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炸虾肥

作者:酸三色  于 2011-10-18 11: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私房小菜|已有26评论

关键词:



这道金灿灿的炸虾,其实是起源于儿时母亲在过年时才会做的“炸猪排”。

刚炸好的猪排,外壳香香脆脆,里面的肉鲜嫩多汁。用刀叉切成小块,蘸上“上海梅林”出品的“辣酱油”(也就是咖喱酱油)来吃,绝对风味独特而又令人拍案叫绝!在那个年代,母亲居然能在筒子楼一隅的炒菜锅里把平凡的猪肉变成西餐“炸猪排”,也真是让人佩服极了!

后来自己看在眼里,念在心里,继而发扬光大,把“炸猪排”变成了“炸全虾”。制作步骤基本一致,但后者的卖相显然更胜一筹!很快,“炸虾”就成为了自己扬名 立万的必杀之技,只要家里一来朋友,这道炸虾都会毫无例外地成为席上之馐。无论客人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饮食喜好,不吃羊肉的,不吃肥肉的,不吃内脏的,不吃蘑菇的。。。在这道菜面前都会摒弃前嫌,喜笑颜开。吃它一个不亦乐乎,宾主尽欢!



当然,炸虾的美味在世界各地都是有口皆碑的。一般只要是卖"Fish & Chip"的地方,都会顺带着卖几只炸虾,算是另外的一种Combo。但问题在于那里的炸虾全都裹着太厚的一层面糊,虾肉多半只是缩在面糊里的一点可怜点 缀。一口吃下去,觉得好像不是在吃“炸虾”,而是在吃“虾味炸面团”!

此外,日式餐馆里也都会把"Shrimp Tempura"(炸虾天妇罗)作为招牌菜,那个的确是看着漂亮!炸得嫩黄酥脆,逗人口水。只是日餐的份量一般都不大,一份天妇罗端上来,也就两三只虾, 还不够塞牙缝的。更何况用天妇罗粉炸出来的虾难免油腻(那个天妇罗面糊实在太吸油),几只虾吃下来,等于是吃了无数的油进去,这也让如今喜好健康食品的人 们如履薄冰,心惊胆寒。




所以说,要想吃到外壳薄薄,虾味浓郁,酥脆又不太费油的美味炸虾,最好还是自力更生才是!只需要注意好选料,制作步骤和一点点耐心,那又有什么难的呢?

说起来可能不会相信,“选用什么样的面包屑”其实是关键中的关键!用不同的面包(屑)炸出来的虾味道可以相差很远,所以干面包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绝 不能用“甜面包”,因为糖分会使炸出来的外壳变得焦糊,从而影响美观;其次,即便是用“咸面包”,也应优先选择“全麦”的,尽量不要用“白面包”,那样才 能够炸出喷香的小麦香味。

我这里用到的是“全麦法棍”,头天吃掉半根之后,剩下的半根不幸在北京的干燥空气中变成了木乃伊,正好拿来物尽其用了。掰一块干面包放进一个结实的塑料食品袋里,再用擀面杖擀成细细的碎屑就可以了。

有人可能会买超市里现成的“面包屑”来做,那样也可以,但是除了在味道上肯定会打折扣之外,还应注意到“越粗的颗粒越吸油”。若想吃到不油腻的炸虾,最好买回之后自己用擀面杖擀得再细一点。

以上都是本人多年来的心血经验,绝非抄书,也绝非泛泛的理论之谈。只有把原料精心准备好了,才能成就一道真正的美味,切记!




对虾的要求虽不像对面包那么高,但也不能放得太低。活虾就不必了(那个更适合白灼),只要选择那种看着很新鲜的“冰鲜带壳虾”就可以,只要别用冰冻的虾仁就行。至于个头,当然是挑越大的越好,小虾根本不值得这样折腾。

剥去外壳,抽去虾线,记着要保留“虾尾”。这个尾巴的作用就在于即将成就一个华丽的新名词——“凤尾虾”!上餐馆去看看,“炒虾仁”和“炒凤尾虾”的价格可是差很远哦!说来没什么道理,但是有尾巴的虾炸出来就是漂亮!


除了漂亮之外,虾尾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能够在煎炸的过程当中添进一股诱人的“虾壳香味”,这可是光用虾仁所做不出来的。



下面即将进入一个个考验人耐心的环节了。

把每只虾都从背后劈开(注意不要切断),用刀背轻拍,使之成为一个平摊开的虾饼状。都处理好之后,在每一只虾上细心地撒上盐和黑胡椒,腌上一会。

现在可以看出来用大虾的好处了!最好是大到一人吃一只就够,做的时候也可以少费点力气。




腌好之后,就得带着这些虾去“闯三关”了——也就是“干淀粉”,“蛋清”和“面包屑”。每一只虾都要耐心地经过这三道磨练,先裹干淀粉,再蘸蛋清,最后在面包屑里打个滚,才能够最终具有“下油锅”的资格!

千万不要心浮气躁,麻烦是真麻烦,但是已经都走到这了,总不能功亏一篑吧?更何况一想到那炸得酥脆鲜嫩,满口余香的虾,还是硬着头皮往前闯吧。




平底锅里倒上一薄层橄榄油,稍微加热一下,就可以把虾放进去煎了。由于裹的外壳很薄,做这个虾还真是不怎么费油,根本就不用“炸”,只需保持用小火煎就可以了。坦白说,真是比“炸天妇罗”要省油多了。

由于虾很容易熟,一般来说花上两三分钟煎第一面,然后翻过来再花上两三分钟煎第二面就都熟了。出锅的检验标准其实只是外壳的颜色,只要个人觉得金灿灿的非常好看了,就可以起锅装盘啦!




