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少吃肉或不吃肉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专家回应

京港台:2021-11-18 10:16| 来源:人民日报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少吃肉或不吃肉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专家回应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前一段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召开期间,一场大范围强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的判断?几天前,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曾和大家聊“天”,解疑释惑,#专家称强寒潮与全球变暖并不矛盾#随即上了微博等“热搜榜”。

  不过,对于气候变化,人们还有不少问号,比如,如果全球现在就立刻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全球变暖是不是会很快停止?外媒有一种观点认为,畜牧业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应少吃肉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样的说法靠谱吗?……

  11月17日,周兵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首席专家徐影,继续和大家聊聊“天”——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韩岩/摄)

  一问:作为气候专家,如何看待《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的成果?

  周兵说:“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冷事件并不罕见,我国冬季极端冷事件也时有发生。”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周兵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异常特征显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广发,重大气象灾害频现。”

  COP26聚焦全球长期温控目标、资金、适应、《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透明度以及国家自主贡献共同时间框架等议题,达成决议文件,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作为气象工作者和气候变化科学传播专家,我对COP26会期仅延迟1天,最终就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行动达成共识感到由衷高兴。人类不齐心协力严格控制全球温升,真的不行!”周兵说。

  

  世界气象组织10月发布最新报告说,由于气候变化,全球洪水和干旱等与水有关的危害正在增加。图为人们划船通过泰国大城府被洪水淹没区域。(新华社/法新)

  二问:如果全球现在就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全球变暖是不是会很快停止,极端天气会马上减少吗?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徐影表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8月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造成全球变暖,全球气候系统经历着快速而广泛的变化,复合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温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浓度和温升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同步变化关系,但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越大,全球变暖的幅度越高。”徐影说。

  徐影说,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有滞后性。目前的全球变暖,是由工业化以来两三百年间的累积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现在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未来也将存在200年左右。另外,不同的气候要素,对温室气体排放反应的时间尺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温度对温室气体的响应快一些,但是海平面上升、积雪融化等反应的过程就要慢一点。以海平面上升为例,即使现在全都停止排放温室气体,海平面上升仍然会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因此,由于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反应的滞后性,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影响现在,还会影响未来。即使全球现在就立刻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实现碳中和,全球变暖也不会很快停止,极端天气也不会马上减少。”徐影表示。

  

  江西省高安市伍桥镇龙山村,工作人员在查看小羊的长势。(周亮/人民图片)

  三问:外媒有一种观点认为,畜牧业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可以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样的说法靠谱吗?

  “畜牧业确实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徐影介绍,数据显示,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4.5%以上,超过地球上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总和。牛津大学一项针对饮食的研究表明,富含肉类的饮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素食饮食的两倍。

  “虽然畜牧业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但通过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肯定是不现实的。”徐影表示,可以通过提高畜禽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来有效提升单产水平,在减少动物养殖数量的同时,减少单位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总之,需要科学养殖,在提升畜禽生产效率的同时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不能指望仅仅通过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广西柳州市市民在充电站给新能源汽车充电。(黎寒池/人民视觉)

  四问:在积极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公众可以做些什么?

  “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是一场硬仗,需要广大公众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比如,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选择节能电器、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品,参与光盘行动、避免餐饮浪费等等。”周兵说,公众聚沙成塔的绿色行动,对推进降碳减污、建设美丽中国十分重要。

  周兵建议,有针对性的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和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寒潮来临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纪检监察系统发动党员干部成立志愿服务队,帮助农民抢收蔬菜。(许昌亮/摄 人民视觉)

  五问: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要一手抓“减缓”,一手抓“适应”。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有什么建议?

  周兵表示,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国家,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率大,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水资源相对匮乏,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高温热浪现象呈现发生频率增加与影响加重的趋势,适应气候变化就是要“趋利避害”。

  周兵说,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这一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挑战,要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监测的基础能力、预报的核心技术能力、信息的有效覆盖能力、风险的科学防范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强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动智慧气象服务发展,提供智能、精准、互动、普惠的气象服务。

  “对公众来说,应注意学习掌握各种气象灾害及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的预警和防御知识,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与能力。”周兵提醒。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2 17: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