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月薪6500到四年存70万,一个"耽美"小编逆袭之路

京港台:2021-2-21 00:41| 来源:显微故事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月薪6500到四年存70万,一个"耽美"小编逆袭之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新年伊始,你给自己定了新的 " 搞钱目标 " 吗?

  春节回家,不少人都会被例行公事地询问,在大城市赚了多少钱?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结婚?有没有买基金?打算换工作吗?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只能和钱挂钩,但除了 " 搞钱 ",生活里面总应该还沉淀些更什么吧?

  实际情况是,虽然人均收入提高了,年轻人却越来越不爱存钱了。

  而有关统计显示,90 后里仍然有 30% 是月光一族,人均负债 12 万 +,负债额是月收入的 18.5 倍。此外,人民日报也有数据指出," 中国 35 岁以下的年轻一代,有 56% 的人未开始储蓄,开始储蓄的 44% 的人中,每月平均储蓄仅 1389 元。"

  我们向往更好的生活,主张活在当下,当收入无法满足时,许多人会选择信用卡和借贷等方式辗转倒腾,最终导致收入远远无法承担债务。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年轻人们的 " 小金库 ",他们之中:

  有的人加入了梦想的出版行业,但最终却是靠卖耽美小说 4 年攒下 70 万元;

  有的人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辞去 20 万年薪的工作去创业,结果亏得连结婚都不敢和女朋友提;

  还有的人本有着相对宽松优渥的生活,但却陷入了消费主义的骗局,过早得给自己背上了无法承担的债务。

  欢迎你在文末也和我们一起分享关于你的理财小故事,年过 30,你存下钱了吗?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程沙柳、李不追、小北

  编辑 | 老张

  靠卖耽美小说 4 年存下 70 万

  " 出版业真是太寒酸了,全靠爱发电 "

  阿翡 94 年 北京

  工作 4 年 - 存款 70 万 - 零负债

  我在一家民营出版公司做了四年图书编辑。

  出版业是个听起来就很穷酸的行业,实际上也赚不到什么钱,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因为热爱才坚持下来。

  我选择做图书编辑纯粹是因为喜欢看小说,希望在出版公司可以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作者并给他们出书。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我自己爱看言情、耽美的小说,但部门领导钟爱的则是悬疑、商战、历史等非常男性化的小说。刚入职时分给我的都是这些特别 " 直男 " 的选题。

  

  刚开始,我每个月的工资只有 6500 元,工作上做得又不是自己喜欢的小说类型,肉体和精神双双被打击。

  后来终于有机会自己提报选题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报自己喜欢的作品。

  没想到领导们根本不懂什么是 " 耽美 ",我讲的内容让大家嘲笑。

  那段时间很艰难,有几次散会后我就躲起来偷偷哭。幸好公司里有些年轻女孩有跟我一样的爱好,会后都给我发信息支持我。

  要不是真的热爱,那时候真想辞职不干了。

  后来我改变战略,不给他们讲这个内容多好看,而是给他们讲数据,讲那些作品在网络上有多少人付费阅读、打赏,给他们看耽美作品 " 个人志 " 在某宝上的销售数据。

  靠这种方法,我终于签约了第一个耽美作品。

  

  整个过程遇到很多困难,如耽美作品在出版社不容易过审。我们辗转在全国各地的出版社报选题,最后跟甘肃的一个地方小出版社合作才拿到书号。

  起初这本书在公司的评级是B 级,预计销量是8 千到 1 万册,结果销售了5 万册,达到了A 级的表现。

  从那以后公司开始重视这类型的选题储备,我也得以跟许多喜欢的作者签约。

  后来赶上一批耽美作品影视化,有几部剧的热播带动了原著的热销。于是本来比较小众的耽美作品开始出圈,这类题材开始畅销。

  现在我报的选题在会上基本都能通过。

  我做得书几乎都很畅销,卖得最好的累计发行有 30 多万册,月薪也从 6500 涨到 12000。而我也升职为主编,独立负责言情、耽美类小说这条产品线。

  另外,我们公司每个人每年会有一定数量的码洋任务(所谓 " 码洋 " 就是图书定价乘以销量,在业内用来表述产出量的一个词)。

  在完成了自己的码洋任务后,超出的部分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提成奖励。这几年我的码洋任务完成的很好,拿到了不少提成,有了 70 万左右的存款。

  我觉得自己主要还是运气好,遇到了这些可爱的作者和愿意为之付费的热情读者。希望这些好的作品能够真正火出圈,被更多人看到。

  人到三十,存款 10 万块

  " 现在特别后悔方式放弃了 20 万年薪的工作去创业 "

