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湘大教授刘昊霖突发疾病去世:堂妹曝光原因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咱们从小听到大,可真到了为生活、为目标打拼的时候,很多人却容易把它抛在脑后。
10月26日下午6点,湖南宁乡一场安静的告别式会准时开始,他们送别的是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刘昊霖。

这位才37岁的年轻学者,在前一天也就是10月25日上午9点29分,因为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
消息传到高校圈,不管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同事,还是跟着他学习的学生,都觉得难以置信,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现在大学里,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年轻教师想评上正教授并不容易,37岁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同批人里的“天花板”了。

刘昊霖能走到这,背后是一步步扎实的积累。他2010年考上四川大学,之后没换过学校,一路读完本科、硕士,最后拿到工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就进了湘潭大学当老师,慢慢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正高职称是2024年11月才申报成功的,距离他去世还不到一年,这份用汗水换来的荣誉,他没能多拥有一段时间。

在计算机领域,刘昊霖研究的方向都挺前沿,像边缘智能、算力网络、智慧网络和隐私计算,这些领域要出成果,需要花大量时间泡在实验室、查文献、写论文。
他手里握着不少重要项目,比如“国自然”的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这在高校科研圈里都是硬指标。
除此之外,他还在行业内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拿到1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这些成绩不是靠运气,都是他一点点拼出来的。

湘潭大学也把他当成重点培养的人才,他还是湖南省芙蓉青年人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每次学院考核,他都能拿到优秀等级,这份认可背后,是他比别人多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熟悉刘昊霖的同事都说,他平时看着特别健康,一点都不像有隐疾的人,所以他突然走了,大家都懵了。
计算机学院的同事也只知道他是突发疾病,具体是什么病,没人能说清楚。

网友们倒是能理解这种情况,觉得大概率是心血管方面的问题,毕竟现在很多年轻人突发这类疾病,都和长期劳累、压力太大有关,刘昊霖平时那么拼,很可能是身体早就扛不住了。
最让学生们难受的是,10月24日下午,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天,还给他们上了那门课的最后一节,当时他特别有耐心,还帮大家划了考试重点,课堂上和平时没任何区别,谁能想到,那会是他们最后一次听他讲课。
很多人都纳闷,刘昊霖都已经是湘潭大学的正教授了,湘潭大学本身也是双一流,发展得也不错,为什么还这么拼?

他的亲堂妹在网上说了原因,说刘昊霖一直想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回长沙工作。
其实现在不少家长都这样,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多的选择,宁愿自己多辛苦点。
长沙的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都是985、211,教育资源确实比湘潭好,但这些学校的计算机领域不缺人才,就算刘昊霖有正高职称,想通过人才引进进去,还是得有更多拿得出手的成果,所以他一直没敢放慢脚步。

湘潭大学的基础教育资源也不算差,刘昊霖如果稍微松口气,调整下工作节奏,也能兼顾工作和身体。
但是他没有这么选择,可能还是为人父母的那份焦虑在推着他往前走。
我们没法说他这个选择是对是错,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责任,但有一点很重要,身体才是所有事情的本钱,就算是为了孩子,也需要先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要是身体垮了,再美好的目标也实现不了了。
现在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官网,只要是和刘昊霖相关的页面,都已经改成了黑白色,学校在用这种方式纪念他。

想想现在高校里的老师,尤其是年轻的科研骨干,大多都像刘昊霖这样,一头扎在工作里,很少有时间顾上自己的身体。
希望这件事能给更多人提个醒,拼事业没有错,但是别把身体当成“牺牲品”,毕竟只有好好活着,才能更好的追逐自己的目标,才能陪着家人走更长的路。
老师,您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