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这不是儿戏!气候变迁让孩子丢命 亚洲为重灾区

京港台:2021-10-22 00:37|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这不是儿戏!气候变迁让孩子丢命 亚洲为重灾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6)10月31日即将在英国登场,瑞典气候少女格蕾塔(Greta Thunberg)在气候变迁青年行动峰会(Youth4climate)率先开炮,“希望来自于行动,不是满口废话。”她痛批各国领导人的空泛承诺“淹没”未来世代。

  最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传出对各国领袖“光说不做”而恼火,碳排大国出席名单迟迟未拍板,目前美国总统拜登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确定与会,高峰会倒数10天,中国外交部仍未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是否亲自出席,这一场关键性的全球气候峰会还没上场,已招来“雷声大雨点小”的质疑声浪。

  今年是全球极端气候“高破坏力”的一年,洪灾、热浪、野火、干旱频繁肆虐世界各地,生命财产损失难以估算。时序刚入冬,美国国家暨海洋大气总署(NOAA)预告今年“反圣婴”卷土重来,北半球将迎来寒潮,10月17日北京多地气温跌破冰点,打破半世纪来最早的低温纪录。气候变迁不断走向灾难性道路,儿童是首当其冲的高风险族群,大人不能再冷眼旁观。

  当少子化遇上气候危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前发布《气候危机是一场儿童权利危机》报告,全球约有近半数、大约10亿儿童居住在气候危机极端高风险地区,其中,中国、韩国、东南亚各国的气候风险指数为高危险,受气候及环境冲击程度更属于极端高风险等级。尽管目前并未有医生在死因中写上“极端气候”,不过,气候变迁挟带的“讣闻”,让人不禁直打寒颤。

  台湾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副主任龙世俊指出,亚洲是受气候变迁影响较大的地区,中国大陆、东南亚各国的儿童人口众多,而且在少子化趋势下,儿童健康保护更显重要,不过,即使未来不排放任何温室效应气体,被破坏的气候系统也无法快速恢复正常,所以至少在接下来的2、30年,极端气候会频繁出现,高温热浪的时间会拉长且频率增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已经提出风险警告。

  放眼全球生育率排行榜,垫底的全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中国等,人口警戒线不断下探。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张弘洁表示,气候危机会造成灾害、影响经济,过去的数据显示,当经济萧条的时候,生育率会下降,而年轻人口不足、劳动力下降,又难以支撑国家福利制度,进一步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不断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报告,全球有8亿的儿童受到极端高温热浪的影响,10亿儿童暴露在高水平的空气污染中,近6亿儿童处于洪水威胁下。张弘洁指出,以公共卫生来看,如果能找到一个病因,都能用药物来处理,不过,气候变迁太广泛,对儿童的威胁是直接又间接的,因为儿童平常就受到各式政治社会问题影响,例如贫穷、贪污、战争、行政效率不彰等,在自然灾害和外在问题互相加乘下,儿童受害更加严重。

  亚洲是气候变迁重灾区

  今年国际研究接连示警极端气温要人命,灾难地图也出现重叠性,亚洲受害最重。一篇发表在《自然气候变迁》(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的研究指出,归因于人为气候变迁的热相关死亡率大约37%,其中亚洲和中南美洲是受影响最大的地区。另一篇刊登在《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期刊的研究也发现,全球约10%死亡可归因于高温或低温,其中因异常温度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半生活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和南亚地势低洼、拥挤的沿海城市。

  暖化触发的高温热浪,对儿童的威胁格外显著。龙世俊分析,肺部功能大概是到12岁至15岁才发展完全,在小孩的心肺功能还没有发展完全的情况下,热危害暴露风险相对增加,亚洲地区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热伤害和空污会产生加乘效应,造成心肺调节失常,导致孩童成为高风险族群。

  “在热指数比较高的情况下,儿童受到中暑等热危害而急诊的相对风险会大幅提高,0到14岁的儿童增加6.86倍,以整体来看,不分年龄性别是4.19倍。”龙世俊以台湾的热伤害研究为例,她使用2000年2014年台湾气象资料和健保数据,分析气候增温造成的热冲击,“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只是温度,太阳辐射也会造成人体热伤害,所以热指数包含了温度和太阳辐射,早上10点到中午这段时间的热压力最强。”

