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 美国工作签证要先交10万美元! 先别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移民、绿卡相关新闻汇总!美国工作签证费飙至10万美元,持签人懵了:出境者抢返美,未归者困原地
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签署行政令,大幅改革H-1B工作签证项目,要求申请人缴纳每年10万美元费用,否则不得入境。
据悉,H-1B签证允许美国公司雇佣外籍专业技术人员,以填补国内难以找到合适人才的专业职位空缺,主要被美国科技企业用于吸纳高学历技术移民(专题)。此前的申请费约在1000美元左右,新规直接将费用增至100倍。
行政令显示,这一新规将于美东时间9月21日凌晨00:01生效,这意味着H1-B签证申请者和持有者仅有24小时左右的窗口期应对相关变化。
该规定立即在H-1B持有者中引发了恐慌。9月20日,中国籍在美务工人员Alex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他19日才飞抵上海,本计划在国内停留一周,但如今不得不抢购当晚返回美国的机票。
身在美国境内的韦先生表示,许多人面临取消出行计划、“被困”美国的局面。
10万美金“入境费”约24小时生效
有人连夜抢票返美:机票半小时飙涨4.5倍
据报道,该行政令要求美企为外籍员工担保H-1B工作签证申请时,“必须向美国政府缴纳10万美元的申请费”。
对已持有签证者冲击最大的是,根据白宫发布的总统令原文,如果这名外国人已经持有H-1B工签但身在国外,入境美国之前美国雇主必须先补交10万美元。
9月20日,中国籍H-1B持有者的Alex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昨天刚回国,(本计划)下周六回美国,都不知道咋整了。”在社交媒体上,IP在美国的网友纷纷催促他“立马直奔机场,回了再考虑其他的”“赶紧回”。有人担忧地问:“等晚上再飞会不会来不及入境?”
Alex表示,他看到新闻后“当机立断买了上海飞洛杉矶(专题)的机票”。据他透露,在他抢购机票时,机票价格仅3800元人民币(专题),半小时后就飙涨到了17000元。短短30分钟,机票价格飙涨近4.5倍。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售票平台发现,20日晚“上海—洛杉矶”直飞航班的机票已售空,仅剩飞行总时长超过24小时的中转航班。
▲20日晚“上海—洛杉矶”直飞航班的机票已售罄
另一位身在美国的中国籍H-1B持有者韦先生也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了存在恐慌。他表示,消息是当地时间19日下午(行政令签署前)就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他的美国老板也从新闻上得知并告知了他。
“律师也在群里提醒我们,”韦先生说,“(律师)强烈建议所有在美国境外的签证持有者周一前返回美国。”
亲历者感觉被困在美国:
不能出境,现在出境探亲的朋友可能工作没了
如果说Alex是“抢在行政令生效前飞美国”,那么韦先生则代表了“被困在美国”的大多数。韦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们这都已经‘炸(开锅)’了。明后天各有一个朋友本来要从美国出境,现在都已经被迫取消行程了。”
他形容这种状态是:“感觉真被困在美国了。”
韦先生解释了在美华人(专题)圈对政策的理解:“在看了政策内容后,目前大家分析认为,只要出入境就有可能需支付10万美金,否则无法入境……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在签证有效期内留在美国。”
他担忧,这可能导致许多人立即失业:“有很多在境外旅游探亲的H-1B持有者可能因此没法回到美国了,那么他们就很可能丢掉工作。”
特朗普:科技公司会非常高兴支付这笔钱
在美务工中国人:公司不付,我不会待在美国了
目前H-1B的基本申请费约在1000美元左右,新规直接将费用增至100倍。
对于依赖印度(专题)和中国移民技术人才的美国科技行业来说,这会骤然增加雇佣外国员工的成本,硅谷的科技公司或将转向雇佣更多美国本地劳力。
据报道,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特朗普政府已经和美国科技公司沟通过这件事,‘所有大公司都同意了’。”
对于科技公司是否会“愿意”支付这笔巨款,美国总统特朗普似乎信心满满。被问及时,他表示:“我认为他们会非常高兴。”
特朗普补充说:“我们将能够把那些非常有生产力的人留在我们的国家,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公司将为此支付大笔资金,而且他们对此非常高兴。”
关于企业是否会承担这笔高昂费用,韦先生猜测:“我猜大部分公司是不会想出这笔钱的,(花费)太多了。”Alex也持有类似看法。当被问及10万美元的费用将如何分摊时,他坦言:“我不知道未来这笔钱要怎么出,很多人是出不起这十万美金的。如果要我自己出的话,我就不会待在美国了。我公司出的话,我估计公司也不会愿意。”
面对当前的困局,韦先生提到了法律途径的可能性。“只希望下周会有转机了,”他说,“我朋友都在讨论回国发展了。”
他补充道:“也有很多朋友说下周很可能出现诉讼,希望法院可以暂时冻结行政令。”
一觉醒来,美国工作签证要先交10万刀?!先别慌
一觉醒来一个重磅炸弹袭来——
川老师直播签署了一项新的行政命令,宣布将留学工作签证H1B的申请费提高至10万美金!
