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几件大事说明美中关系将从紧张进入缓和

京港台:2021-10-22 04:27| 来源:上报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几件大事说明美中关系将从紧张进入缓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黎蜗藤评论文章:10月6日,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与中国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外交的第一把手)杨洁篪在瑞士会谈。一改两人在半年前阿拉斯加会面时的火爆情景。两人的闭门会议进行了六个多小时,会后虽然没有共同声明和记者会,各自发表的声明也还有针锋相对的成分,但语气缓和得多。会后,还传来双方将争取美中领袖拜登(专题)和习近平(专题)能在今年年底进行视频会晤,犹记得在前两个月传出拜登希望与习近平视频会晤被拒的新闻。

  一下子,美中关係“画风大变”,这预示著在未来一个阶段,美中关係将从极度紧张进入缓和新阶段。

  美中关係缓和看似突然,但并非没有铺垫。事实上,此前一个月左右,很多事件都透视出了双方释出的善意。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几个。

  病毒溯源报告解密

  首先是八月底,美国公开情报机关的《病毒溯源报告》的解密部分。拜登在几个月前要求美国情报机构在90天内公开报告。中国一直认为《病毒溯源报告》必定是美国“甩锅(推卸责任)中国”的工具,而病毒溯源也是中国最“痛恨”的,因为中国最害怕报告确认“实验室泄露论”,这等于把几乎整个全球疫情的最大责任都放在中国头上。因此在报告公开前后,中国反美宣传进入最高潮。整个外交系统和宣传系统都歇斯底里地推广所谓毫无证据的“美国德里克堡制造病毒论”和“美军在武汉军人运动会中播毒”的阴谋论。

  可是,《病毒溯源报告》表明基于现有资料,“无法断定冠状病毒是从实验室泄漏的,还是由动物群体中的病毒变异引起的”,但肯定“不是中国故意制造的生物武器”,报告还强调,病毒溯源并不是“要追究个别国家的责任”。这样,虽然报告还建议应该继续“二期病毒溯源”,但很大程度上等于在疫情问题上放了中国一马。这是拜登政府送给中国的大礼,让中国大大鬆了一口气。中国对美国的批判声调也骤然下降了。

  客观而言,“实验室泄露论”是一个情报问题和侦探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世卫总干事谭德赛说,在3月份公佈的第一次世卫专家考察报告中(这份报告是中国专家和外国专家联合写成的),实验室泄露论只是“极不可能”,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从另一方面看,从“极不可能”到“证实”实验室泄露论,困难自然比从“极不可能”到“完全不可能”大得多。在时隔两年,中国严格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无论溯源多少次,科学家都绝对无法得出实验室泄露论的结论。

  其次,在美国公开《病毒溯源报告》,习近平和拜登在9月10日出人意料地通电话,这是自2月份通话以来的第一次。很明显,溯源报告让美中打开对话的通道。而且,2月份通话主要是接触性的,唯一的成果就是双方要保持接触。但这次双方讨论了“两国应确保竞争不会演变为衝突”等明确的意向问题,释放出非常明显的缓和信息。电话中还提及一些很细节的事情(比如孟晚舟和加拿大(专题)人),表明这是非常实质、非常具体的对话。拜登后来还説和习近平的对话中,双方都愿意遵守“台湾(专题)协议”(Taiwan agreements)。

  米利的保证

  在拜习电话之后,美国一个出人意料的事也非常微妙地改变了双方的情绪。美国记者Bob Woodward and Robert Costa出版了一本名为《恐慌》(Peril)的新书,主要还是记叙川普的白宫岁月。然而最早轰动的情节莫过于书中有关美国参谋长联会议主席米利(Mark Alexander Milley)的两个细节。其一,在选举前(去年十月份)和选举后(今年一月初“国会山暴动”后),两次打电话给中国军队的对应方,表明美国军方一切稳定,保证不会对中国实施突然袭击。其二,米利又向下级规定,如果川普下达任何核武器的命令,必须有自己副署才有效。

  各方对米利此举的解读各有不同。有人指责米利跳过美军总司令(即总统川普)和“敌方”“私下接触”,犯下“叛国罪”、“通敌罪”等。有关核武器的指令,则有“篡夺”总统宪法权力之嫌。然而,笔者(和其他很多人)认为,米利此举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为他把对国家的忠诚放在对总统个人的忠诚之上。米利倒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首先,他与中国军方的电话,不是“私下进行”的,而是有众多军方高层和国防部文职人员的参与,完全公开。其次,他认为这种两国之间的沟通“不过是日常的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后,在核武器问题上,也有尼克松时期的先例(时任国防部长James Rodney Schlesinger要求军队如果接到总统发射核武器命令,必须经过自己或国务卿季辛吉的批准才能执行)。

  无论如何评价米利的行为,在美中关係上的重点是公开了在外间看来非常紧张的关係,在私下还是有互相沟通避免误判的机制。所以,外表剑拔弩张,里面可能“卿卿我我”。一下子,双方都有一种“不演了”的感觉。

  美国不寻求冷战

  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九月中,美英澳突然宣布缔结“海洋三国协约”,并把核动力潜艇出售和和转让技术给澳洲。海洋三国协约在现阶段毫无疑问针对中国,令中国勃然大怒。但中国官方和官媒的反应都不如想像中激烈。中国媒体初期的攻击点还在延续阿富汗撤军时对美国冷嘲热讽的宣传路线,重点放在“美国抢了法国的生意”、“美国背叛盟友”、“澳洲不知好歹”等方面,直接针对美国反而退居二线。

