是能忍忍,用业绩证明自己,哪会落得那个下场?2022 年春天,我帮带湖路一家早餐店做短视频运营,有人在评论区说“这视频拍得啥玩意,肯定收了钱”,我没再像以前那样急着反驳,反而笑着回复“谢谢您提意见,下次我们再改进”,没想到评论区反而有人帮我说话,说“视频挺真实的,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
莫言在书里写“当谣言变成刀子,最先受伤的永远是挥刀的人”,这话太对了。你越为闲话较真,越像在告诉别人“你说中了我的软肋”;反而一笑而过,别人的闲话就像打在棉花上,没了力气。成年人的世界,解释是最无用的挣扎,你堵不住别人的嘴,但能修炼自己的心。
02
越抱怨命运不公,越难走出低谷
书里还有个让我特别唏嘘的角色,叫蓝脸。他不愿加入合作社,被全村人孤立——牛被毒死,庄稼被毁,连儿子都跪着求他低头,可他偏梗着脖子对天怒吼“凭啥要我服软”。后来土地承包制推行,他成了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人,可当他提着酒想跟老伙计们和解时,却没人愿意接他的杯子。莫言形容他“像只打赢了架的蟋蟀,守着空荡荡的罐子发呆”,多讽刺啊——他赢了坚持,却输了人情,全是因为那股咽不下的怨气。
2024 年我创业做文旅策划,第一个项目就遇到麻烦——合作方临时撤资,员工也走了大半,我天天躲在办公室喝酒,抱怨“老天不公”“别人都针对我”,差点把自己熬垮。后来翻《晚熟的人》,看到书中“装疯卖傻”的武功——被批斗时装聋作哑,平反后还笑呵呵给当年打他的人递烟,说“记仇?那会儿大伙儿都饿着肚子呢”,我才慢慢醒过来。我不再抱怨,而是重新梳理资源,2024 年秋天,我帮婺源一家民宿做线上推广,从写文案到拍视频全自己来,最后民宿客流量翻了三倍,我也慢慢走出了低谷。
书里说“怨气是种慢性毒药,报复不了别人,只会腐蚀自己”。你抱怨上司偏心,却在咒骂中荒废了提升自己的机会;你嫉妒别人暴富,却在哭诉中耗尽了自己的本金——越抱怨,越把自己困在低谷里。就像武功对儿子说的“跪着的人看谁都是刽子手,站着的人看谁都是垫脚石”,只有停止用受害者心态绑架自己,世界才会把路让开。
03
对亲人发脾气,最后伤的都是自己
最让我揪心的,是书里覃桂英的故事。她把半生不幸都归咎于前夫的背叛,女儿劝她放下,她却把滚烫的粥泼向孩子,嘶吼“连你也看不起我”。后来女儿远嫁,她守着空房对猫咒骂“都是没良心的东西”,直到中风瘫在床上,护工偷走她的存折,邻居也假装听不见她的呼救。莫言去探望时,她流着泪说“我现在信了,恶话真是会返回来打自己脸的”。
反观书中的三婶,被丈夫家暴三十年,可当丈夫醉酒跌进粪坑时,她还是默默找来竹竿,说“上来吧,粪坑不埋活人”。后来她开豆腐坊供儿子读书,临终前全村人都来送行,咽气时嘴角还带着笑。这两个女人的结局,像一面镜子——对至亲宣泄的情绪暴力,终会化作扎向自己的倒刺;而温柔以待,才能收获温暖。
我也有过对家人发脾气的愧疚时刻。2021 年冬天,我因为项目没谈成心情烦躁,儿子放学回家跟我分享学校的趣事,我却吼他“别烦我,没看见我正忙吗”,儿子当场就红了眼。后来老婆跟我说“孩子本来想给你看看学校诗歌比赛的奖章,结果被你吼得不敢拿出来了”,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从那以后,我跟自己约法三章:进门之前先深呼吸,把工作的情绪留在门外;跟家人说话时声音放轻,就算生气也先数三个数再开口。现在儿子跟我越来越亲,有啥心事都愿意跟我说。
《晚熟的人》里警告过“家不是垃圾场,别把最脏的情绪倒给最爱你的人”,这话该刻在心里。亲人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不是你发泄的垃圾桶——你对他们发的每一次火,都会在彼此心里留下一道疤,疤多了,心就远了。

写到最后
朋友,聊到这儿我突然明白,莫言说的“晚熟”,根本不是愚钝,而是历经沧桑后的慈悲——看破流言却不戳破,尝尽冷暖却不报复,受过伤害却不传递。那些动不动就生气的人,看似在惩罚别人,实则在消耗自己的福报,最后把日子过得一团糟。
你有没有想过,你最近一次生气,真的是因为事情本身很糟,还是因为你没控制住情绪?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生活跟你作对,是你跟自己过不去。书里蒋二在坟前烧纸时说“人啊,活着时少生点气,死了才少冒点烟”,话糙理不糙——少点怒气,才能多点福气。
我敢说,要是你能做到对闲话一笑而过、对不公默默蓄力、对挚爱温言以待,日子肯定会比现在顺得多。你平时有没有因为生气后悔过的事?或者你有啥控制情绪的小妙招?来评论区聊聊呗,咱们一起学“晚熟”的智慧,把日子过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