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武汉肺炎这两个年龄是分水岭 症状差别很大

京港台:2020-2-9 05:48| 来源:世界日报 | 我来说几句


武汉肺炎这两个年龄是分水岭 症状差别很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03年SARS流行时戴着口罩的新加坡夫妇。(美联社)

  

  专家指出,人类免疫力在50岁后显着下降,因此武汉肺炎疫情中长者的发病率最高。(Getty Images)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肺炎)确诊病例持续增加,"美国医学会期刊"5日刊登的一篇报告指出,患者多为中年人,孩童病例非常稀少,此外,孩童多数是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感染,和当年SARS及MERS流行模式相似。专家指出,人类免疫力在中年下降得特别快,所以在这波疫情中,长者发病率最高,但专家也表示,需要更多资料才能下定论。

  患者年龄中位数 49~56岁

  纽约(专题)时报报导,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孩童似乎较少出现新冠肺炎重症。美国医学会期刊5日刊登的报告显示,患者年龄中位数介于49至56岁。

  香港(专题)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讲座教授裴伟士(Dr. Malik Peiris)表示:"根据我的经验,我强烈地猜测年轻族群已感染新冠肺炎,只是病况较轻。"裴伟士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

  裴伟士说,科学家或许不会看到新冠肺炎孩童病例,因为"我们没有轻症患者的资料。如果新型冠状病毒传遍全世界,而且传播范围像季节性流感一样广,我们就有可能看到更多孩童病例"。

  深圳10岁童发病 无外显症状

  深圳一名10岁孩童曾和家人到疫情发源地中国湖北省武汉旅游,回到深圳后,其他染病的家庭成员年龄介于36至66岁间,出现发烧、喉咙痛、腹泻和肺炎症状。医生发现,10岁孩童的肺部也有病毒性肺炎迹象,但他没有外显性症状。有些科学家怀疑,这是孩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典型病例。

  澳洲雪梨新南威尔斯大学流行病学家瑞娜.麦金泰尔正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她说:"这名孩童应该是无症状或症状极度轻微的新冠肺炎患者。"

  SARS、MERS 病童也大多没事

  这种模式在许多方面看来,和SARS及MERS疫情爆发模式类似,这两种疫情也是由冠状病毒引起。MERS疫情2012年在沙乌地阿拉伯爆发,南韩也在2015年爆发疫情,并在两国共夺走800条生命。当时,多数染病孩童并未出现相关症状。

  在2003年SARS疫情中,有800人死亡,但其中没有孩童,多数是45岁以上病患,其中男性死亡风险更高。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研究员在超过8000个SARS病例中,只找到135个孩童病例。

  超过12岁 症状与成人较类似

  研究员发现,12岁以下的孩童不太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氧气或其他治疗,而12岁以上的孩童症状和成人染病症状比较相似。裴伟士说:"我们不完全了解病况严重性和年龄相关的原因。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的例子,你可以藉此看得更清楚。"

  病毒只引发孩童轻症感染,却引起成人严重症状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感染水痘对孩童而言大多无足轻重,但对成人而言是场灾难。流行性感冒与众不同是因为流感和人类一起演化上万年,而且每年感染全世界数百万人。裴伟士指出,尽管每年都有数以千计孩童因为流感住院,但其中只有少部分人因流感死亡。

  50岁后免疫力下降 发病率高

  成人可能更容易得到传染病,因为他们更可能罹患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脏病等疾病,削弱他们抵御传染病的能力。人体与生俱来的免疫力对对抗病毒至关重要,免疫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尤其在中年以后。

  麦金泰尔说:"人们50岁以后免疫力下降,而且下降愈来愈快,这就是为什么在多数传染病中,长者的发病率最高。"

  无症状年轻族群 恐成疫情推手?

  一个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问题是,无症状的患病孩童能否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麦金泰尔表示:"年轻族群不只是孩童,还包括青少年和20岁左右的人。一般而言,年轻族群和社会接触最密切。没意识到自己患病的年轻族群可能使疫情更严重。"

  麦金泰尔等科学家表示,为了充分了解新冠肺炎,需要更详细的资料:人们第一次接触病毒的时间、第一次出现症状的时间,以及有多少人症状较轻微,症状轻微的又是哪些人。有了更详细的资料,"男性死亡风险较高"等结论就有可能改变。

  尽管如此,美国田纳西州纳许维尔市范德堡大学小儿科传染病学专家丹尼森说,"很难想像孩童病例被低报。我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染病孩童非常、非常少,而且孩童面临的风险没那么高"。

  

  MERS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在沙乌地阿拉伯与南韩流行,共夺走800条生命。(美联社)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恐慌,香港民众在公车上纷纷戴上口罩。(美联社)

相关专题:武汉,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7 06: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