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K字签证引争议 中国官媒喊话称“曲解”

京港台:2025-10-3 00:48|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K字签证引争议 中国官媒喊话称“曲解”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移民、绿卡相关新闻汇总!

  中国推出旨在吸引外国青年技术人才的“K字签证”,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和大量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批评。官媒不得不发声试图平息人们的质疑。

  中国新增加的“K字”签证已于10月1日正式开放申请。该签证面向18至45岁、在知名高校取得理工科专业至少本科学历的外国人,提供入境中国、居留和就业的机会。

  这一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引起热议,微博上一时间反对声音高涨。有人批评此举“没有必要”、甚至“后患无穷”。很多人担心,在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刚刚创下新高之际,大幅开放国际人才来中国,是跟国人“抢饭碗”,会加剧本土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还有人认为K字签证门槛太低,担心“放开口子”之后会引入亚洲和非洲大量普通学历的年轻人。在此语境下,出现了大量带有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色彩的评论。

  “多多益善”

  本周二,党媒《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曲解K字签证,只会误导公众》,驳斥了近日流传的一些论点。评论称,担心外国青年科技人才会抢占本土劳动者饭碗,是“毫无必要”的。因为申请人专业限定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要求学士学位及以上,来源是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并非网上炒作的“低素质劳动力”,“这样的人才十分紧俏、多多益善。”

  文章还指出,尽管中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但高层次人才仍然缺乏”。有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就接近3000万人。“在一些国家收缩内顾、排挤国际人才背景下,中国敏锐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及时出台政策。”

  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收紧针对技术移民的H-1B工作签证,将对首次申请者加收10万美元费用。这被认为会阻挡国际人才赴美发展。

  针对评论区大量对亚非留学生和移民,尤其是印度人的歧视性言论,《人民日报》评论只是解释说,K签证只是为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岂能直接和移民划等号”。并指出,增设签证会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所谓“移民危机”不会出现。作者还说,中国有“强大的治理能力”,面对外来者也应该有“文化自信”。

  何时能国内自由迁徙?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陆风鸣博士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表示,尽管K字签证降低了申请门槛,但中国的移民体系,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尚未跟上。其他关键问题包括,外国员工能否克服语言障碍以及能否适应中国企业的工作文化。

  前《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发文为新的签证政策背书,但也称中国网民怕移民“抢饭碗”是“合理的关切”。他表示相信“中国驻世界各地的使领馆现在都听清楚了国内互联网上的担心,他们没有意愿放一群庸才进来,给就业本已紧张的中国社会添堵”。

  微信公众号“世界之敌的敌人”发文说, 没必要杞人忧天,“真有这么大吸引力的地方,哪怕偷渡也要润过去,哪还需要等什么新型签证出来才开始研究怎么去?”并指出中国实际是世界上外国人占比最少的国家之一。

  微信公众号“就叫熊太行也行”则把眼光转向另一个维度,呼吁“对外开放要搞,对内开放也要搞”。“希望国家能够把‘K签’,发给我们本国的年轻人,本国的大学生。比如,北京、上海,能不能给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发京签、沪签。……未来进一步打破全国户籍之间仍然存在的藩篱,实现全国人民的自由迁徙。”

 

相关专题:移民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3 12: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