一时间,社交媒体爆炸式刷屏,感觉留学生(专题)的天都要塌了。
不过,先别急着慌!
我们仔细研究了官方全文,却发现这件事被断章取义了。首先,其要求「企业每年支付 10 万美元购买 H-1B 工作签证」,而非个人。
其次,其与留学毕业后在美国工作的学生可能没太大关系。
原文显示,最受影响的是「在境外抽签H-1B,并以非移民身份入境」的人。其会在9月21日凌晨12:01开始自动生效,有效期12个月。
虽然这个消息是被夸大了,但仔细研究签证政策也不难发现,按照今年H1B几乎每月都在变的态势,签证「收紧」的趋势是一定的。
签证「紧箍咒」白/宫的公告中,详细阐述了此项命令的颁布背景,矛头直指外包。
老特认为,H-1B政策被人「滥用」,用低薪低技能的劳动力取代了本地工人,也使得吸引和留住高技能的临时工群体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IT外包公司。
「与全职传统工人相比,H-1B入门级职位的费用可降低 36%。公司关闭了 IT 部门,解雇了美国员工,并将 IT 工作外包给薪酬较低的外国工人」。
老特认为,这挤压了大学毕业寻找IT工作,也推进了计算机等大学应届生的失业率,增加了科技公司的大裁员。
「有必要对寻求使用 H-1B 签证计划的公司征收更高的费用,以解决该计划的滥用问题,同时仍然允许公司雇用最优秀的临时外国工人」。
而和中国留学生以及高技能工作者更相关的是,「优先接纳高技能和高收入外国人作为非移民入境」。
■最依赖H-1B劳工的科技公司
不过,中国学生也并非高枕无忧。回望这一年针对留学生的政策变化,可以用「步步紧逼」四个字形容。
5月27日,美国国务/院突然下令全球美国领事馆暂停学生签证面试预约。理由是要「扩大社交媒体审查」。
6月19日,签证恢复,但附加了史无前例的条件,「所有F、M、J签证申请者必须公开社交媒体账号,接受AI工具筛查」。
8月初,美国国务/院表示「今年已吊销了 6000 多名学生签证」,总数几乎是去年同期的四倍。
8月28日,美国国土安全局DHS抛出重磅炸弹,提议终结实行30多年的「身份有效期」政策,改为固定4年期限。
这个变化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自从1978年来,国际学生只要一直持有F-1签证,就可以一直以「学生」身份无限期地留在美国,无需再经过筛选和审查。
而如今,这个停留期被大幅砍到只有最多4年,想延期就必须重新申请,还要额外缴费、重新体检、接受背景调查。
这将会影响本科生重修,交换,间隔年等,但影响最大的一定是就读将超出四年的博士生们。
而老特的理由是,「这是一种签证的滥用,会让某些人在未取得学术进步的情况下,长时间留在美国。会带来安全风险,耗费了纳税人不计其数的金钱,并且对美国公民不利」。
目前,该提案正处于为期30天的公众意见征询期,一旦最终落地,将迫使大量学生中途离境或面临身份违法。
■《福布斯》新闻的评论,国际学生签证连续收紧之下,全球的赴美升学申请机构业务将急速减少
除了取消「身份有效期」,针对F-1学生签证还有一些细则,措辞严厉,像一顶「紧箍咒」一样,牢牢控制住留学生们:
学业完成后的离境宽限期,从60天缩短到30天;
本科的F-1学生,在学年第一学年内不得更改课程、专业或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F-1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任何时间均不得更改课程;
如果国际学生完成了某一级别的课程,他们将没有资格以 F-1 身份参加同级别或较低级别的课程;
除非获得 SEVP(学生和交流访问者计划)的例外授权,否则 F-1 学生不得转学到另一所学校,直到他们在最初签发 I-20 的学校完成一个学年的学习课程。
■长达46页的最新签证政策
进入9月后,老特又是连环重拳。
先是宣布取消「签证面谈豁免制度」,该制度此前允许某些申请人无需亲自到场即可续签签证。自2025年9月2日起,几乎所有非移民签证申请人,包括14岁以下和79岁以上的申请人,都必须亲自接受美国领事官员的面谈(除非在极少数情况下)。
9月6日,又一道禁令落下:禁止第三国申请签证。
过去几年,由于国内签证预约困难,很多中国学生会飞到新加坡、泰国、德国、巴西等地面签。这成了一个小小的产业链,代理机构、酒店、航空公司都受益其中。
现在这条后路被彻底堵死。所有人必须回国排队,等待时间从3个月延长至9个月不等。
对中国留学生而言,原本可以灵活选择面签地点、避开国内漫长等待的策略失效了。而一旦在国内被拒签,就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的替代方案了。
有人预测,未来入境美国需要更多的准备、更多的财力和更多的耐心。
谷雨星球独家梳理了这大半年签证政策的关键变化
「全面收紧」的趋势显而易见:
中签者画像
对于每一个留学生来说,毕业后想合法留美通常有以下几种路径:① 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OPT是最常见的实习路径,适用于所有专业,允许国际生在毕业前后实习最多12个月的时间。② STEM OPT ExtensionSTEM OPT专为理工科(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部分商科项目也包含在内)专业学生提供额外24个月的工作许可,累计工作时间可达3年。③ 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CPT是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在校实习项目,通常由学校批准安排。
