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跨越红线 中国对日相支持台湾怒不可遏发出威胁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台湾相关报道全汇总!“红线已被跨越”:中国对日相支持台湾怒不可遏发出威胁 https://t.co/84pGkyoaU6 via @RFI_Cn
—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November 19, 2025
周三11月19日法国全国性报纸头版焦点以法国话题为主。例如《费加罗报》关注阿尔及利亚作家桑萨尔(Boualem Sansal)特赦后回到法国与“富人税”的公平性;《解放报》探讨警察执法行动背后问题。中国方面《费加罗报》发文指出,高市早苗的“台湾有事”言论风暴扩散,中国与这位日本保守派首相展开外交较量后,甚至引发东京股市暴跌。
《费加罗报》文章写道,近日来,北京对东京展开了猛烈的外交攻势。11月7日,日本新任首相、极度保守的高市早苗在国会上提及未来中国可能对台湾实施封锁的可能性。她表示,“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涉及“军舰部署和武力使用,这可能对日本的生存构成威胁”,并援引日本2015年通过的《集体自卫权法》的立场。她补充说,“我们必须考虑最坏的情况。”
因此,高市早苗的言论足以点燃北京的怒火,中国认为她的言论是为日本对台湾的军事支持开了绿灯。就在高市早苗发表讲话后数小时,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评论了日本主流报纸《朝日新闻》的一篇报道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斩断这个毫不犹豫冲上来的肮脏脖子。你们准备好了吗?” 东京随即迅速谴责了这一言论,称其“完全不恰当”,随后设法删除了该帖子,并连夜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这一举措极为罕见。
高市早苗被比作二战士兵
文章续道,紧张局势的急剧升级并未阻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火上浇油。在11月10日的记者会上支持薛剑总领事,认为他的言论是对高市早苗“危险和错误”言论的回应,并呼吁东京“正视历史责任”。
文章注意到,在社交网络X上(中国网民无法访问,这让人对其真实性产生疑问)数百个亲北京的网民账户,以及与官方关系密切的媒体,大量散布了将高市早苗描绘成身穿二战期间的“国民服”(日本军装)或被日本士兵骷髅操控的木偶的插画。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评论员则抨击高市早苗这位“麻烦制造者”“跨越了红线”。他措辞激烈地说:“她是不是被驴踢了头?(……)如果她继续这样口无遮拦地胡说八道,可能要付出代价。”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则撰文指出,高市早苗的言论对二战后的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强调她的言论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意图摆脱和平宪法约束,谋求‘军事大国’地位的危险企图”。
文章表示,北京经常指责日本在中日战争和二战期间的暴行,认为东京没有进行足够的“反省”。因为这位新任首相自认是安倍晋三的继承人,她声称1931年日本侵略满洲是“自卫战争”,坚称二战期间的罪行总体上被夸大了,还曾多次参拜供奉有战犯的东京靖国神社。另外,在她最近的一本书《保卫国家和人民》中,高市写道:“不希望台湾遭受香港同样的命运”,并指出“台湾海峡是日本90%原油和60%天然气运输的必经之地”。
预估日本经济损失高达140亿美元
文章回顾事件称,11月14日,“日本铁娘子”高市早苗没有表现出任何收回言论的意愿,她辩称自己只是重申了自2015年立法以来的东京立场。对此,中国国防部警告称,如果日本自卫队介入台湾问题,将遭遇“惨痛失败”,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随后,中国外交部发布旅行警告,建议中国公民“谨慎前往日本”,并提及“重大安全风险”。日本方面也呼吁本国公民“谨慎”,“尽量避免前往中国可能被视为日本人聚集的场所”。
文章续引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包括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和中国南方航空在内的十多家中国航空公司已提议退还截至12月31日飞往日本的航班费用,而四川航空则暂停了开通成都至札幌航线的计划,至少暂停至明年3月。目前已有超过50万张机票被取消。去年日本接待了77.5万中国游客,占其接待的320万外国游客的四分之一。
不仅如此,东京股市亦随之动荡:本周一化妆品制造商资生堂(Shiseido)股价暴跌9.30%,全日空(ANA)下跌3.46%,其竞争对手日本航空(JAL)下跌4.45%,服装巨头迅销集团(Fast Retailing,优衣库母公司)下跌4.44%。在受游客欢迎的百货商店运营商中,高岛屋(Takashimaya)下跌5.48%,大丸松坂屋(Daimaru和Matsuzakaya)母公司 J. Front Retailing下跌4.79%。经营唐吉诃德(Don Quijote)的泛太平洋国际控股(Pan Pacific)跌幅高达9.7%。根据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如果紧张局势持续,可能给日本带来约142亿美元的损失。
《费加罗报》文章总结,为了缓和局势,东京表示现在“对与中国对话持开放态度”,也派遣了一名日本外务省高级官员会见其中国对等官员。据北京方面称,该官员重申了对“日本首相有关中国的错误言论”的“强烈抗议”。种种迹象表明,中日紧张局势远未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