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后果将非常严重",矽谷对AI泡沫破裂担忧正在升温

京港台:2025-10-13 11:07| 来源:BBC中文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后果将非常严重",矽谷对AI泡沫破裂担忧正在升温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本周OpenAI的年度开发者大会(DevDay)上,OpenAI行政总裁阿特曼(Sam Altman)做了现时美国科技业领袖少见的事:他真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我知道写泡沫化的故事很诱人,”阿特曼在他的高层幕僚陪同下对我说。“事实上,我认为AI的许多领域现在确实有点泡沫化。”

  在矽谷,关于AI公司是否估值过高的辩论正变得越来越激烈。

  怀疑者私下——甚至现在有些人公开——质疑AI科技公司市值快速上升是否有部分源于所谓的“财务工程”。

  换句话说,人们担心这些公司被高估。

  阿特曼表示,他预期投资人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而一些愚蠢的新创公司也可能轻易获得大笔资金。

  但他告诉我,对于OpenAI,“这里确实正在发生一些真实的事情”。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信服。

  近日,英格兰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摩根大通执行长杰米.戴蒙(Jamie Dimon)都对AI泡沫提出警告。戴蒙在接受 BBC 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人心中应该要有更高的不确定感。”

  而在这个被视为全球科技重镇的地方,疑虑正在升温。

  本周在矽谷电脑历史博物馆的一场座谈会上,早期AI创业者杰瑞·卡普兰(Jerry Kaplan)对现场挤满的观众表示,他已经历过四次泡沫。

  

  杰瑞·卡普兰 (Jerry Kaplan) 创立了Go Corporation,该公司开发了早期的平板电脑。

  他特别感到担忧,因为目前市场上的资金规模远超过网路泡沫时期,损失可能更加惨重。

  “当(泡沫)破裂时,情况会非常糟糕,而且不只是AI领域的人会受影响,”他说。

  “它可能会拖累整体经济。”

  然而,在史丹福大学商学研究所——孕育众多科技创业家的地方——阿娜特·阿德马蒂(Anat Admati)教授表示,尽管过去有许多试图预测泡沫的模型,但这往往徒劳无功。

  “要精准掌握泡沫的时机非常困难,”阿娜特教授告诉我,“而且你无法在泡沫破裂之前确定自己是否身处其中。”

  但许多数据仍令人忧心。

  今年,美国股市惊人涨幅中,有80%来自与AI有关的企业;根据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预计,在2025年结束前,全球在AI领域的支出可能将达到惊人的1.5兆美元(约1.1兆英镑)。

  错综复杂的交易网络

  OpenAI自2022年推出 ChatGPT,将AI带入主流的消费市场后,便成为引发一连串关注的复杂交易网络的核心。

  例如,上个月它与晶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英伟达)达成一项高达1,000亿美元的协议,而英伟达目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这笔交易扩展了英伟达在阿特曼公司的投资,预期OpenAI将建设由英伟达高阶晶片驱动的资料中心。

  接着在周一,OpenAI宣布计划向英伟达的竞争对手超微(AMD)购买数十亿美元的 AI开发设备,这笔交易可能使OpenAI成为AMD的主要股东之一。

  请记住,OpenAI虽然是一家私人公司,但最近估值已达5,000亿美元。

  此外,科技巨头微软也是OpenAI的主要投资者,而云端运算巨擘甲骨文(Oracle)也与OpenAI签订了价值3,0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OpenAI在德州阿比林(Abilene)推动的“星际之门”(Stargate)专案,由甲骨文与日本(专题)企业集团软银(SoftBank)协助资助,并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上任首周在白宫宣布,每隔几个月,规模就持续扩大。

  至于英伟达,它也持有AI新创公司CoreWeave的股份,而CoreWeave正是OpenAI部分大型基础设施的供应商。

  

  OpenAI行政总裁阿特曼(Sam Altman)

  随着这些日益复杂的融资安排越来越普遍,矽谷的专家指出,它们可能正在模糊外界对AI真实需求的认知。

  有些人毫不掩饰地批评这些交易,称之为“循环融资”,甚至是“供应商融资”——也就是公司投资或借贷给自己的客户,以便他们能持续购买产品。

  “没错,这些投资贷款前所未见,”阿特曼在周一告诉我。

  但他补充说:“企业营收成长如此迅速,也是前所未有的。”

  OpenAI的营收确实快速成长,但至今仍未获利。

  而我与之交谈的多位人士不断提起北电网路(Nortel)——这家加拿大(专题)电信设备商曾大量借贷,协助客户完成交易,藉此人为地推高对其产品的需求,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至于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他在周一接受CNBC采访时,为其与OpenAI的交易作出辩护,表示OpenAI并不需要用他的投资资金来购买英伟达的技术。

  “他们可以用这笔钱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黄说。

  “这没有排他性。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支持他们、帮助他们成长——也让整个生态系统一起成长。”

  泡沫的征兆

  卡普兰表示,他看到了几个明显迹象,显示AI产业——进而是整体经济——可能正面临风险。

  他指出,在市场过热的时期,企业往往会宣布一些重大计画与产品蓝图,但实际上尚未具备足够资金。

  同时,散户投资者也争相投入新创企业的热潮。

  本周AMD股价的飙升,可能反映出投资人正试图在ChatGPT财富里面分一杯羹——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为了满足看似永无止境的AI发展需求,实体基础设施正不断扩建。

  “我们正在制造一场人为的生态灾难:在偏远地区如沙漠中建造庞大的资料中心,未来这些设施将逐渐腐朽,释放有害物质到环境中,却无人负责,因为建设者与投资人早已离场,”卡普兰说。

  OpenAI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获得5000亿美元资金,用于在德州建造一座10千兆瓦的综合设施。

  即使我们真的身处泡沫之中,矽谷希望现在所投入的资金不一定白费。

  “让我感到安心的是,网际网路 (因特网,互联网)就是从过去电信基础建设过度投资的灰烬中诞生的,”AI社群平台 Hugging Face 的产品开发者杰夫.布迪耶(Jeff Boudier)说。

  “如果现在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过度,确实可能带来财务风险,”他表示。

  “但这也将促成许多崭新的产品与体验,包括我们目前尚未想像到的。”

  相信AI能够改变社会的人仍然很多。

  问题是,用于支持该行业领先公司实现雄心壮志的资金是否正在枯竭。

  “英伟达看起来像是最后一位贷款人或投资者,”AI分析通讯《UncoverAlpha》创办人里哈德.亚兹克(Rihard Jarc)说。

  “现在还有谁有能力再投资1,000亿美元给另一家公司?”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14 00: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