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外星飞船”来袭? 中国探测器传回关键证据

京港台:2025-10-27 05:23| 来源:大河报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外星飞船”来袭? 中国探测器传回关键证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近,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外星飞船”刷屏了?主角名叫3I/ATLAS,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串门”天体。在一些短视频和网帖里,它被描绘成一艘闪着幽光的巨大飞船,后面还跟着四千艘“兄弟舰队”,浩浩荡荡直奔地球。一时间,科幻照进了现实,至少在网络上是这样。

  

  这场喧嚣,始于一位哈佛大学学者提出的一个科学猜想。他认为3I/ATLAS的一些特征,例如轨道和尺寸,存在“异常”,并据此推断它有“可能是”智慧生命的造物。这个“可能”,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演变成了一场末日预言。

  

  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

  飞船还是彗星?中国探测器发现关键证据

  这场喧嚣并非空穴来风。2025年6月被首次记录后,3I/ATLAS的早期观测数据的确呈现出一些与典型彗星不符的特征,这也是“飞船说”的理论基础:

  其一是它的外形与光变曲线。数据显示其形态狭长,且亮度变化不规律。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初期观测中几乎完全探测不到彗发和彗尾——这是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因物质升华而产生的标志性结构。一个沿着彗星轨道运行却不展现彗星活动的天体,自然会引发科学界对其性质的探讨和外界的猜测。

  

  (3I/ATLAS AI臆想图)

  然而,随着全球更多天文设备投入观测,一个更符合物理规律的图像逐渐清晰。

  7月中旬,NASA与国际双子星天文台利用其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率先捕捉到了环绕在3I/ATLAS核心周围的极其微弱的物质云,证实了它确实存在气体和尘埃的释放活动,只是其活跃程度远低于预期。

  对其低活跃度的物理解释,则得益于中国“天问二号”探测器的光谱分析。其数据揭示,3I/ATLAS的彗核主体由水冰构成,但其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富碳有机物地壳。这层深色的外壳反射率极低,且有效阻碍了内部冰体的升华,从而解释了其彗发为何如此暗淡以及光变曲线的异常。

  

  最终,关于其来源的论证在8月底完成。大型射电望远镜精确测定了其释放气体中的氘氢比(D/H)。该比值是区分天体形成环境的“化学指纹”。测量结果表明,3I/ATLAS的氘氢比与太阳系内所有已知天体的数值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其源自太阳系外的星际起源提供了决定性的证据。

  综合所有观测数据,科学界达成共识:3I/ATLAS并非人造物,而是一颗表面被深色有机物覆盖、活动性较弱的星际彗星。

  想看?专家劝你“别去挨冻”

  “它就是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彗星。”就此,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天文馆馆长李德范。李德范解释道:“彗星是恒星系统形成时遗留下的原始物质。我们的太阳系有,其他恒星系统自然也有。3I/ATLAS只是在漫长的星际旅行中,偶然闯入了我们的区域。”

  在李德范看来,这颗彗星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像一个来自遥远世界的“时间胶囊”,封存了其母恒星系统诞生初期的化学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系外行星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样本。

  

  那我们河南老乡有机会亲眼看看这位“远方来客”吗?

  “基本没戏,别被忽悠着去挨冻了。”李德范的回答。他解释,彗星呈云雾状的,本身就比同等亮度的星星更难看见。根据预测,3I/ATLAS最亮的时候,也需要借助大口径的专业望远镜才能勉强捕捉到它的踪迹。

  他介绍,彗星是弥散的云雾状,观测难度远高于点状的恒星。根据轨道计算,3I/ATLAS将在10月29日抵达近日点,但届时它恰好运行至太阳背后,处于地球的观测盲区。

  

  等到11月中下旬,它会重新出现在黎明前的天空中,但亮度依然很低,只有通过大口径的专业望远镜才有可能捕捉到。12月7日,它将以约2.4亿公里的距离飞掠地球,这个距离非常安全,没有任何风险。此后,它将借助木星的引力,被加速“甩”出太阳系,重返无尽的星际空间。

  说到底,3I/ATLAS只是一位沉默的宇宙过客。它不会带来灾难,也不带来外星人。它只是静静地飞过,留下一些珍贵的数据,和一场人类自己导演的喧嚣。

 

相关专题:SpaceX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27 21: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