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老调重弹?中共党校报刊这个时候突重登一篇旧文

京港台:2020-5-21 22:16| 来源:世界日报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老调重弹?中共党校报刊这个时候突重登一篇旧文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伫立在福建晋江的施瑯石雕像高达16.83米,象征施瑯于1683年统一台湾(专题)。

  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21日于微信公众号登出一篇逾4500字的长文:“清朝是如何统一台湾的”。文章称,康熙朝时,“清政府之所以能顺利统一台湾,在于顺应历史大势,展现了国家统一不容置疑的决心与力量”。

  这篇文章原刊登于今年5月4日“学习时报”第3版,文章从:清朝为什么要统一台湾、清朝如何统一台湾、统一台湾后的策略等面向回顾这段300多年前的历史。

  对于“清朝为什么要统一台湾”,文章称,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直隶、奉天、山东等沿海七省必达之咽喉”,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清代中国整个东南地区的安危。

  “三藩之乱时,郑氏政权派兵袭扰东南沿海,给清政府平定三藩造成了牵制。如果台湾迟迟不能统一,可能为外国所利用”;“台湾必须在清政府手中,才能够成为沿海海运的要道和节点,成为沿海地区的屏藩”。

  至于“清朝如何统一台湾”,文章表示,康熙统一台湾的策略,并非是纯粹的武力统一,而是优先招抚,积极争取台湾郑氏政权及其兵民的归附,但清政府的招抚效果比较有限。

  文章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是至善之策,但亦应将伐兵和攻城作为万不得已之策。”清政府在力行招抚的同时,也在筹备武力统一,以备他日之需。

  在平定三藩叛乱后,清政府国力日益强盛,反观台湾政权,从三藩之乱爆发后就陷入困境。郑经在三藩之乱末期去世,台湾内部陷入内斗,康熙得知后,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趋于成熟。

  清政府出兵台湾,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即并不打算直接派兵进攻台湾本岛,而是先取澎湖,再以澎湖为突破口,“以战逼统”。

  康熙廿二年八月,施瑯率清军进入台湾,台湾农业商业依然如旧,未受惊扰,“民众扶老携幼欢迎施瑯所率部众”。

  对于清政府“统一台湾后的策略”,文章称,澎湖之战后,清军兵不血刃地进入台湾。算上招抚时间,清政府共计耗时两个月便统一台湾。这一局面的实现,除采取了正确的军事和政治策略外,也同郑氏政权当权者能顺应形势、归附清朝有关。

  因此,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对郑氏政权官兵采取了优容的政策。一方面命郑氏家族和郑氏政权的权臣迁徙到北京,使他们安居;另一方面对于郑氏政权四万多普通士兵,施瑯建议让他们愿入伍或归农,都各听其便。

  文章表示,清政府战后善后之策,重在安民和休养生息。除确保台湾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清政府还免除了台湾的正赋和杂饷。

  在清政府治理下,台湾经济继续发展、民生继续改善,如乾隆、嘉庆时人所评价:“台湾雄峙东海,横亘千余里,土田膏腴,家多殷实。”可见彼时台湾已为清朝的富庶之区。

  文章总结,“清前期国力强大、君臣团结以及台湾地区的内耗为统一台湾创造了条件和契机。清政府在统一台湾时,恩威并施、剿抚并用,善用人才,积极争取台湾民心,使得以较小代价实现了对台湾的快速统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15: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