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高盛重磅预警 普通人的好消息

京港台:2025-9-5 00:35| 来源:罗sir财话 | 我来说几句


高盛重磅预警 普通人的好消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原油价格下跌,石油也必然会相应下跌。

  石油的重要性在今天不言而喻,尽管越来越多新能源不断出现,但石油作为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仍然非常重要。

  而高盛眼下针对石油的预测,更像是全球局势复杂变幻的一个缩影。

  高盛在2025年8月26日发布的客户报告中做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预测:到2026年底,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将跌至每桶50美元出头的低位。这一预测基于高盛对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入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就是供应过剩加剧。这是高盛预测的核心依据。高盛报告指出,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到2026年底,全球每日将出现180万桶的原油过剩。

  这种供应过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OPEC+国家持续增产,特别是沙特、俄等主要产油国为维持市场份额而保持较高产量;二是非OPEC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专题)、巴西等国的页岩油及深海油田项目持续释放产能。这种供需失衡将导致全球原油库存累计增长近8亿桶,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将贡献约三分之一的库存增长,达到2.7亿桶。

  

  第二就是需求增长放缓。

  高盛分析认为,OECD国家本身对石油需求正在减弱,这主要源于经济疲软与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服务业PMI已降至九个月低点(50.8),叠加川普“对等关税”策略,尽管豁免油气进口,但工业品成本传导仍压制用油需求。此外,能源转型加速也削弱了原油需求弹性,石油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首次跌破30%,新能源替代也正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最后就是库存累积与价格机制的相互作用将进一步推动油价下行。

  高盛指出,2025年油价可能仍能维持在当前远期合约价格附近(约70美元/桶),但这种平衡将在2026年被打破。随着库存继续累积,布伦特油价的“公平价值”将从当前的70美元区间下移至50美元区间,特别是在2026年库存继续累积的背景下,价格有望低于当前远期合约水平。

  要理解高盛的预测,就必须要分析当前原油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未来的演变趋势。

  在供应方面,2025年全球原油供应呈现多元化增长格局。根据IEA、EIA和OPEC的预测,2025年全球原油供给预计将比2024年增加约180万桶/日,达到10400万桶/日左右。

  其中,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复苏,2025年非OPEC+供应增量预计达110万—150万桶/日,远超需求增速。OPEC+国家虽然面临内部协调压力,但在油价相对坚挺(65美元/桶上方)的现实条件下,增产意愿强烈,若9月增产幅度突破30万桶/日,意味着突破了220万桶的预期增产空间,将对市场形成冲击。

  需求方面,全球原油需求增长也面临多重挑战。目前一些机构已经集体下调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至0.3%,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这主要源于: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一些主要经济体面临结构性调整;二是能源效率提升和替代能源发展,如电动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三是工业用油需求受贸易摩擦和产业转型影响。

  国际能源署也预测,全球原油需求将于2029年达峰,2030年供应过剩或达800万桶/日,结构性过剩压力还将持续。

  

  原油价格下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当然是重大利好。

  首先就是它会直接降低交通出行成本。

  汽油价格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当布伦特原油价格从70美元跌至5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相应下调。以中国为例,若油价下调230元/吨,加满50升油箱可节省9-12元,对于月均行驶2000公里的普通车主,每月油费支出可减少约29元。

  对运输行业来说,重型卡车(月均2万公里)燃油成本每月可减少约1400元,这部分成本节约最终会传导至商品价格,让消费者间接受益。

  另外,石油价格下跌也会降低生活消费品价格。

  原油作为基础原材料,其价格下跌将降低石化产品(如聚酯、PTA)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塑料制品、化纤服装、日化用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物流运输成本下降也会反映在商品零售价格上,特别是对运输成本敏感的生鲜食品、电子产品等。这种价格下降效应在通胀时期尤为珍贵,能够有效缓解居民生活成本压力。

  最后,石油价格下跌还会导致可支配收入增长。

  原油价格下跌通过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有助于缓解整体通胀压力。在工资增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胀放缓意味着居民实际购买力提升。根据测算,油价每降10%,中国GDP增速可提高0.15个百分点,这种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最终会转化为就业机会增加和收入水平提升。对于低收入家庭,能源支出占收入比例较高,油价下跌的边际效益反而更为明显。

  随着能源成本下降,家庭在交通、取暖等方面的支出减少,可将更多资源用于教育、健康、娱乐等提升生活质量的领域。航空运输成本下降也可能带动旅游价格下调,使更多人能够负担长途旅行。在冬季,取暖费用降低对北方居民尤为重要,也能够减轻季节性支出压力。

  尽管原油价格下跌对消费者总体有利,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需要关注。

  首先就是国内能源行业可能会承压。当国际油价低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设定的“地板价”(40美元/桶)时,炼油企业利润会被政策截流,可能导致油企亏损风险上升。同时,油价跌破60美元/桶时,煤制烯烃等项目的盈亏平衡线可能被击穿,部分企业被迫停产,影响相关就业。

  除此之外,低油价还会削弱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2025年4月新能源车销量就曾环比下降15%,这可能影响清洁能源投资节奏,与“双碳”目标形成矛盾。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可能是暂时的,因为能源转型的根本动力来自环保要求和科技进步,而非单纯油价波动。

  对那些产油国来说,石油价格下跌也会带来影响。依赖石油收入的产油国(如沙特、俄)在油价下跌时必然也会面临财政压力,沙特2025年第一季度石油收入已下降18%,财政赤字达156.5亿美元。这些国家的经济困难可能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影响全球经济,间接波及消费者。

  

  高盛关于2026年原油价格将跌至50美元的预测,建立在对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关系的严谨分析之上。这一预测如果成真,将对全球经济格局和普通消费者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从消费者角度看,原油价格下跌无疑是重大利好,能够直接降低交通、生活成本,提升实际购买力,支持消费升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低油价环境可能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风险和新能源发展短期受挫等挑战。

  展望未来,原油市场将面临供应过剩与能源转型的双重压力。在可预见的2025-2026年,随着OPEC+持续增产和非OPEC国家产能释放,叠加需求增长放缓,油价下行压力确实较大。

  最终,原油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供需基本面、地缘局势、能源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互动。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理解这些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油价变化带来的机遇,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和财务决策。

  总体而言,对普通人来说,这仍然是重大利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5 00: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