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解读TikTok潮流:什么是薰衣草婚姻?

京港台:2025-10-12 22:38|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解读TikTok潮流:什么是薰衣草婚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薰衣草婚姻”曾是好莱坞深柜明星与遭受迫害的LGBTQ+群体的庇护,如今在 Z 世代的重塑下,以数字时代的方式重新定义婚姻,兼具保护、陪伴与全新的诠释。

  过去一年里,TikTok 上兴起了一股奇特风潮:年轻人(主要是西方人)向志同道合者“求婚”,寻求的是陪伴、稳定以及共同分担经济负担与收益。

  爱情或性?不重要。

  “薰衣草婚姻”一词从沉寂中再度浮现,引发关于这类权宜婚姻起源的讨论,以及这种曾经隐藏的生存策略是否可以在关系规范不断变化的时代重新被利用。

  异性恋的遮掩

  “薰衣草婚姻”一词主要在 20 世纪早期的好莱坞流行。当时形象至关重要,若公开出柜便可能葬送演艺事业。

  通过与异性结婚(其中一方或双方都是同性恋),为明星与公众人物提供了掩护,不仅能维持名声,还能隐匿真正的性取向。在同性恋行为遭刑事定罪或社会谴责的年代,这类结合并非浪漫伴侣关系,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安排,往往由制片方或经纪人操盘。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洛克·哈德森(Rock Hudson)便是常被提及的案例。他与经纪人亨利·威尔森的秘书菲莉丝·盖茨(Phyllis Gates)结婚,以阻止小报曝光其性取向。哈德森终其一生隐瞒真实性向以维系“银幕硬汉”形象,最终于1985年因艾滋相关疾病去世。

  

  演员哈德森的婚姻只持续了三年

  为何是薰衣草

  “薰衣草”这一词及其颜色,长期伴随LGBTQ+群体的历史轨迹。

  古希腊女诗人萨芙(Sappho)曾以炽热笔触描绘女性的纤柔之美,提及“紫罗兰花环、花冠或饰带被置于少女‘纤细颈项’之上”。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时尚未出现现代性取向分类,但“萨芙式恋情”(sapphic)与“女同性恋”(lesbian)一词皆源自她的名字及其故乡莱斯博斯岛(Lesbos)。

  

  虽然萨芙的性取向仍未确定,但她赞美同性之爱的诗歌使她成为LGBTQ+群体的偶像

  数百年后,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将自己的同性情事喻为“紫色时光”,赋予他在“我们称之为时间的这个缓慢流动的灰色事物”中最深的喜悦。

  进入 20 世纪,“薰衣草”逐渐与同性恋者相连,时而甚至沦为贬义词。美国1950年代爆发的“薰衣草恐慌”中,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等政客明确将同性恋与颠覆、不忠划上等号,导致大批同性恋公务员被解雇或迫辞。

  此举反而激发LGBTQ+权利运动,将薰衣草色定为团结与抗争的象征。

  TikTok上的再诠释

  快转至数字时代,Z世代创作者在TikTok上以或严肃或戏谑的方式重新诠释“薰衣草婚姻”。标记#薰衣草婚姻(#lavendermarriage)的视频中,用户自我推销为潜在伴侣,抱怨约会市场的混乱,并幻想柏拉图式的家庭幸福。

  2024 年 9 月,TikTok创作者罗比·史考特(Robbie Scott)率先掀起风潮,公开征求薰衣草婚姻伴侣。

  他在视频中说表示:“我能当你丈夫,能当你妻子,能当你的狗,能当你他X的任何想让我当的角色。你只需要跟我结婚,让我能付得起房贷、水电费和税金,这样就行。你可以随时随地和任何人鬼混,事实上我还鼓励你这么做。”

  爱情付不了账单

  盡管TikTok这股风潮看似戏谑,却反映出人们看待关系的深刻转变。婚姻并非总得以浪漫爱情为基础。对某些人而言,它是提供实际利益的法律契约——税务减免、医疗保险、移民(专题)身分,甚至共同抚养权。这与昔日欧洲王室的包办婚姻,乃至某些仍奉行此制的社会,本质上并无二致。

  在医疗与住房成本日益高涨的美国,与可信赖的朋友结婚或许能提供稳定。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以情感安全取代浪漫风险,基于共同价值观与目标建立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2017年上映的电影《薰衣草恐慌》重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同性恋公务员的迫害

  在某些社会仍是掩护

  撇开TikTok潮流不谈,原始形式的薰衣草婚姻,仍为身处同性恋被刑事化或文化禁忌社会中的人们提供庇护。

  例如在中国,“形式婚姻”让LGBTQ+伴侣通过合作婚姻协议,既能符合家庭或社会期待,又能私下保留个人性取向。

  更广泛而言,薰衣草婚姻也能抵御职场歧视或普遍暴力威胁。

  在此背景下,部分批评者认为TikTok将此概念泛化为“带有福利的柏拉图式法律安排”,却淡化了酷儿群体承受的压迫。

  社会学家冈索拉斯(Jennifer Gunsaullus)对《时尚》杂志(Cosmopolitan)表示:“薰衣草婚姻的原始概念与酷儿历史及 LGBTQIA+ 群体在压迫性社会结构中挣扎的经历紧密相连。若不承袭这段历史脉络便重新定义,等于抹去这些婚姻存在的真实且往往痛苦的根源。”

  专家同时警告这类的婚姻有其情感代价。无论出于保护还是现实考量,在掩藏真实身份的婚姻中生活仍可能带来孤独、怨怼或身份认同冲突。即便是柏拉图式关系中,也必须明确界定双方的期望,以避免误解。

  

  一些社会仍对同性恋持反对态度,薰衣草婚姻因而存在

  透过薰衣草滤镜看爱情?

  薰衣草婚姻的复兴,不过是关系安排历史演变中的诸多标签之一。比如在20世纪初,“波士顿(专题)婚姻”一词曾用来形容无需男性经济支持的女性同居关系。

  作为更广泛文化变迁的缩影,即有意识地将婚姻与浪漫爱情分离,#薰衣草婚姻引发深层思考:与人共筑人生意味着什么?谁来定义爱情、伴侣关系或婚姻的样貌?

  

 

相关专题:婚姻,TikTok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13 14: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