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牛市彻底无缘?“奶王”伊利的39万股民要慌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当A股牛市氛围浓厚,各种翻倍牛股不胜枚举时,伊利股份的39万股东却只能默默心酸——今年以来,这只昔日的“奶茅”竟逆市下跌10.44%。
发布半年报后首个交易日,伊利股份股价大幅拉涨,涨幅一度超过6%。公司市值轻松站上1800亿元,投资者的热情似乎预示着乳业巨头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
然而,这一抹亮色难掩伊利股份在今年的整体低迷。在沪指累计上涨14.95%的背景下,伊利股价却逆市下跌超10%,成为本轮行情中滞涨白马股的典型代表。不禁让人疑问:这只曾经备受追捧的“奶茅”,真的与本轮牛市彻底无缘了吗?
01 牛市中逆势下跌,“老登股”的尴尬处境
最近A股市场上流行一个新词——“老登股”。这个称呼源于一场年轻分析师与老派投资者的争论,如今特指那些估值在地板上、业绩稳健但股价滞涨的蓝筹白马股。
伊利股份不幸位列其中。事实上,伊利的低迷不是今年才开始的。自2021年1月的高点至今,其股价累计下跌42.97%,期间最大回撤达到59.25%。这样的走势让坚守的39万股民倍感煎熬。
市场风格的风水轮流转在A股屡见不鲜。几年前,“茅资产”行情火爆,资金一股脑追捧行业龙头,而现在的资金偏好明显转向了科技成长股。
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A股牛市有个说法叫“捂股丰登”。意思是牛市行情演绎到后面,高位股涨太高了,资金可能会开始挖掘低位补涨。
但对于伊利股东来说,等待的过程格外漫长。有投资者无奈地表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02 基本面强劲复苏,龙头地位愈加巩固
与股价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利股份的基本面却呈现出强劲复苏的态势。
2025年中报显示,伊利上半年实现营收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大增31.78%,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这一表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伊利半年营收已甩开行业第二名203亿元,实现“断层式”领先。
分季度看,2025年二季度伊利营收289.15亿元,同比增长5.77%;净利润23.26亿元,同比增长44.65%。这是自2023年三季度后,近两年来伊利首次实现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今年上半年龙头乳企的业绩改善,部分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消费形势有所好转;二是人口出生率的降幅放缓刺激了婴幼儿奶粉消费;三是各大乳企积极控货控价,渠道信心有所恢复。”
03 多元化战略见效,奶粉业务实现历史性突破
伊利业绩复苏的背后,是其多元化业务结构的战略优势开始显现。
曾经,伊利主要依靠液体乳业务打天下。而如今,公司的产品线已形成三大支柱:基本盘的液体乳、快速增长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以及表现亮眼的冷饮业务。
2025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已达26.8%的历史新高。这一比例在2019年还仅为11%,如今已做到“四分天下有其一”。
最令人振奋的是,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实现历史性突破。最新数据显示,其零售额市场份额达到18.1%,跃居中国市场第一。至此,伊利拿下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大满贯”。
这一成果源于伊利的前瞻性布局。早在2021年,伊利便提出“2025年实现中国婴配粉市场第一”的目标。尽管面临疫情冲击和行业调整,公司仍保持战略定力,最终兑现承诺。
同时,伊利冷饮业务也表现不俗,上半年收入82.29亿元,同比增长12.39%。与山姆会员商店共创的“生牛乳绿豆雪糕”更是获得山姆冰品品类销售冠军。
04 机构看法现分歧,资金流向透露玄机
面对伊利股份的“冰火两重天”,机构投资者的态度出现明显分歧。
二季度末,持有伊利股份的基金投资者环比增长超过60%,达到1260家,合计持股9.56亿股。保险机构持股也从1亿股出头增长至1.56亿股,涨幅接近50%。
交银国际证券近期发布研究报告,上调伊利股份目标价至34.5元,并给予“买入”评级。报告认为,伊利上半年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改善。
东方证券更为乐观,维持伊利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看高至36.54元。该机构指出,伊利“有望受益奶价趋势反转,多元化业务发展强劲”。
然而,资金流向数据却显示另一番景象。8月28日,伊利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925.25万元,而散户资金净流入9886.55万元。这一对比表明,主力资金相对谨慎,而散户可能在接盘。
更值得关注的是,伊利股份的股东户数在减少。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9.25万户,较3月底减少3.3万户,降幅达7.75%。这可能意味着部分投资者正在失去耐心,选择离场。
05 乳业周期拐点将至,伊利未来路在何方?
对于乳业整体而言,周期拐点可能即将到来。
当前,生鲜乳价格已跌至3.02元/公斤,勉强守住3元关口,这一价格已回归到2010年10月的水平。对比2021年8月4.36元/公斤的高点,跌幅超过30%。
华泰证券指出,中国奶业周期正处于“奶价低迷带动上游养殖业持续去产能、下游乳品企业渠道库存去化到位、静待终端需求复苏的基本面左侧”。该机构预计,2026年行业有望重回供需平衡。
奶价企稳对伊利而言实则利好。历史周期表明,奶价温和上涨有利于下游企业毛销差改善和利润率提升。目前伊利与蒙牛两大龙头已默契进入提升利润诉求阶段。
此外,伊利的国际化布局也可能成为未来增长点。目前,伊利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构建了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的骨干网络。其全球合作伙伴总计2000多家,遍及39个国家。
06 高股息率下的投资价值,耐心等待风来
对于当下的伊利股份,高股息率成为吸引长期投资者的重要亮点。
伊利表示,公司将继续执行“不低于70%净利润”的分红政策。过去三年,伊利现金分红累计220亿元,分红比例始终保持在70%以上,位居A股消费板块前列。
按当前市值测算,公司股息率接近4%,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交银国际证券的数据更是显示,伊利股份对应2025年预期股息率约4.3%,具有吸引力。
有市场分析认为,在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的关键时点,伊利股份凭借“成长+红利”的双重确定性,已成为主力资金、两融资金及保险资金积极抢筹的核心标的。
对于已经坚守多时的伊利股东,或许需要的只是更多耐心。正如市场人士所言,牛市“捂股丰登”,暂时没涨不必急躁,如果贸然换股,反而可能“两边挨打”。
截至最新交易日,伊利股份的股价仍在27元区间徘徊。机构给出的目标价分布在34-36元区间,这意味着潜在上涨空间超过30%。
奶价周期底部逐渐清晰,乳业2026年有望重回供需平衡。伊利凭借其龙头地位、多元化布局和高股息政策,正在静待风来。
对于39万伊利股民而言,需要思考的是:坚守还是放弃? 答案可能取决于你的投资——价值投资需要耐心,而伊利的基本面复苏迹象已然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