  暖化挟空污威胁儿童健康

  雪上加霜的是,气候变迁还会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龙世俊指出,空气污染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温度影响,温度愈高,挥发性有机物质的释放量比较高,然后它产生的光化作用也比较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质在光化反应后,臭氧浓度会增加,二次PM2.5的生成量也比较多,再者有些研究也显示在气候变迁之下,某些季节的风速可能会降低,由于风速减弱、扩散不易,空气污染物也容易累积,这是未来各国政府要着眼因应的部分。

  中国和台湾的平均升温均远高于全球水平,1951年至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现显着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每10年增加0.26°C,而台湾在过去110年来温度上升了1.6°C,随着暖化升温加速,儿童无可避免承受更高的空污风险。

  “以空气污染来说,幼儿体重低,对毒性的耐受性也低,还有研究指出,儿童的细胞通透性较高,毒素更容易进入体内。”张弘洁说明儿童的身体脆弱性,“此外,儿童呼吸速度比成人快两倍,他们受到空气污染危害远比成人来得高。”

  儿童的气候风险不只来自于身体的脆弱,也来自于社会层面的弱势。张弘洁指出,儿童在法律上被认为只有部分行为能力者,或是没有行为能力者,同时赖社会提供照护,所以他们对食物饮水的缺乏会特别敏感,尤其是贫穷的儿少,当极端气候灾害发生,例如旱灾、洪水,食物缺乏,物价上涨,他们就是最容易受害的族群。

  为孩子讨回气候正义

  气候危机不仅影响下一代的生存,也衍生世代的不平等。今年9月一篇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论文指出,在各国实践减排承诺、2100年升温2.6至3.1°C的情况下,2020年出生的新生儿一生经历热浪次数是1960年出生者的7倍,而跟工业化前的气候相比,2020年时6岁儿童一生将遭受3倍的洪灾、4倍的作物歉收和5倍的干旱机率。

  张弘洁认为,气候变迁是过去世代和现在世代对地球的过度使用和污染所造成的,未来世代却遭遇最严重的恶果,这在时间轴上造成世代的不平等,其实,气候危机也存在阶级不平等,最后可能只有富裕国家的儿童,或是有钱人的小孩才有办法存活下来。龙世俊表示,为保障未来世代的生存权,这一代能为下一代做的是从现在开始力行节能减碳,把化石燃料加速转化为再生能源,这也有助于降低二次污染物的形成,否则会造成更多的跨世代不平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儿童关键服务外,各国也应将儿童纳入国家、区域和国际的气候谈判和决策之中。张弘洁指出,国家决策谈判要纳入儿童,前提是气候危机能在这个国家被讨论和意识到,把环境权纳入法律框架也是重要的一环,现在有愈来愈多国家把“活在一个健康环境当作一个人权”。

  “哥斯达黎加在1948年修宪时纳入环境权,保障每一个人都享有健康、生态平衡环境的权利。”张弘洁举全球知名的“绿色共和国”为例,“这个原本砍伐森林严重的国家变成环境保护主义,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发展绿电,基本上目前全国大多使用绿电来发电。”

  健康调适机制也是降低儿童气候风险的手段之一。龙世俊指出,健康调适是透过一些机制让儿童更加适应或因应气候变迁的变化,去年中研院团队就和中央气象局、国民健康署合作建立热预警系统,在健康气象中提供热指数,作为从事户外活动时参考,避免儿童或民众暴露在高风险之中。

  此外,国际也掀起如火如荼的气候诉讼潮,今年初澳大利亚有8位关注暖化议题的青少年一状告上联邦法院,集体诉讼要求环境部长拒绝批准一项煤矿扩建计划。2019年,格蕾塔也曾联合各国青年指控5个国家,罪名是违反《儿童权利公约》,疏于应对气候变迁,侵害了儿童人权和未来发展。

  “目前几个儿童提出来的诉讼,主要控诉现在政府的不作为,威胁到他们的自由权和生命权。”张弘洁说,“气候诉讼如果成功,可以强化政府执行气候政策、改善环境,例如印尼雅加达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在全球城市空污排名第9,民众向法院提出诉讼,控告总统和省长疏于处理空污问题,振奋人心的是,今年9月法院判决被告违法,我们静待政府的下一步要怎么办?”

  眼看着气候变迁扼杀未来世代,这不是儿戏,碳排大国下一步要提出什么解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2 20: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