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美国政府“关门”一个多月,谁赢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凌晨4时,美国纽约(专题)市一家食品救济机构已经排起了长队。对此,机构运营人感慨:“你能看到、感受到这些人的绝望和沮丧。”
而导致这一幕的,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停摆”。如今,“停摆”已进入第二个月,联邦食品救济项目面临“发不出钱”的窘境。而民主、共和两党互撕正酣,“停摆”尚无解决迹象。
再看此次政府“停摆”的直接原因:民主党要求加强《平价医疗法案》相关福利,诉求包括延长即将于年底到期的加强型医保补贴、恢复部分合法移民(专题)享受福利资格等,共和党坚决反对。30多天里,两党僵持不下,临时拨款法案连续十多次都没能通过。而根据美国1974年的《国会预算和截留控制法》,联邦政府的资金需求方案无法在国会通过就会触发“停摆”机制。
政府“停摆”,除了弱势群体的吃饭、看病问题之外,大量联邦雇员也被迫无薪休假,甚至被裁员遣散。多项公共服务陷入停滞,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机构运行放缓,美国国家档案馆、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陆续关门。由于缺乏一个月关键数据,美联储都不得不“在雾中驾驶”盲目决策。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郑重警告,如“停摆”持续,可能给美国经济造成70亿至140亿美元的损失。
“停摆”危机正逼近临界点,但观察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近期动作,似乎都无迫切愿望结束政治僵局。
一方仍然坚持,必须在临时预算案中加入关于医保方面预算的附加条款。一方毫不妥协,强调必须先通过预算法案,才愿意谈医保预案。 双方寸步不让,大有一种“政府开不开门无所谓,重要的是我方得赢”的姿态。
面对舆情汹涌,两党则不约而同开始“甩锅”。民主党人指责共和党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医保危机,共和党人则称此局面“令人羞耻”,是民主党“玩弄政治”。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还卖起了惨,称由于民主党人14次投票反对政府拨款,“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双方你来我往、相持不下, 正如专家所言,这次联邦政府“停摆”带有更多“有意为之”的色彩。准确说,不是两党在预算和拨款问题上“谈不拢”,而是“不想谈拢”。
活跃在前台的政客们,都希望利用“停摆”向对方施压,借机推进各自的核心政治议程。就在一个多月前政府关门当天,特朗普(专题)回应记者询问时就提到,“ 政府关门也能带来很多好处,我们可以摆脱很多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民主党的”。号称相互制衡的制度设计如今成了党争工具,将美国政治一步步送入愈加极化的循环,令人唏嘘。
这些年,联邦政府不定期“关门”,几乎成了美国的“保留节目”。共和党众议员卢纳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们可能要到感恩节甚至更晚才能恢复正常运作。”而让民众踏实度日、心怀“感恩”,留给美国的时间真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