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陆媒:美国死亡病例破30万,第一针打上了

京港台:2020-12-15 11:34| 来源:观察者网 | 评论( 9 )  | 我来说几句


陆媒:美国死亡病例破30万,第一针打上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2月14日,美国累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突破30万例,超过该国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新冠疫情愈发失控之际,美国在当天正式开启首轮新冠疫苗接种。

  据《纽约(专题)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4日上午9点过后,在纽约市皇后区,长岛犹太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护士桑德拉·琳赛(Sandra Lindsay)最先接种了辉瑞疫苗,成为全美首批疫苗的首位接种者。

  在媒体视频直播中,这位黑人护士琳赛说,她感受到了希望。“我希望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上这段极其痛苦时期结束的开端。”

  作为除疫苗试验外的首位接种者,琳赛强调,非裔群体是被新冠疫情袭击最严重的群体之一。身为一名黑人护士,她希望公众对疫苗的安全性有信心。

  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观看了琳赛接种疫苗的过程,他说,“我相信这是结束战争的武器。”

  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也激动发推:“首次接种疫苗。祝贺美国!祝贺世界!”

  当美国第一剂疫苗在纽约注射之时,全美的疫苗接种也纷纷开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各州卫生部门、州长办公室和当地医院声明显示,全美49个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自治邦已经接收到疫苗。

  上周日,美国辉瑞公司(Pfizer)首批新冠疫苗就已从密歇根州工厂出仓,运往全美145个站点。周一首批疫苗的接种对象将是高风险的医护人员。

  在美国俄亥俄州,一名现年41岁的急诊科医生马克·康罗伊(Mark Conroy)是该州最早接种疫苗的人之一。康罗伊说道,“这是漫长10个月工作的成果,这将为我们与患者提供保护……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他补充强调称,戴口罩与保持社交距离仍是必要的。

  “今天是漫长之路上,回归正常的第一天。” 30岁莫娜·莫加里(Mona Moghareh)说道。她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一名医护人员。

  首批疫苗,数量稀缺

  在疫苗接种工作开启之际,《纽约时报》指出,在多数情况下,首批有限的疫苗剂量,还无法满足所有可能每天暴露在病毒环境当中的医生、护士等人员。

  当前,美国首批约290万剂辉瑞疫苗已经在陆续运出,美国政府预计年底能运出2000万剂。然而,优先接种对象一共包括2100万医护人员、300万养老院老人。这意味着,美国今年以内已经无法为这部分人群全面接种。一项路透社12日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州预计仅有13%到18%的医护人员能首批接种疫苗。

  与此同时,美国大多数人还需要好几个月才能获得疫苗。美联社14日表示,对于30万美国死者来说,疫苗来得太晚了。

  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阿扎称,至明年1月底,预计将会累计提供5000万剂辉瑞疫苗。

  据美国官员介绍,该国首批290万剂疫苗将在第一周运往全美636个站点:周一(14日)将送达145个站点,周二(15日)送达425个站点,周三(16日)送达66个站点。

  新冠死亡人数超二战

  12月14日,美国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已经突破了30万。

  看到这一震惊数字,《纽约时报》一连说出三个对比:30万的死亡人数比在二战中阵亡的美国人还要多;这大约是今年美国预期的癌症死亡总数的一半;这相当于美国城市匹兹堡的人口数量。

  过去一段时间,美国新冠死亡病例出现激增,每天死亡人数常常在3000人上下。这相当于“9·11恐怖袭击”或在珍珠港袭击中丧生的人数。美国疾控中心(CDC)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在上周曾表示,新冠肺炎已超过心脏病,成为造成美国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纽约时报》称,死亡病例激增反映了自9月下旬以来新冠病毒传播速度之快,当时每天的新增确诊病例曾降至4万以下。但近期美国每天新增病例经常超过20万例。

  报道补充说,“然而,最坏的情况还没到来。”许多卫生专家认为,美国下一个10万死亡病例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发生。

  上周,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管局(FDA)批准了辉瑞疫苗紧急使用授权申请。若辉瑞疫苗能在明年初广泛投用分发,这将是缓解甚至组织新冠病毒的新方法。

  “但那些可能在12月底和1月初病逝的人,早已(在接种疫苗前)被感染,”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阿希什·贾哈(Ashish Jha)表示,“突破30万后,一个月内要避免死亡人数达到40万,会非常困难。”

  《纽约时报》14日更新的疫情数据显示,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164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突破30万例。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14 17: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