  向天翔 男 27 岁 西安

  工作 4 年 - 存款 5 万 - 零负债

  2009 年我上高一,父母离婚,我跟着 70 岁的外婆一起生活。

  外婆没有别的收入,为了减少家庭压力,我从高二开始就利用周末和各种节假日打工挣钱。

  帮小饭店送外卖、帮小卖部给顾客送啤酒香烟、去烧烤摊帮忙……平均下来,每个月要工作一周左右,每天工作 10 小时,也就能赚 80 块钱。

  

  但我花钱比较省,就这样,到了高中毕业时,我已经有 1000 多元存款——那是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大一笔钱。

  上大学不久,我在一家出版公司找了份兼职,一来为了偿还高中时外婆为我支付的学费和生活费,同时还要攒钱还助学贷款。

  我对出版比较感兴趣,也有写作经历,于是很快开始编稿做文案和策划选题,兼职工资也从每月 800 元涨到 1200 元。

  再加上我偶尔还会给杂志写稿,加上稿费,一个月能有 2000 左右的收入。

  大四实习时,我已经在出版公司拿到了正式员工的待遇,月薪 4000 元左右。2016 年底,我还清了外婆的钱;一年后把助学贷款也还完了。

  无债一身轻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再后来,我干过网络文学的编辑,7000 元月薪,干了一年,攒了 4 万多元。

  转折出现在 2019 年。当时我入职了一家媒体公司,独立带一个新项目,月薪两万。

  

  一年收入 20 多万,只要两年就能攒够首付了——按理说我应该好好干下去。

  但年轻的心太好动,总想着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

  不久后有两个朋友邀请我一起创业,我没有经受住诱惑,辞职去西安创业了。

  我们四个人合伙,自己投钱创业做小视频。租办公室、招人、买设备、满世界跑拍摄各种短视频……

  我当时有 20 万存款,半年里断断续续投入了 10 万,一直到年底,公司还是入不敷出。

  哪知道今年疫情爆发,幸亏公司开发了另一个文娱项目,虽然营收并未达到预期,但也没有再继续亏损。

  

  整个 2020 年,我银行存款没有任何增加。

  心里不慌是不可能的,加上和女朋友已经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我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过我并不丧气,我还年轻,离而立之年还有几年时间。

  我也没有荒废过时日,一直在努力工作和生活。我相信未来在自己手上。

  赚越多花越多,贷款还得更多

  " 毕业四年,别人结婚生子,我以贷养贷 "

  木子 26 岁

  工作 4 年 - 存款 2 万 - 负债 20 万

  我工作 4 年,负债 20 万,但我觉得自己很节省。

  衣服通常单件不超 300 元,冬天大衣不超 1500,而且一般一年只买一件;不买大牌包,最贵的包 3000 多,用了三四年了;吃饭是周围人的平均水平,有时自己做饭;住宿上花费稍微多些,因为之前吃过不良平台的亏。

  看起来没有花太多钱,可我怎么会欠债 20w 的?全因为我碰了网贷。

  毕业第一年,我在中西部一个省会城市工作,工资 3000,有时加上奖金有 4000,秒杀我留在二线城市的同届同学。

  那时我觉得自己挣钱了,开始追求大牌—— SK2 和 Lamer 就是那时候开始买的。

  

  我还深信 " 少用等于没用 " 的消费主义话术。一瓶乳液我不到一个月就能哟个玩,还热衷于持续囤货。

  工作第一年结束时,我欠了花呗 5000 元、借呗 2000 元、信用卡 3000 元,存款为零。

  第二年,我听取了朋友的建议,决定到一线城市发展。机票钱、住宿钱等花销让我再次打开了借呗,这次一下借了 8000。

  但到了大城市后,我才发现一开始我的收入也不高,不过 6000 元左右。而大城市的日常支出比二线城市高很多,所以每个月依然入不敷出。

  由奢入俭难,到了大城市我依然保留小城市的生活习惯,买昂贵的化妆品,渐渐的我在信用卡上的负债就滚到 4 万多。

  

  这时我觉得必须改变我的消费习惯了,于是开始了前面提到的那种 " 省钱 " 方式——买便宜的衣服,自己做饭。

  然而事与愿违,这些看似 " 节俭 " 的生活方式应用到我身上反而得不偿失。

  比如买衣服,一些买到后发现上身效果非常糟。我觉得退货麻烦,就干脆把不合身的扔掉。虽然买得便宜,但其实非常浪费。另一方面,我动不动就跳槽的毛病依然没改,持续地不稳定也让我很难拿到年终奖。

  这样过了两年,我没有一次全款还过信用卡。

  等我想起来算算所有欠债的时候,发现本金加上利息,欠款总额已超过 12 万:花呗 4 万多、借呗 2 万多、一张信用卡 4 万多、另外一张信用卡 2 万多。

  如今我工资到手后,大部分都用来还各种月贷,而且做不到全额还款。有时候还款之后手边没钱,又会陷入去借钱 - 借贷增加 - 利息增加的恶性循环。

  如今想想真觉得可悲。刚毕业时,我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四年下来一件也没做成。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4 06:5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