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誓言打击“激进左翼”,白宫瞄准了谁....

京港台:2025-9-19 08:54| 来源:环球网 | 我来说几句


誓言打击“激进左翼”,白宫瞄准了谁....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遭枪杀后,包括总统特朗普(专题)等在内的一些政要认为是“激进左翼”的影响导致了该事件的发生,誓言要对此类组织进行打击。9月17日,特朗普宣布计划将名为“安提法”的左翼运动列为“主要恐怖组织”。此前,美国副总统万斯也点名批评了“不可分割”组织、开放社会基金会以及福特基金会。这些组织为何引发共和党人的不满?美国社会关于此案嫌疑人泰勒·罗宾逊政治光谱的争吵,又说明什么问题?多国媒体对此进行了探讨。

  “安提法”:反法西斯组织?“激进的左翼灾难”?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特朗普9月17日表示,他计划将名为“安提法”(Antifa,英语“反法西斯”一词“antifascist”的简写——编者注)的左翼运动指定为“主要恐怖组织”,并认为该运动是“病态、危险、激进的左翼灾难”。

  法新社在介绍“安提法”时表示,这是美国“左翼激进组织”的总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并未使用“激进”一词,只表示该运动由反对右翼意识形态的团体组成。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局长雷曾强调,“安提法”是“一种运动或意识形态”,而不是一个组织。多家媒体也指出,“安提法”运动没有明确的领导者、组织结构和成员名单。

  据《纽约(专题)时报》等美媒报道,“安提法”成员反对种族主义和仇外行为。美国研究仇恨与极端主义的学者莱文说,该运动的成员形形色色,有的属于非暴力左派,也有人主张使用暴力。有报道提到,一些“安提法”成员曾在此前的抗议中戴着黑色面具,用侵犯性举动对待警察和记者。

  美国新泽西(专题)州立罗格斯大学学者、《“安提法”:反法西斯手册》一书的作者布雷表示,尽管《韦氏词典》显示,“安提法”一词最早出现在1946年,是从一个表示反对纳粹主义的德语短语中借用过来的,但在2016年特朗普首次当选美国总统后,该国开始有更多人加入这一运动,以对抗他们认为由所谓另类右翼构成的威胁。印度(专题)新德里电视台称,“安提法”成员认为自己是西方抗议传统的一部分,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二战前对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反对。美国“安提法”运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反对三K党和新纳粹分子的活动。

  “安提法”成员2017年在夏洛茨维尔与白人民族主义抗议者发生激烈对抗。在过去几年,该运动成员在美国的抗议和集会中越来越活跃,尤其是那些有极右翼参与的活动。

  法新社表示,自第一个任期以来,特朗普就把他不喜欢的各种行为归咎于“安提法”。“政治新闻网”指出,2020年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杀后,美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特朗普当时就威胁要将“安提法”指定为恐怖组织,但没有详细说明他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司法部前高官麦考德告诉半岛电视台,该国不存在将国内组织指定为恐怖组织的机制。有律师此前向媒体解释说,根据美国法律,要将一个组织列为恐怖组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包括该组织为实体组织且与外国存在联系,但“安提法”并非一个组织。研究刑事司法的美国学者博格森说,在某些情况下,“安提法”也许可以被称为“恐怖组织”,但如果给它贴上这个标签,则意味着也要给一些白人至上主义组织、环保组织也贴上该标签。

  “成为煽动对保守派暴力的一部分”

  9月17日,特朗普表示他还将“强烈建议”按照最高的法律标准和惯例,对那些资助“安提法”的人进行彻底调查。这一提议与美国副总统万斯之前的表态相呼应。据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柯克遇袭后,万斯在表示白宫将打击“激进左翼”组织时直接点名两家机构,称福特基金会和乔治·索罗斯经营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应该被取消免税地位。万斯表示,包括这两个基金会在内的一些非营利组织资助了左倾新闻杂志《国家》,而该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被用来“为柯克的遇袭辩护,并成为煽动对保守派暴力的一部分”。《国家》杂志称,它从未得到过开放社会基金会的资助,近年来也没有收过福特基金会的捐赠。万斯的发言人指出,福特基金会2019年向《国家》杂志捐赠了10万美元。

  福特基金会由美国汽车大亨福特的独子埃德塞尔于1936年创立,捐赠范围广泛。万斯此前在竞选参议员时曾批评说该基金会“假装是慈善组织,实则是美国社会的毒瘤”。美国《国家评论》杂志2022年的一篇报道,也许能解释为何一些保守派将福特基金会等组织视为眼中钉。该杂志表示,福特、开放社会等基金会决定了美国左翼人士可以思考、讨论或支持什么。美国大多数左倾的媒体、智库等组织都依赖于这些基金会的捐赠,而这些“被共同的阶级偏见和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金会,利用其金融影响力,通过大批非政府组织人员的运作,将它们的观念强加给接受捐赠的团体。2024年,肯尼亚总统曾指责福特基金会在肯尼亚煽动大规模抗议活动。

