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记者:中国先对美使用冷战思维 关键拐点是....

京港台:2020-6-26 05:26| 来源:RFI | 评论( 14 )  | 我来说几句


美记者:中国先对美使用冷战思维 关键拐点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C)6月24日召开听证会,多位作证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认为,美中竞争,归根结底是双方全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争。曾任《华盛顿邮报》驻北京分社社长的潘文(John Pomfret)认为:是中国政府自己的作为,开启和美国的'新冷战',而1989年的天安门大屠杀与镇压就是关键拐点。”

  “脱钩”与“新冷战”,这两个关键词在这场线上视频听证会上频频出现。和当年的苏联不同,中国这些年来深入参与全球化,经济体量与实力也较当时的苏联强大。从经济、科技、政治外交到军事,美中全方位、多战线的竞争态势,这几年更白热化与台面化。

  潘文(John Pomfret),是1980年代美国第一批到中国学习的交换生。他亲眼目睹中国从韬光养晦、到满世界宣传“中国方案”优越性的转变。他认为,美中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还是意识形态斗争,从1989年就已开始。他说:“中国学者总爱指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待中国的态度是'冷战思维'。然而,早在美国这些年来越来越担忧北京挑战之前,是中国政府自己的作为,开启和美国的'新冷战'。有些人会说,2012年(习近平(专题)就任中共总书记)是转折点,也有人认为,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触发中国的野心。但我个人认为,1989年的天安门大屠杀与镇压,才是关键拐点。”

  1989年时,潘文还是美联社驻中国记者。北京官方当时认定他报导天安门事件扭曲事实,而遭驱逐出境。可以说他是美中媒体战交锋最早的一批“前浪受害者”。潘文形容,当年赵紫阳失势,凸显中国共产党内反西方与反自由主义的强大力量,击垮了较为开明改革的一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后,针对所谓的“西方价值观”,挑明要求中国学术界“七不讲”,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对内与对外的斗争,核心思想多年来并没有改变。

  潘文在听证会上建议国会,在两国媒体交流上,应考虑采取“对等互惠”的策略。 如果中国不再允许美国记者在中国采访报道,美国政府须考虑要求所有中国的驻美记者离开; 如果中国继续建筑防火墙、封锁美国媒体网站,美国应认真考虑关闭中国政府资助的媒体在美国的营运。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美国要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6 11: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