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腾因泄密被小米辞退!这些法律问题要知道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9月8日,
小米集团发布内部公告:
中国区市场部员工王腾,
泄露公司机密信息,
且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根据《小米集团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小米集团诚信廉洁守则》等制度规定,
公司决定给予王腾辞退的处分。
对此,
在微博实名认证的@王腾Thomas 回应:
“很惭愧跟大家说声抱歉,
过去犯了一些错误,
接受该有的代价。”

之后,
王腾再次做出回应,
否认窃取公司机密:
“说明一下,没有窃取公司机密出售,
没有收人钱财。有失职行为,
在深刻反省中,但没有做违法行为!”

一时间,
有关“泄露公司机密”的内容
引发网友讨论。
那么,
法律上如何界定“公司机密信息”?
作为员工,应该履行哪些保密义务?
什么情况下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犯罪?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环境能源与资源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波律师的专业解读!
1.从法律层面看,如何界定“公司机密信息”?
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公司商业秘密的认定问题。从商业秘密认定的角度,在王腾事件在没有经过司法机关认定前,不宜给王腾扣上“侵犯商业秘密”的帽子。
关于商业秘密的认定,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以及其他商业信息。技术信息主要包括与技术有关的结构、原料、组分、配方、材料、样品、样式、植物新品种繁殖材料、工艺、方法或其步骤、算法、数据、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等信息。经营信息主要包括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创意、管理、销售、财务、计划、样本、招投标材料、客户信息、数据等信息。其他商业信息是指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除技术信息、经营信息以外的商业信息。
认定商业秘密有三个法律标准,一是是否具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条件,二是是否具有“商业价值”,三是公司是否采取了必要的“保密措施”。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
2.员工应当履行哪些保密义务?
通常情况下,员工的保密义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员工的法定保密义务。法定保密义务来源于现行法律规定,其中包括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民法典第五百零一条等相关规定。另一种是员工的约定保密义务。约定保密义务来源于公司与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或者是劳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等。无论是独立的保密协议,还是合同中的保密条款都属于约定保密义务,同时公司的规章制度、培训课程,劳动纪律一定程度上也是作为认定员工保密义务的依据。
3.不同程度的泄密行为,对应怎样的法律责任?
对于员工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责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民事法律责任,即承担商业秘密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另一种是刑事法律责任,即按照侵犯商业秘密罪定罪处罚。
民事责任部分,依据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等的规定,对于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的员工,应当对其造成的公司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刑事责任部分,依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员工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达到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认定员工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犯罪行为通常包括三类行为,一类是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一类是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另一类是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本次事件中,王腾是否存在上述行为是一个事实认定问题,存在上述行为才具备被追责的事实条件。
此外,认定员工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泄漏的“公司机密”能够被认定为法律上的商业秘密。如果要认定为刑事犯罪,首先要符合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被泄漏的公司机密要不为公众所知悉,要具备商业价值、要具备公司已经采取保密措施的条件,这是公司对员工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其二,员工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和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保密要求的行为。其三,达到情节严重的后果,包括造成损失30万元以上,非法获利30万元以上,或者导致公司破产倒闭以及其他重大损失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