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数十年前叛逃的他,准确描绘了今天的美国

京港台:2022-2-2 11:08| 来源:夜夜正经评述 | 评论( 33 )  | 我来说几句


数十年前叛逃的他,准确描绘了今天的美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原标题:克格勃:颠覆一个国家崩溃一个社会只需要四步

  墙内自媒体夜夜正经评述文章:前克格勃特工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别兹梅诺夫(Yuri Alexandrovich Bezmenov) 1970年叛逃到加拿大(专题)。1984年,别兹梅诺(Bezmenov)接受了G.爱德华・格里芬(G.Edward Griffin)的采访。他告诉世人一个惊世骇俗的大计划,前苏联有一个颠覆自由国家崩溃自由社会的计划,这个计划有步骤有实践,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

  贝兹梅诺夫指出,克格勃的预算只有10%-15%花在传统的的间谍活动中,其他85%全部投入了对其他国家的崩溃活动中。

  在克格勃的教科书中,具体颠覆一个国家崩溃一个社会只需要四步——

  第一步是去道德化

  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过程,一般需要15-20年时间。这是教育塑造一代人所需要的时间。

  去道德化策略,通常都会从宗教、教育、学术、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

  策略假设每个社会都存在反社会的人,他们可能是罪犯,可能是性格叛逆者,不同政见者,克格勃要找的就是这些人,并从这些人入手。

  去道德化最核心途径是宗教,它会想办法破坏宗教信仰,让人们觉得宗教很可笑,并用各种社会偶像和组织来转移人们的关注。

  只要宗教教义和道德准则不再被人们遵守,就达到了去道德化的目的。

  在教育方面,使学生们不再关注务实的、有效的、有建设性的知识。比如数理化,更侧重学习社会福利、天然食品、家庭经济之类的知识。

  在社会生活上,破坏社区,破坏邻里互助,用机构代替这些,养活一大帮社工,用他们来发放福利。于是专职的社工只听命于政府,而不是社区与普通人。

  去道德化就是通过类似的手段,破坏所在国的核心价值,从而让社会陷入敌对状态。

  1965年左右,克格勃试图破坏美国的小学。至此,三代师生被灌输了颠覆性的进步主义意识形态。

  这种颠覆没有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的挑战,他们不断地破坏、诋毁美国的传统价值观。

  随着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他们不仅没有意识到谎言,而且已经准备好接受更高层次的仇恨灌输,反对质疑自由、民主、个人权利、有限宪政、自由企业的灌输,等等。

  反战运动最著名的照片,注意到没,刺刀都套着鞘,但在地球的另一边,他们反对的那场战争的对手,在屠杀反对者的时候,刺刀是磨得雪亮的。

  等到他们毕业,就成为社会各阶层的下一代领导者,循环往复破坏了美国的社会。

  这是四五十年前,贝兹梅诺夫告诉欧美人的颠覆策略,但各位没发觉跟今天某些情况有惊人的相似吗?

  第二是去稳定化

  这就是破坏一个对象国家的各种关系,各种机构和组织的稳定性。会利用媒体、舆论破坏社会关系、执法系统和军事系统。

  比如主流媒体,他们置身于社会与公众的对立面,一些受苏联影响,或者左派思潮影响的人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在不同机构中具有影响力。

  一些争议活动会突然爆发,比如同性恋运动,过去无人关注的同性恋群体突然获得了话语权,并上升为政治问题。

  第三步引发社会危机

  去稳定化过程一般直接导致社会危机,通过街头运动,示威游行,打砸抢等让社会陷入混乱之中。

  这个阶段从社会结构的坍塌开始,让社会机能失去作用,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中的代言人,比如一些非选举产生的委员会等机构。

  这种状态曾经发生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期间,突然有了一个革命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有审判、执法、立法的权力。由一些知识分子组成,仿佛知道社会问题的所有答案。

  在危机过程中,社会许多正常职能瘫痪崩溃,于是这类革命委员会就粉墨登场,取代合法政府,行使权力。而这种机构背后的力量多数是外国政府,也可能是本土的极左人士。

  危机发展到这里只有两个可能:内战或者外国势力入侵。

  像黎巴嫩内战,就是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引发的,再如阿富汗、许多东欧国家引发了苏联入侵。

  最后一个阶段是正常化

  在这个阶段,已经掌权的革命者,不再需要革命,也不再需要极端分子了。

  于是所有沉睡者,无论社会活动家,自由主义者,同性恋者等等都不再有用,就到了该铲除的时候了,甚至永远消失。

  于是社会正常化了,没有罢工,没有同性恋,没有妇女联盟,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整个社会变成了“坚实的”、“民主的”、“无产的”、“自由的”社会。

  贝兹梅诺夫举了越南顺化市的例子,在那里一晚有1000人因同情美国而被处决。大屠杀发生时,这座城市仅仅被一个名为越共的群众政治组织控制了大约2天。

  

  类似的颠覆活动多次发生,像伊朗、智利、中美洲尼加拉瓜、格林纳达等许多国家发生了类似的故事。

  贝兹梅诺夫告诉美国人,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都是真实存在的策略。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写给美国的情书。

  制度规定的平等就是沙子上建房

  贝兹梅诺夫针对美国发生的一些社会思潮,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比如平等,肯尼迪总统说,“我们要让美国人民相信人人生来平等”。

  “但人们真的平等吗?圣经和其他任何宗教的经文中没有任何关于人人平等的说法。事实是,上帝是根据你的行为和优良的品行是最重要的。”

  贝兹梅诺夫认为,不可能通过立法来强迫平等,如果你希望平等,你必须付出,必须赢得平等。

  “但我们却要根据人人平等原则构建社会,如果我们强迫平等,把人人平等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这和在沙子上建设房屋没区别,这个社会体系早晚崩溃。”

  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是谎言的"真理"。

  有些人就是长得比较高,有的人就是比较矮,无论生理上,还是智力上的差距是无法靠制度弥补的。

  克格勃的策略就是把公众的思维引向平等理念,让所有人都相信人人平等的理念。

  但是一个刚刚移民(专题)就要去申请福利的懒蛋,怎么可能和一个努力工作的人有一样平等的机会呢?

  “在过去十三年,我做了各种工作,保安、出租车司机,记者,为什么我要和那些不做事的人有平等的机会呢?”

  美国建国基础并不是追求人人平等,而是让不同的人、不平等的人都有机会在竞争中完善自己,并且互相帮助。

  “真正的人人平等是在苏联,所有人都如草芥般生活。”

  这位预言家在1993年去世,在他生命中最后几年,因为苏东崩溃,他所说的东西不再有市场。

  人们嘲笑他,你说的使用颠覆策略的国家,为什么还先走了一步?他从媒体上消失了,他说的一切仿佛就是个笑话。

  贝兹梅诺夫的晚年有些潦倒,可惜的是,他的命不够长,看不到今天。

  但是他投奔的国家在他身后所发生的一切,和他所说的几无分别。

  如果过去二十年(从克林顿上台算起),各种批判性种族理论,LGBTQ,性解放等的思潮在美国盛行,是道德败坏期。

  那BLM开始,就像是去稳定化时期,各种社会冲突,各种取消文化,左右两派极化严重。

  贝兹梅诺夫这些在几十年前发表的谈话,仿佛是预言一般,描述着今天的美国。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0 00: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