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洋务运动的百年轮迴 「K签」吸引人才还是失业潮?

京港台:2025-10-1 03:37| 来源:风传媒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洋务运动的百年轮迴 「K签」吸引人才还是失业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中国版H1B签证也就是「K签」10月1日即将实施。所谓「K签」则是指在无雇主担保的情况下,面向主要面向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的外国青年人签证类型。北京方面赶在中共建政七十六周年之际颁佈该政策,则是因美国近期将H1B签证申请费用大涨,吸引那些热衷美国签证的外国人才。

  同时,外国人来中国就业在这几年的优待政策上也是成为吸引申请者的亮点,但是该签证政策一经公佈却引发了大陆民间和官方学者的质疑声音,这些声音都在聚焦未来中国大陆一旦打开无需雇主的外国人才移民签证之后,是否将出现大量伪造高等学历和编造丰富工作经验的情形,同时这也将冲击大陆本身低迷的就业市场,在相同条件下,那些名校毕业的学生似乎将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K签与现在的中国工作签有何不同?

  这种被誉为「中国版的H1B签证」很大程度上会去吸引印度、欧洲地区的一些科技人才。与现有的中国工作签证不同的是,申请人无需在入境前单独寻找雇主担保,并向当地政府的外事办或者外国专家局报备;而现在就像是与一家公司面试应聘一样,若雇主同意接收即可签订合同,拿着合同与中国驻当地大使馆联繫办理签证即可。而这种签证主要侧重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学士学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即那些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在毕业后工作手续会更加简便。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当海外各国积极招揽高阶科技人才,台湾该拿什么跟人家比赛?(图/Mark Zuckerberg@Facebook

  制定人才战略优势这种签证与美国HIB签证有何不同?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在一篇社论指出,「K字签证是普通签证中新增类别,专门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这种制度设计既考虑了人才流动的实际需求,也契合了创新活动的规律特点。」社论中明确提到一点「在技术变革、人口转型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交织的时代,人才不仅是战略资产,更是国家能力。」

  依照目前北京方面对「K签」的定位为「交流签证」,其核心是促进国际科技协作,而非工作签证,不涉及劳动力市场准入或就业许可。大陆将这种签证视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争取外国人才上的持久竞争,同时这项被誉为是「人才强国」计画的签证政策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

  K签登场该如何应对?

  不过,这项计画将有利于像是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进海外顾问。尤其是现阶段针对中国的科技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被美国等国制裁,人才的流动能够快速解决这种问题。但是另外一方面,大陆民间更关心的是这些外国人才会否挤佔本就低迷的就业市场。

  前党媒《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印度炒作中国K签证,去日本,是想闹给美国看,因为美国提高签证费沉重打击了印度人的赴美工作机会。」他还提到「少数外国人在中国违法犯罪,或者他们有严重违背中国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被曝光出来,每一次都很轰动,聚集起了公众对部分低质外国人进入中国的强烈反感。」

  随着中国失业率的攀升,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尤其是那些科技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则会选择那些「舶来品」而非「本地货」。同样,这也给许多中国大学生一个警示,要么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要么就远走他乡。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美国因大涨H1-B签证,中国推出「K签」吸引全球人才,10月1日即将实施。(郭晋玮摄)

  洋务运动的百年轮迴:洋人大战中国劳动法或将呈现

  在中国历史上,李鸿章的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人到西洋学习先进技术,而现在则变成了吸引外国人来中国就业,本质上都是在推动大陆整体发展。但是就中国大陆目前的就业保障环境而言,层出不穷的劳工维权事件不仅发生在中国人自己身上也发生在外国人身上。在该消息一出,海外不少简中博主们纷纷发起针对K签的「oK革命」即向当局表达不同的异见。一位大陆博主对此表示「基层(指大陆基层政府)如果还是那种外国人是外宾,外国人出事大如天的思维就没办法落实这个政策。」这位博主的担忧正是后续若一些外国人打着「高级人才」的口号,若产生纠纷最终吃亏的是自己人。

  就现实而言,外国人和港澳人士在劳工维权上更略胜一筹,先前小红书上就有一些来到大陆就业的西方人士,因被无故拖欠数月工资而不得不状告法庭,最后相关人士透过社交媒体和驻北京的大使馆投诉,引起大陆政府的重视。

  最终,这项签证政策能否真的像外界所想那样,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还是严格管控,都需要北京方面的政策把控度和建立有法律约束力和惩罚力的制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1 08: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