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29万人逃离湖南 22万人离开吉林 山东跑了42万

京港台:2025-9-20 21:48| 来源:风云史迹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29万人逃离湖南 22万人离开吉林 山东跑了42万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同学、亲戚、老同事,在不经意间,正一个个地离开。

  山东,一年跑了42万人,吉林也走了22万,这些走掉的人,不是去旅游,而是永久性的搬家。

  本以为他们会去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没想到他们的落脚点令人意外。

  那么在这场人口大迁徙中,到底哪些城市成了最后赢家呢?

  «——【·人都往哪儿跑了?·】——»

  要说最大赢家,肯定是广东,仅一年就增加了74万人!

  毕竟广东可被看作是“最能生孩子”的省份,在全国生育率都在降低的时候,只有广东人逆势而行。

  

  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113万,出生率8.89‰,全省死亡人数66万,新生人口几乎是死亡人口的2倍,其出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拥有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是当之无愧的“就业蓄水池”。

  2024年广东二三产业单位总量达465.9万个,过去5年新增就业岗位675万个,涵盖制造业、科技、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能满足不同技能层次的外来人口就业需求。

  不仅如此,“南下”本来就是很多年轻人的发展方向,物价温和不“啃”钱包,房价卸下大半压力,经济重担一下轻了不少。

  更何况,医保等民生政策的有力托底,更让人多了份踏实。

  

  当然,浙江省同样表现出色,浙江2023年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6627万,比2018年多了354万。

  这么多劳动力进来,工厂能开足马力生产,服务业也越来越兴旺。

  就拿浙江的服装厂来说,有了足够的工人,订单再多也能按时完成,老板赚钱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当地的经济自然就越来越红火。

  而且这些城市为了吸引人才,还推出许多极具吸引力的政策。

  浙江针对对应届毕业生直接选择发钱,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还为新引进应届大学生提供1万元/年的租房补贴,符合条件可领取3年。

  

  这些城市不会将打工人当成“牛马”存在,而是站在他们角度为其考虑,这么贴心的操作,吸引不少人前往。

  

  除此之外,在大家刻板印象中偏穷的贵州,竟也成为了这场人口迁徙中的“赢家”。

  以前的贵州,确实穷得让人心疼,到处是喀斯特石头山,像样的路都没几条。

  山里的猕猴桃熟了运不出去,烂在地里只能喂猪,孩子们要走两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600多万贫困人口散落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

  那时候别说外人来工作,连本地人都想尽办法往外跑,每年春节后,汽车站挤满了背行囊的打工者,能走出大山就算有本事。

  但从2013年开始,贵州人民开始整改执行“破局三件套”。

  贵州人凭着“扛起大道上青天”的狠劲,在石头缝里凿出了高速路。

  2015年底,贵州成了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到2022年高速里程已经有8331公里。

  别小看这条路,以前从贵阳去黔东南的千户苗寨要颠簸大半天,现在高速直达,游客量翻了十倍。

  

  现在贵阳经开区已经有46家大数据安全企业,光2024年就赚了4亿元,不少年轻人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做数据标注、客服这些白领工作。

  现在的贵州,再也不是大家印象中那个穷山沟了。

  有些地方顺势水涨船高,有些地方却在向低处滑落,这几座城市居然肉眼可见的“消失”。

  «——【·为什么留不住人?·】——»

  2024年湖南常住人口数据出炉,6539万的数字较上年减少29万,加上2023年减少的36万,两年间整整54万人口消失,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县城凭空蒸发。

  与此同时,河南民间那句“一定要走出河南”的呐喊,道出了两省份惊人相似的发展困境。

  

  湖南虽然是鱼米之乡,但除了长沙,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年轻人在老家找不到好工作,只能背井离乡,吉林更难,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转型慢,新兴产业还没成气候,十年间全省人口减少了434.68万,比一个哈尔滨市的人口还多。

  而且吉林的汽车、化工等传统产业虽然在升级,中车长客的高铁卖到了全世界,一汽也在搞新能源汽车,但这些产业能吸纳的就业有限。

  湖南的工程机械很厉害,但除了长沙周边,其他地方还是以农业为主,年轻人觉得没前途。

  

  数据显示,湖南外出务工人员达804万,其中60%流向广东,其余分散在浙江、上海等地。

  因为年轻人发现,广东的电子厂、浙江的服装厂公司遍地都是,随便找个工作都比老家挣得多。

  且湖南的好学校、大医院几乎都在长沙,吉林的优质资源全堆在长春。

  邵阳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宁愿在长沙租小房子陪读;吉林市的病人要做手术,可能得跑到长春去。

  这种“一家独大”的发展模式,逼着人们向大城市聚集。

  

  与湖南情况惊人相似的河南,河南常年有1610万务工人员在外打拼,而这些背井离乡的河南人中,不少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而选择“迁徙”。

  2024年河南高考数据显示,文科一本线高达521分,理科一本线511分,而二本线文科428分、理科396分。

  同样的分数在河南与在其他省份的录取结果天差地别,511分在河南刚够一本线边缘,在青海、宁夏等地却能稳进985、211院校。

  这种残酷的教育内卷,让“一定要走出河南”成为刻在当地人骨子里的执念。

  河南考生面临的不仅是高分数线,更是极低的录取率,数据显示,河南高考人数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但985、211高校在豫招生名额相对较少,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局面。

  许多家庭为了孩子教育,不惜举家搬迁到高考压力较小的省份,或者送孩子去外省读高中。

  其实说到底,这场人口大迁徙其实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人口总是向机会多、收入高、生活好的地方流动。

  国务院的户籍改革只是顺水推舟,让这个过程更顺畅了。

  现在的人口流动不再是简单的“孔雀东南飞”,而是呈现“就近迁移”和“强省会聚集”的特点。

  未来最有希望的,可能是那些既能承接产业转移,又能提供优质生活的城市。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21 03: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