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缺水的郑州内涝有解决法吗?教授:可借鉴赣州模式

京港台:2021-7-25 13:58| 来源:大白新闻 | 评论( 13 )  | 我来说几句


缺水的郑州内涝有解决法吗?教授:可借鉴赣州模式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连日以来,罕见的特大暴雨突袭河南多地,省会郑州首当其冲。郑州气象局表示,7月17日到20日降雨量达617.1mm,而郑州平均全年降雨量640.8mm,相当于三天下了一年的雨。

  

  暴雨后的郑州道路犹如“泳池”(图源:环球网)

  雨退之后,这座常年缺水的内陆城市沦为一片水乡泽国,道路积流、行人蹚水、车辆漂浮,京广北路隧道受灾尤为严重,水深达几米,陆续清出两百多辆涉水汽车,救援工作仍在继续。

  

  郑州京广北路隧道一度没顶(图源:新华社)

  一场雨灾淹了一座城,引发人们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忧心。而“郑州花534亿打造海绵城市”旧闻,也受到一些新的质疑。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张敏向大白新闻表示,确实需要重新检视以往的海绵城市研究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点子上、投入这么多资金是否做出效果来了。

  张敏教授提到,所有的城市按照其人口、性质及重要性,都有一个防洪标准。这个标准不能无限拔高,因为关系到工程规模、投资效益问题。

  他表示,此次暴雨来势凶猛,瞬间产生的径流量极大,确实超出了郑州正常的设防标准,因此造成一些困难和麻烦在所难免。但防灾规划总体应做到:小灾无碍,大灾无亡!

  城市要有吸纳洪水的能力

  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州,地理位置较为特殊:靠近黄河,但内部洪流又无法排入黄河,因为黄河在这一段为“天上悬河”,河堤比郑州还高。郑州的水往东南方向流,经过涡河、颍河等小河汇流到蚌埠成为淮河,再向东经过江苏流向大海。它处于整个淮河流域上游,所以基本上没有防洪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郑州地势相对低平,雨水不太容易流走,降雨量稍大一点就很容易产生淤积和内涝。

  张敏教授认为,郑州这个情况,可以从江西古城赣州吸收一些经验

  赣州是章水和贡水交汇成赣江的地方,汇水面积大;又处于南方多雨地区,每逢梅雨季节往往经受洪水和内涝的双重考验。

  张教授提到,建于宋代的赣州,城底下有一套“福寿沟”排水系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防汛作用。排水区的两条沟道一个叫“福”,一个叫“寿”,分别排向章水和贡水。福寿沟出口处设有多道水门,水门只能向外不能向里开,当外面水位低的时候,里头的雨水和污水自然地把门冲开,流进章贡两河;但是到了洪水期,外部水位涨过古城地面,外水就会把门给压住,使洪水无法倒灌入城。

  

  福寿沟地下砖石排水管沟系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图源:海报新闻)

  但此时,城内的雨水也排不出去了。古人又想到通过兴建多处池塘湖,把水蓄起来,等到大河的洪水退去以后,外面水位下降,水门就自动被里面的水冲开了,积水都流出去了。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解决了洪涝问题。

  张敏指出,郑州的内涝可以从赣州现象借鉴经验,在市区里多建一些水塘湖泊,像此前郑东新区中间建了一个如意湖,如果这个如意湖设在郑州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就是一处理想的蓄洪池。

  

  郑州东部如意湖景区(资料图)

  城区里的水域还可以跟郑州各个公园结合起来,每座公园都以湖泊为中心并设在城市的最低地,“一到下雨的时候,因为地面太平排水的流速过慢,排不出去怎么办呢?都存在公园的湖里面,不就解决大问题了吗!”张敏表示。

  打造相互联通的湖渠系统

  回溯过往,河南是干旱和洪涝都表现极为突出的一个省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自然的、人为的旱灾和洪灾。

  “实际上,郑州是常年缺水的城市。”张敏教授表示,虽然这次遭遇特大暴雨天灾,但如果海绵城市建得好的话,漫溢的雨水其实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2015年,时任郑州市水务局长史传春曾提醒,本市水资源短缺严峻形势,如果不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预计2020年之后将出现新一轮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东方今报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介绍,郑州市是水源型和水质型双重缺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30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3、全国的1/1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极度缺水警戒线。

  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外调的南水,已成为这座中原城市的主要供水来源。据2019年数据,郑州市每年使用的南水指标达到6.62亿立方米。

  张敏教授对此指明:“我们不能一方面平常没有水要去买水,等来了水,我们又无法消受。”在他看来,解决根本在于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让城市转变为弹性城市、韧性城市不管干旱还是下雨,都能够游刃有余,像橡皮筋一样收放自如。

  那么,何为“海绵城市”?大白新闻梳理资料发现,这个概念是指城市能具备像海绵体般的吸纳能力,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张敏建议,充分利用郑州的低洼地区,结合绿地规划打造一系列相互联通的湖渠系统。雨水充沛时形成湖面,水少了就变成湿地芦苇塘,哪怕干得板结了,市民们也可以到青纱帐里玩。

  张教授认为国内城市内需要多设置一些滞蓄湖塘,“如果我们城市里结合低地建设一系列的低洼地湿地公园,既能够聚集洪水又能组织景观,还可能发展为各种鸟类在城市里聚集的天堂,那就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最后,他补充道:“自然界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坏的东西,看你做好了什么样的准备。”

相关专题:教授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14: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