记得在国外吃"Fish & Chip"时,会用到一种叫做"Tartar Sauce"的色拉酱,主要成分就是美乃滋酱配上酸黄瓜末,是专门配炸鱼排或者炸虾吃的,味道十分独特。若是有谁说对这个酱不熟悉,那么告诉你,麦当劳里 买的“麦香鱼”汉堡里面,用的就是这个“Tartar Sauce"。

然而郁闷的是,自从回国之后就在超市里找不到这个酱了,只有蛋黄酱和千岛酱可供选择。其实有下厨经验的人都知道,西餐做起来并不难,难的都是那些特殊的香料和酱汁。香料若是不对,那么整道菜的灵魂都会不对了,那可是会令人黯然到神伤的一件事哦!

不过还好,对炸虾的要求没有对炸鱼那么苛刻,"Tartar Sauce"虽然买不到,无意中发现用番茄沙司的效果也相当不错!香酥弹牙的虾肉,配上酸甜可口的番茄汁,味道结合得还真是相当融洽!该怎么形容呢?画龙 点睛?还是锦上添花?反正就是一个字“棒”!还真一点都不比"Tartar Sauce"逊色呢!




捏起一只炸虾送入口中,外壳松脆,夹带着扑鼻的麦香,细嫩而又富有弹性的虾肉在口中肆意地打滚,浓郁的虾香伴随着鲜甜的汁水,强烈地轰击着嗅觉和味蕾,无论是原料还是火候,都配合得那样的无懈可击。。。。似乎已经有很久都没有吃过这样香浓而又美味的炸虾了!

平时太忙,也没人探亲访友,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做这么繁琐的菜呢?

如今国内的人们都太喜欢没事就出去吃饭。那倒是,出去吃虽然破费点,但是省时省力,吃完之后还不用刷碗。但是这样整天出去吃的结果就是会留下一个后遗症——什么菜吃起来都是一个味道!更有甚者,人们全都退化得越来越不会做饭了。

反倒是在国外的人们,朋友之间聚会都喜欢到家里去吃。真不是因为缺钱,只是因为在家里才能够吃到“温暖的家常味道”。于是乎,“某某烙的馅饼”,“某某炒的 回锅肉”,“某某炖的笋干鸭汤”。。。才会在游子们之间口口相传,渐渐地名声大震。留在海外游子们舌尖上的记忆,往往并不是某个餐馆的大餐,而恰恰会是 “某人或某夫人的某样绝活”。思乡之情,就是这样在家庭聚会的菜肴中得到激发,从而再慢慢地泛滥开去,给一颗颗漂泊的心,带去一丝安慰,一缕温情。

眼前一盘熟悉的炸虾,令人不禁回想起了从前一起吃过这炸虾的那些好朋友们。现在我已经落叶归根,而他们却大多还在海外继续漂着,也不知此生何时能有机会再见上一面。即便是有人回国,也多为公务所累,匆匆来去,又怎么可能再奢望能够热热闹闹地在家里吃上这样一顿炸虾呢?

往事已成追忆。思今抚昔,不禁黯然。。。。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2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回复 玉石 2011-10-18 11:53
学习了,谢谢!

你是翻墙过来的?
回复 yuki-1217 2011-10-18 12:11
   棒!
回复 酸三色 2011-10-18 12:13
玉石: 学习了,谢谢!

你是翻墙过来的?
不是啦,我现在人在美国。这篇文章是09年的时候在国内写的。
回复 酸三色 2011-10-18 12:13
yuki-1217:    棒!
多谢支持!:)
回复 nierdaye 2011-10-18 13:20
great!
回复 山静水阔 2011-10-18 13:25
吃货来学习
回复 方方头 2011-10-18 13:58
村里大厨师就像雨后春笋般刷刷地冒将出来。。。
回复 卿心依旧温柔 2011-10-18 15:10
好厨艺,赞!!
回复 margo 2011-10-18 16:57
想吃
回复 香林坐久 2011-10-18 18:50
摄影都能这什好,是用心了
回复 碧海琴音 2011-10-18 19:11
经典啊!
回复 玉石 2011-10-18 21:11
酸三色: 不是啦,我现在人在美国。这篇文章是09年的时候在国内写的。
明白了。
回复 wcat 2011-10-18 21:33
没图没真像
回复 xqw63 2011-10-18 22:05
没图啊
回复 酸三色 2011-10-19 10:09
wcat: 没图没真像
不好意思,我也没弄明白图怎么都没了。又重新传了一次。
回复 酸三色 2011-10-19 10:10
香林坐久: 摄影都能这什好,是用心了
过奖了,我那相机其实特别简单。
回复 酸三色 2011-10-19 10:11
卿心依旧温柔: 好厨艺,赞!!
谢谢夸奖!
回复 酸三色 2011-10-19 10:12
一篇简单的文章,能得到那么多朋友们的关注,觉得很感动。谢谢大家的支持!
回复 leahzhang 2011-10-23 01:53
   very good cooking instruction!
回复 wo? 2011-10-23 07:38
超级不喜欢吃油炸的
总觉得无论多寡都会让人害怕。偶有点儿走火入魔了。
不过,你的pp的卖相很好。让偶想起麦当劳的土豆和番茄酱的吃法。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05: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