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京港台:2025-10-29 05:52| 来源:肆意凡尘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众所周知,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是建在草原之上的一个城市。乌兰巴托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1639年,原名叫“库伦”,在蒙古语里是“大寺院”之意。1924年,蒙古独立,库伦改名为乌兰巴托,意思是“红色英雄城”。在我们的印象中,乌兰巴托是一个贫瘠的城市。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假象 ,下面的一组照片是1960年代的乌兰巴托,可以看到当时的人民生活水平远在同时代的我们之上。

  

  图为60年代的乌兰巴托市中心,拥挤的人流。

  

  60年代的乌兰巴托,已经使用上了大型的草料收割机。

  

  60年代的乌兰巴托,蒙古族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图为一个手持套马杆的蒙古牧人。

  

  60年代的乌兰巴托草原上,一个骑着自行车的蒙古小女孩。

  

  60年代的乌兰巴托,一个壮硕的打排球的蒙古少女。

  

  60年代的乌兰巴托,街头打扮时尚的蒙古女子。相较于同时代的我们,生活水准确实好不少。

  

  60年代的乌兰巴托,喇嘛庙里的僧人在喂鸽子。

  

  60年代的乌兰巴托,在街心公园里休息的一家人。那时的蒙古接受了前苏联大量的经济援助,国内经济达到了很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准也随之提高。

  

  60年代的乌兰巴托,在喇嘛庙里游览的蒙古百姓。

相关专题:老照片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 23: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