■2024年,194,554名国际学生通过OPT获得工作许可;95,384名国际学生通过STEM OPT获得工作许可;130,586名国际学生通过CPT积累了专业实习经验但是以上这些被统一称为「工作许可」,并不是正儿八经的签证。在「工作许可」的时间里,学生必须找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并由雇主进行担保,提交H-1B签证的申请。若在这一年内,留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公司帮助办理工作签证,或者没有抽中H-1B,就等于OPT失效。要不只能回国,要不继续读书。
根据myvisajobs.com发布的H-1B签证报告来看,能为国际生提供更稳定的 H-1B 的雇主主以科技和咨询公司为主(按排名从高到低):亚马逊:以 10,969 份 LCA 位居榜首,平均薪资为 149,812 美元。高知特信息技术公司:LCA 数量为 8,688 份,平均薪资 101,773 美元。安永:LCA 数量 8,674 份,平均薪资 143,378 美元。其中,LCA意为「劳工条件申请」,每一份向美国移民局 (USCIS) 提交的 H-1B 申请都必须包含一份劳工条件申请 (LCA)。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如摩根大通)、零售企业(如沃尔玛)、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等。而热门的中签专业,主要集中在STEM和商科领域(按排名从高到低):信息技术与数学:LCA 数量为 278,555,平均薪资为 $128,576。建筑与工程:LCA 数量为 40,453,平均薪资为 $118,074。商业与金融:LCA 数量为 36,381,平均薪资为 $118,178。管理:LCA 数量为 22,120,平均薪资为 $177,038。生命、物理与社会科学:LCA 数量为 19,129,平均薪资为 $90,822。
这些热门专业,跟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发布的《2024 SEVIS by the Numbers》报告大差不差。2024年,接近一半的国际生聚集在前20大热门专业,计算机科学、工程、商业管理、数学与统计等专业方向是他们的首选。
另外,根据美国移民局今年4月公布的2024财年中签者画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相比于印度籍毕业生高达71%的中签比例,中国籍毕业生的中签比例仅有11.7%,也就是说「上岸」机会只有1成。
签证历险记
很多人预测,美国留学签证持续收紧,将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而这种突发的变动落到普通留学生身上,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应对?
一位刚经历「签证波折」的中国留学生小李,或许能现身说法。
他今年收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物理系,和英国帝国理工电子信息系的录取。按理说,后者专业排名更好,签证也更简单,是更理性的选择。
但5月初,他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选择UIUC。
「留学的初衷不只是专业课学习,还有通识教育。英国体制太过专业化,压力也很大。而且,高中一起玩的朋友都去了美国,我不想一个人去英国」。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考量。他了解到UIUC工程学院内部转专业相对容易,「学完基础课程,保持GPA就行」。
5月中旬申请I-20,一周就收到了。但他一直没急着申请签证,因为还有其他学校的waitlist结果没出。
这个决定差点让他付出代价。5月底听说面试名额急剧减少,他才开始紧张。但已经晚了,到处都约不到号,直到7月中旬才抢到8月9日的面试。
更要命的是,面试时他犯了个错误。
「本来想着以防万一,主动提交了社交媒体账号的补充表格。结果签证官要求我回去更新DS-160表格,当场就没收护照。其实如果我不说就没事,说了反而麻烦了」。
更新表格时,他忘记了要一页页review才能解锁submit按钮。加上邮箱通知被拒收,又换了邮箱重发,整个流程拖了很久。
最让人头疼的是,他的老家没有中信银行网点,原本计划好的回家行程被完全打乱。家长急得不行,连写了几封邮件要求紧急处理,还打了领事馆的电话。
好在8月20日最终收到了签证,8月22日就飞了美国,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第一天课程。
而让小李最遗憾的是错过了Quad Day,也就是各个社团的介绍日,这是他在拿到offer后就开始期盼的。
现在回顾整个过程,他想给学弟妹最大的建议就是,签证一定要尽早申请,只要确定要去就不要拖。
关于未来的担忧,他显得很淡定。
「学校有保底方案,最差可以defer到春季入学。本科生的审查相对没那么严格,而且我也没想太多长远的事情,变化实在太快了」。
■UIUC被称为「公立常春藤」,工程学院常年稳居全美前五,计算机科学,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更是常年霸占全美Top5,性价比还特别高
小李无疑是幸运的,但与此同时,也有数千名国际学生被真实地取消了今年的求学机会。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或许正在重新定义留学。曾经,留学是一个相对标准化的选择:考个好分数,申请心仪学校,拿到录取就万事大吉。现在,它更像是一场复杂的风险投资:你要计算政策变动的概率,评估签证拒签的成本,权衡不同国家的机会,甚至要为孩子准备Plan B、Plan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