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印度历史这样描述中国的:精神上的小老弟翅膀硬了

京港台:2020-7-7 05:56| 来源:时拾史事​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印度历史这样描述中国的:精神上的小老弟翅膀硬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中印最新动态!

  

  历史教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主流的历史教育不仅要在下一代的意识观念中构建完整的国家、民族形象,还肩负着将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传承下去的责任。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历史教育,也没有一个国家不将民族文化传递和身份认同作为历史教育的首要目标。

  所以,一个国家的历史教育最能体现该国的意识导向,也最能引导该国的国民看待本国家、本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方式,关注一个国家在历史教育中所传递的价值取向,更能管窥该国在全球视野下对自身或他国的态度。

  对于印度(专题)来说,中国可谓一个耐人寻味的重要邻居,在印度的历史教育中,中国的古今形象迥然相异。大体来说,印度看待中国有些程度上类似中国看待日本(专题),即古时候"以我为师",翅膀硬了以后"反目成仇,背叛侵略",因为在印度主流观念中,古代中国是印度佛教文化圈影响下的一个部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深受印度影响,而自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则全然不顾昔日精神导师的崇高地位,而不断将属于印度的领土标划在自己国家的地图上,随时虎视眈眈准备入侵印度,甚至利用核武器,勾结巴基斯坦对印度造成巨大威胁。

  不过,虽然步入现代后印度多有关注中国对其的"威胁",但还是承认中国的发展迅速(特别是新经济、即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也认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中印合作发展的重要性。

  

  在印度的历史书中,古代中国的形象还算是比较正面,他们对中国的手工制造业及远程商业发展兴趣浓厚,很多邦的教科书都花了不少笔墨描述中国丰富的手工业成果,如丝绸、陶瓷、造纸等,其中丝织的成果最受关注,有5个邦的教科书都提到了中国发达的丝织技术,一些非常著名的成就,比如建筑成就(长城)、文化成就(文学绘画艺术)也略有提及。

  其次就是远程贸易的发展,中国商人遍布东亚至中亚的足迹被印度人描述为壮举,而在世界上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也是印度历史教育在解释中国人活跃的商业行为时最常举的例子,尤其是在各邦的教材中,每个地方都会刻意将当地与丝绸之路的交往联系作为阐述的重点。

  总而言之,在印度人的眼里,古代中国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巧手工匠,擅长各种精巧实用的日用品制作,是个典型的手作艺人,做出来的产品还亲做销售,从供应商到买家手中事必躬亲,不让中间商赚差价,这样不仅仅加工成本无限降低,连快递费都省了,这样一个人均生产包销售的国家,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生活必然比较富足,物质条件优越,人勤快了吃啥穿啥都不用愁。

  因此,印度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也承认古代中国的技术进步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然而,与丰富的物质条件相反,在印度人眼中,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则是个弟弟,也许是物质生活太过优越限制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亲和力,精神领域这种全靠脑洞输出的地方,就不得不依赖满脑子能通天入地的印度人来进行武装,武装的内容自然就是印度本土出产但发扬水平却相当有限的佛教文化。

  是的,虽然佛教在印度诞生于夹缝、成长又崎岖,甚至一度被销声绝迹,但在印度以外的土地上意外地发扬光大起来,最终不负众望地膨胀壮大成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宗教之一,因此在印度的历史书籍中,自然要浓墨重彩地宣扬一下这篇重要成绩,就像我念中学的时候发育不良智商感人被一众老师嫌弃,但高考以后突然开窍脱胎换骨走上人生巅峰,曾经劝我尽快占地以便街头卖艺的原教育单位突然开始讲述我当年是怎样一个一眼望去便知骨骼精奇前途无量的栋梁胚子一样(抖个机灵,狗头保命)。

  无论是印度中央还是各个地方邦的历史教材,都提到了印度佛教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中国自然是佛教文化圈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为无论怎样划分佛教影响圈,中国都一定包含在内,像玄奘、法显、义净这样的僧人是见证佛教影响力的重要证明,因此常被提及,印度非常重视强调其作为唯一正宗指定发源地在佛教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所以来自文化圈内的留学生(专题)、留学僧、求学僧都是最值得介绍的经典案例。

  

  不过,实际上在中国国内的精神文化领域影响更为深远的儒家文化,却只有中央历史教科书和个别邦的教材中有所涉及,且并未出现在普及教育的教材中。因此印度更愿意向下一代强调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此外,中国西藏也被印度认为是印度佛教文化圈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在印度的历史教材中,西藏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而非中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西藏的"独立地位",但很多地方的历史教育内容在描述时都暗戳戳地将西藏与中国并列出现,其实直到今天,印度不少人依然抱有将西藏分离出中国,作为中印缓冲带的想法(这样的企图在英国殖民时期便已有了,那时英国是希望以藏区作为隔离带屏蔽中国的革命浪潮),他们的证据便是西藏应当是印度佛教文化圈中的重要部分,文化上与印度更为亲近,而疏远区别于中国核心的中原地区。

  

  西藏的僧人

  总而言之,印度为加强自身的民族自信,提高文化地位,便在历史书中特别重视讲述印度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尽量为受教育者勾勒一个作为"精神导师"的印度形象,具有匠人精神的中国,则是印度这位优秀导师的引领下比较虔诚的学生,不管在手工和商业领域多么出色,在文化方面属实弟弟。

  现代以来的中国,在印度的历史教材中便开始有了负面评价,因50年代以来中印领土争端频频爆发,两国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在竞争大国地位,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侵略论"便纷纷出现在最新的教育内容中。多个邦的教材中都提到了中印在边界问题上的争端,印度被描述成蛮横的侵略国脚下的受害者,中国作为一个有核国家,着实严重威胁着印度的边境安全,印度则也需要核试验来打破中国的威胁,更不用说中巴联手,更让印度四面楚歌。当然,作为主流的教育教材,印度历史书自然也提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中国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之后的成就予以高度评价,不过同时也没忘记多提一句,"和印度一样"。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理解印度的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意识培养的关键一环,将国家形象、民族精神和民族认同感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进行建构,但也必须关注到印度的官方历史教育教材中流露的态度,当前两国普通民众线上线下的口嗨内容参考价值且在其次,教育教学和官方意识渗透才是最重要的风向标。

  本文转自公众号:时拾史事

相关专题:印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1 07: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