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12条短信轰炸,副部级官员终于招架不住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标题里说的副部级官员,叫秦玉海,曾任河南省副省长、公安厅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2014年,我曾说服他面对面接受专访。想要说服这一类官员接受采访,并不容易。今天,就要讲一讲当年是如何说服他接受采访的。看完大家就会知道,这种采访突破与记者是否有长一副县委副书记的脸没有任何关系。
秦玉海,1953年生,黑龙江人,1998年从黑龙江省鹤岗市长调任河南省焦作市长。那一年,我刚考入湖北大(专题)学新闻系,做梦都不曾想过,后来会成为记者与秦玉海有所交集。
摄于2014年4月29日
2001年,秦玉海任焦作市委书记,2004年晋升为副省长,兼任河南省公安厅厅长,2013年,已调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秦玉海才不再执掌河南公安。算起来,他执掌河南公安长达9年。
2010年春,已任副省长、公安厅长六年的秦玉海突然在河南推行警务改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警改措施是撤销城区的公安分局,由地市级公安局直接指挥派出所。
这场改革的起点,在新乡。早在那年的2月份,河南省公安厅就指定郑州、商丘、济源和新乡先行试点。在省会郑州迟迟不动、其他城市小心翼翼时,新乡市率先破局,撤销6个公安分局,整合成立12个派出所。
2010年的11月15日,河南宣布在各省管市全面推行撤销城市公安分局的改革。这意味着,施行了近60年的公安局—公安分局—派出所的三级管理模式在河南被暂停。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当时还在新京报工作的我当即向编辑部报题,获批后当即赶到了郑州。
到郑州后,我先联系了郑州市公安局,希望了解该局的警改进展。但该局不太愿意接受采访,无奈,我只好改道新乡,也就是那次警务改革的试点突破地。该局当时负责宣传的有关人士得知我要去新乡后大喜,连夜开车将我送到了新乡。
那一次,我没有采访到改革的设计者秦玉海,连新乡市公安局局长孟刚也都没出面接受采访,时任新乡市公安局党委委员、警令部主任王宗仁成为我第一次报道河南警改采访到的职务最高的警官。
2014年春,事情悄悄起了变化,秦玉海到龄不再担任副省长、公安厅长,调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人走政息,郑州等地大批的派出所摘掉了派出所的牌子,重新挂起了公安分局的牌子,河南警改失败的说法不胫而走。
当时已在南方周末工作的我,再次向编辑部报题获得通过,第二次前往河南采访。
2014年4月23日,我到达郑州。到郑州后,先见了时任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
一起在郑州市委食堂吃早餐,吴天君问我此行的目的。我坦然相告要采访警改。他略作沉吟随即建议说:如果要写警务改革,最好去新乡等地看看,或者跟老秦聊聊。
我问他老秦是谁,他说是秦玉海,警改就是在他当公安厅长时推行的,跟他聊聊,对改革会把握得更全面也更准确一些。
与吴天君的相识,以后再单独作文介绍,此处不讲了。
因为第一次报道时河南没有一个高层警员出面接受采访,这一次其实也没有抱太大指望,但吴天君的建议让我动了联系秦玉海的念头。
随即,我设法拿到了秦玉海的一个工作号码,其中细节不宜公布太清楚,正如我昨日说到的,有些工作方法是不适合公开的,故此细节略过不谈。
我先发了短信,自报家门,并提出了采访申请。
发完信息,我就开始扫街,去郑州市街头找派出所。果然,派出所已经很难找到,到处都恢复成了公安分局。期间,我给那个号码打了一次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已向秦玉海报告了,“主任很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4月26日,在郑州采访三天后,我去了商丘。据第一次采访获得的信息显示,警改最早在商丘试点,但商丘改革不积极也不彻底,那商丘现在怎么样了呢?于是我觉得商丘值得去看看。
在商丘,情况与郑州差不多,街头几乎已经看不到派出所。在一些城区的警务室,警民联系卡之类的物料上也都印着公安分局的字样。每到一处,只要看到“没有派出所而只有公安分局”的现场,我都一一拍照,然后短信发给他。
他一直不回信息,偶尔回复两个字:收到。
4月26日晚上,我再次发信息:请向主任报告,派出所的牌子基本都摘了,接受采访的一些人认为责任在老厅长,舆论对老厅长很不利。
所到之处,几乎都认为改革已经失败,责任自然都推到曾任公安厅长的秦玉海身上,而这场震惊全国的警务改革的总指挥卢展工,当时已调离河南。
4月27日,我再次发信息:这几日采访下来,舆论导向真的对秦主任很不利啊,秦主任若不出面回应,我告知的义务尽到了,希望将来报道出来了不要怪我。
对方仍然是沉默,没有任何回应。
4月28日早上八点多,再次短信告知其我曾采访过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长何挺,接受采访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解释和澄清,否则报道出来后他个人会承受很多指责,试图以此劝说秦玉海也接受采访。
对方继续沉默,不回应。当晚九点多,我再次发信息,告知对方我次日要到郑州,希望能见到秦玉海。
这一次,对方回复了,让我等消息。
4月29日上午十点五十九分,我再次发信息,告知自己即将到郑州。这一次,对方回复的信息是:褚老师,您下午3:30到省人大机关吧。
就这样,我见到了秦玉海,一身便装,个子不高,与昔日电视上看到的穿着警服的威严高官颇为不同,很亲和,甚至有些羞涩。
在河南省人大机关一楼的一个大房间,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采访的主题,集中在改革的现状、当初改革的初衷、遇到的阻力、改革不畅的反思和前景等话题。
大概是觉得我的提问质量颇高,采访完他才邀请我去办公室。走进他的办公室,他指着办公桌上一堆打印出来的材料说:把你以前写的一些文章打印出来了,对你做了一些了解……
临走,他送了我一本他的摄影集。在影集上,他写了“请朝新雅正”五字,落款时把“甲午年夏”写成了“甲午年春”,我劝他直接改写一下就行了。他改了几笔,春夏之间各有几分。最后,他署名并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各盖了一枚印章。
我当时提出希望再跑一两个地级市,继续深入了解一下警务改革的情况。他赞同,当面给新乡市公安局长孟钢、驻马店市公安局局长杨俊杰等打了电话,交代我要去采访的事情。
随后,我去了新乡、驻马店等地,在新乡再次采访了仍是警令部主任的王宗仁等多名当地警官,驻马店公安局时任局长杨俊杰则带着班子成员一起见了我并接受了采访。
2014年5月15日,报道刊发。报道里具体写了什么,诸君可去网上找一找。次日,秦玉海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报道整体上是客观真实的。
回顾整个采访,有几点值得总结:做新闻,一定要到现场,在秦玉海明确拒绝接受采访后,我坚持在郑州和商丘以扫街的形式采访了四五天,看到警务室就进,看到分局就闯,对警务改革已流产的现状基本弄清楚了。此外,不要怕被拒绝,要有韧性,当时哪怕多数短信对方都不回复,我也没有放弃。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重要的信息源和新闻当事人不接受采访时,要适当给其一些压力,不断提示和强化以下信息:虽然你不接受采访,但我一直在新闻现场,哪怕是你不接受采访,我也能写出报道来。而且,现场有很多不利于你的信息,出于记者的基本职业操守,我希望你出面回应这些不利于你的信息。
采访突破,每次都不一样,但核心逻辑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不要轻易放弃,做足功课,然后去现场。只要记者出现在现场,关键的信息源和核心的新闻当事人就会有压力,采访就有可能突破。
2025年11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