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一个月少了2亿单,中国这行业奄奄一息

京港台:2025-11-4 06:54| 来源:罗sir财话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一个月少了2亿单,中国这行业奄奄一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网约车订单暴跌,不是一个好现象。

  网约车和外卖行业,被誉为支撑国内灵活就业的两大行业。但今天,网约车订单量率先出现了暴跌。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网约车订单量7.58亿单,较2024年同期减少了2.31亿单,这已经是连续三个月减少超过2亿单。

  而2024年9月份,中国网约车还有9.89亿单,一年过去,直接减少2亿单,跌了23.4%,对行业来说,影响不可谓不大。

  今年和去年相比,网约车司机其实是更多的,多地都发布了网约车市场运力饱和的通知,但更多的司机,反而出现了更少的订单,这是怎么回事?

  没人打车背后,其实是非刚需的市场缩减。

  打车这件事,从来就不是刚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车其实是消费升级的象征。过去人们为什么要打车?通常来说要么是赶时间,要么是图方便,不想挤公交地铁太麻烦。

  所以,打车意味着便利、快捷、效率高,而这些都是消费升级的特征。毕竟更高的效率,更便利更快捷的出行方式,背后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回报。

  

  换言之,虽然打车贵,但因为我挣得也多,所以尽管打车稍贵,但相比我的收入,我还能够接受打车比公共交通贵一些。

  但是,类似的想法早已经是过去式了。

  这几年打车其实是比过去几年便宜的多。至少就我自己的感受而已,今天打车甚至是比十年前更便宜,当然这也许只是我的错觉。

  前几天,我从A打车到B,距离有七八公里,坐车二十分钟,只付了13元钱,当时我就感慨,现在打车是真的便宜。

  打车为什么便宜了?

  那还是因为没人坐了,这就和这几年各行各业的降价促销是一个逻辑。

  没人打车的原因也很简单,过去人们出行打车是高效便利,背后的逻辑是日益增长的财富和收入;但当收入和财富都不增长,甚至开始负增长的时候,那你打车再高效也没用,因为人们的时间变得更便宜了,不值钱了,那么打车赶时间的说法,自然也就站不住了。

  说一个真事,朋友在一家咖啡店上班,住的地方离咖啡店有点远,十几公里,但为了省钱,朋友每天骑共享单车上下班,仅仅是骑车就要骑一个小时。

  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一件事。

  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是一样的逻辑;背后都有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不管是出于高效便利,还是出于省钱,当网约车订单开始下滑的时候,本质上就意味着越来越多人选择了这么做。

  消费降级,用公共交通替代网约车出行,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常态。

  

  有消费降级,就有消费升级;还有人拿汽车销量上涨的事情举例,认为网约车订单下滑,是因为汽车销量上涨导致的,这意味着很多人都自己有车了,所以不打车。

  但这个观点其实站不住脚。因为之前中国汽车销量上升是更快的,但网约车订单并没有下跌这么快,尤其是今明两年。

  因此,网约车订单下滑,最大的原因就是需求减少了,而需求减少可以说是消费者更省钱了,但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成,网约车的应用场景少了,所以订单少了。

  需求减少,我自己也有很大的感触。

  去年一年,我经常打车,除了一两公里太近之外,其余距离我们几乎都是打车出行,不管是三四公里,还是二十多公里,我都选择打车出行。

  当然,出行需求虽然没有那么频繁,但的确是几乎每次必打车。

  当时我认为,坐地铁公交太麻烦了,而打车要更方便快捷一些,因为我的收入能够支撑我这么做,觉得这样对我来说更“划算”。

  但今年情况完全不同了。

  由于收入的暴跌,我再也没有打过远距离的长途车。尤其是那种二十多公里的,去年我还经常打车来回往返,但今年这种二十多公里的路途,我都是乖乖坐地铁。

  不是打车打不起,而是地铁更有性价比。

  时间?现在时间对我来说,已经约等于不值钱了。

  当同样的单位时间产出只得到更少的回报时,时间对很多人来说,其实就等于不值钱,这个时候那些所谓提高效率的付费服务,就会面临订单减少。

  例如打车。

  打车不是刚需,看电影也不是刚需,就连去线下餐饮就餐,也不是刚需。

  今年国庆档,中国电影票房差一点直接回到了十年前;无独有偶,美团本地CEO王莆中也说,今年线下餐饮堂食客单价,也几乎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这些都说明消费需求正在萎缩,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刚需,最终在周期的影响下,也不可避免出现了缩减。

  我想,最终唯一能够坚挺下去的,可能也就只有外卖了,毕竟打工人上班吃饭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但即便是外卖,按照王莆中的说法,今年美团新增外卖订单中,也有70%以上都价格低于15元的。

  

  外卖和网约车,都是灵活就业群体;而这两个行业目前又都面临着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

  以网约车为例,订单虽然在减少,但网约车司机反而越来越多,从而也导致网约车单价越来越低。

  没办法,一些司机只能用更长的工作时间换收入了。但如果能够用更长工作时间来换收入,这还算是比较好的。

  在其他更多行业,你的收入根本无法用更长的工作时间来换,例如白领,加班没有收入,加班是义务加班,这个时候你的额外工作时间,就很难换成更多的收入。

  做销售也是一样,你在外面跑再久,打再多电话,如果没有实际的成交,你的收入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跑网约车送外卖?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收入可以更高,收入上限和自己的工作时长高度绑定,可以多辛苦一点,但也可以多赚一点。

  但其他工作,你多辛苦一点,未必能够多赚一点。

  网约车订单下滑,和其他行业的消费下降一样,背后的原因其实大家都知道,而这种关注更像是一种呼吁,那就是能够重视一些问题,并试图改善这些问题。

  就目前而言,经济动能转换期的阵痛,各行各业的价格战,应该还要持续一阵子。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4 20: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