  据“德国之声”等媒体报道,特朗普近期指责索罗斯父子资助在全美范围内的暴力抗议活动,要求起诉他们。开放社会基金会现在的负责人亚历山大·索罗斯曾公开表示,要挑战特朗普和曾领导美国“政府效率部”的马斯克,积极参与美国的政治构建。在国际上,开放社会基金会长期被指利用所谓援助和扶贫项目,在其他国家策动“颜色革命”。该基金会遭到俄罗斯、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多国抵制。

  美联社称,在提到打击“激进左翼”时,白宫还将矛头指向一家名为“不可分割”的组织。该组织始于2016年特朗普首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人莱文和妻子格林伯格写的一份文件。该文件呼吁左翼效仿“茶党”的模式,通过基层选民施压国会议员,阻止特朗普的议程。现在,“不可分割”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凭借数百万的成员,它能迅速组织集会抗议等活动。有报道称,此前马斯克在领导美国“政府效率部”时,多个特斯拉汽车分销店前曾出现示威活动,有的抗议者还点燃了特斯拉汽车,而“不可分割”被指向这些抗议者提供了资助。

  “放大危机的一个方面,假装另一个方面不存在,只会导致危机螺旋式恶化”

  在特朗普宣布计划将“安提法”列为“恐怖组织”后,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卡西迪对该决定表示赞扬,但不少人担心这是白宫报复政敌行动的延伸,也是对言论自由的侵蚀。美联社评价称,尽管美国政府官员坚称,他们的行动重点是防止暴力,但任何削弱左翼团体的举动都可能在明年中期选举之前改变政治格局。

  美国保守派将柯克之死归咎于“激进左翼”,但有专家指出,美国面临的不只是“激进左翼”带来的政治暴力,还有右翼极端分子引发的危机。据美联社报道,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你已经释放一场风暴》一书的作者维奥拉强调,“放大危机的一个方面,假装另一个方面不存在,只会导致危机螺旋式恶化”。

  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称,近年来,美国右翼极端主义暴力比左翼暴力更致命。根据研究,自2001年以来,右翼极端主义暴力致死人数约占美国国内极端主义致死人数的75%至80%,典型的例子包括:2015年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教堂枪击案。在该案中,白人至上主义者鲁夫杀害了9名黑人;2018年美国匹兹堡市犹太教堂枪击案,其中11人被谋杀。

  相比之下,左翼极端主义事件,包括与无政府主义或环保运动有关的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不到总死亡人数的5%。相关事件包括:“动物解放阵线”和“地球解放阵线”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纵火和破坏活动,这些活动针对的主要是财产而不是人;2016年,5名达拉斯警察被一名全副武装的狙击手杀害,该狙击手的目标是白人警察。

  “左右政治光谱可能不是看待当前美国分裂的最有用方式”

  “通常先是震惊和两党表达遗憾。然后,几乎同时出现的是争论:他是哪一派的?”在关于柯克之死的报道中,《纽约客》杂志描述了发生政治暗杀后,美国国内通常如何反应。

  然而,柯克一案的嫌疑人罗宾逊留下的信息仍然是一片混乱。据《卫报》报道,他走向激进的道路仍不清楚。多位专家强调,美国越来越多的枪击案凶手尤其是年轻枪手的动机,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左右光谱,而是受到现代政治中支离破碎、高度网络化状态的影响。忽视激进化的复杂过程,而将袭击者简单地归类,可能难以找到导致人们犯下极端暴行的真正动因。BBC也援引专家的话表示,左右政治光谱可能不是看待当前美国分裂的最有用方式。“最好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难以治理好,这需要(在事情发生后)一种降低(政治)热度的愿望。”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克莱因菲尔德这样说。

  据BBC报道,在柯克死后,美国的政治阵营已经退回到对立叙事,左右两派似乎都不特别热衷于优先考虑国内和解或创伤治愈。在柯克案发生之后,犹他州州长呼吁美国人降低此事的政治热度,但是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会这样做,至少短期内不会。BBC提到,美国历史上有很多在悲剧发生后国内不团结的例子,原因虽然简单,但很难改变,那就是美国政治生活机制奖励的是那些刺激局势升温的人和政策,而非那些缓和紧张局势的人和纲领。

  有观点认为,美国此前也曾经历过政治暴力激增或者政治灰暗的时期,但这个国家并未停滞不前,而现在它将依然如此。不过,BBC认为,美国如今的政治紧张局势似乎与此前一些情况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押韵”。BBC直言,目前尚未看到美国摆脱仇恨和暴力漩涡的清晰道路。

相关专题:白宫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19 08: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