  九月下旬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拜登和习近平分别发表讲话。双方虽然还有不点名地批评对方的话语,但与其说是互相攻击,还不如说是“互相保证”。拜登9月22日的发言,再次确认“美国不寻求冷战”,“不让竞争走向衝突”,这呼应了习近平在电话中说的,“中美关係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一定要搞好的主张。习近平讲话虽然也与美国针锋相对,但也再次强调中国“不会称王称霸”。

  中国回送美国大礼

  如果说以上这些表态都是“虚的”,那么习近平在讲话时,宣布中国不再在外国新建煤电项目,就是中国送回美国的大礼。因为这正是美国气候大使凯瑞数次访华要努力游説的成果。此外,中国还在国内推行“能耗双控”(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在过去一个月左右,中国多地出现限制用电,东北地区还限制用电常态化,能耗双控政策导致在地方突袭式、一刀切地推行减排任务,被认为是最大的元凶。这更可见,凯瑞访华的成功。总之,在民主党进步派最关心的“气候危机”问题上,中国用行动表明“中国是有诚意的”、“美中合作解决世界问题是有可能的”。

  作为回报,拜登在随后(25日)主持首次四国伙伴关係(QUAD)元首线下会晤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表示要在抗疫、基建、气候变化、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但没有过多地提及安全事务。声明虽提及四方联合应对包括东海南海在内的印太地区的海洋秩序的挑战,但并无点名中国。最重要的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发难。这是近期美国在涉及印太的双边或多边声明中,极为罕有地不提及台湾或台湾海峡的一次,确立了这个声明空前和缓的基调。

  孟晚舟回家

  美中关係缓和的最重要事件,莫过于在同日(25日)发生的孟晚舟回家事件。

  众所周知,自从孟晚舟在两年前被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拘捕和准备引渡以来,孟晚舟就成为美加中三国关係不可绕过的绊脚石。

  在中国看来,美国和加拿大拘捕孟晚舟是“蛮横的长臂管辖”,完全非法,也是“疯狂打压华为(专题)”的一部分。孟晚舟被扣是“中国人被美国欺负”,中国政府毫无退路,只能继续煽动民族主义显示自己的强硬。

  在孟晚舟被捕后,中国随即逮捕了两名加拿大“间谍”,被广泛地认为是“人质外交”。相对于孟晚舟在加拿大“公主式”的生活,“两个迈克尔”在中国从被拘捕到不公开审判定罪判刑,可谓不见天日。家属一再情愿,更令加拿大政府左右为难。加拿大法律至上,对外坚持遵守(美加引渡)双边条约,对内坚持司法独立(政府不干预法庭审批审判),在加拿大法官独立地作出裁决之前,政府并无任何妥协的空间,只能公开呼吁中国放人,私底请求美国帮忙。

  对美国而言,在笔者看来,孟晚舟虽然在法律上有可被起诉和可被引渡的法律基础(也就是说,美国的起诉和加拿大根据引渡条约的拘捕都是合法的),但更多的还是美国制裁华为的大行动的一部分,针对孟晚舟个人本身的意义不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出于政治考虑多于法律考虑,川普自己口无遮拦,说可以作为谈判的一部分,更给外间加深了政治打压的印象。而且公平地说,由于管辖权问题,官司能否胜诉只是一半一半。在全球限制华为已成定局的新形式下,美国继续起诉孟晚舟的意义不大。

  美国要起诉孟晚舟,却让盟友被中国打压,这对“重视盟友”的拜登而言并不理想。通过司法部和孟晚舟达成延缓起诉协议,撤销引渡请求,让加拿大取消案件,让孟晚舟回家的同时,交换两名迈克尔回家,符合美国和加拿大的最大利益。何况,更中国在释放了两名加拿大人,还允许一对被中国限制不得离境的美国华裔(专题)姐弟能回家,相当于“一个换四个”,美国赚得多了。

  孟晚舟事件让双方各取所需。中国宣扬“在中共统治下,中国人不再受欺负”,美国加拿大则通过对比,显示美加对法治和人道主义的坚持。最重要的是,孟晚舟在中国“两份清单”中,两名加拿大人和美国姐弟也都在拜登的“清单”上。这次“人质交换”,证明了双方是可以逐步解决“清单问题”的。

  9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卡芙莲·戴)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期待已久的首次对中贸易政策演讲。她虽点出中国“没有完成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采购承诺”,声称不放弃利用关税作为向中国施压的手段,但最引人注意的还是,美国不但不寻求美中贸易“脱鈎”,反而要寻求“再挂鈎”(recouple)。

  寻求“再挂鈎”

  “再挂鈎”的提法预示著美国将会重新改变与中国的贸易关係。当然,“再挂鈎”不等于把原先的“脱鈎化”倒回头。

  首先,美国重整产业链,保证核心项目的供应链安全的决心没有变,这从美国在四角伙伴关係峰会中的立场可见一斑。

  其次,在中国购买美国产品不足的情况下,“再挂鈎”实际上是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扭转美中贸易关係的严重不平衡。不是美国更依赖中国的商品,而是中国更依赖美国的商品。这从戴琪指责中国没有完贸易协议采购承诺,就可见一斑。

  可见,“再挂鈎”不同于原先的挂鈎,它很大程度是一种“话语”,没有扭转美中贸易在川普时代的趋势。但这种提法对缓和美中关係有很大帮助。

  正是以上一系列的事件,才最后促成了苏利文与杨洁篪的瑞士会谈。总之,在经过长时间的美中紧张对抗之后,美中关係正逐步缓和,这符合两国现阶段利益。至于能缓和到什么程度,将视乎双方的互动。重点是,台湾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实质上的稳定。外表上的矛盾当然还会有,但通通都是“演出”多于实际。

  ※作者为旅美学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08: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