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浙江确诊女子行程曝光: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京港台:2022-3-19 05:22| 来源:我是钱某某 | 评论( 24 )  | 我来说几句


浙江确诊女子行程曝光: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全文转自网络大V《我是钱某某》

       2022年3月12号,山东德州。

  

  一新冠确诊患者的轨迹被公布。

  14天的行程,仅用70字概括。

  2月24日,7:30早餐后,驾驶电动三轮与妻子共同前往工厂上班;

  21:15与妻子驾驶电动三轮车下班回家,无外出。

  2月25日至3月9日每日活动轨迹同上。

  一句“同上”,描绘了他们的生活底色——枯燥、乏味、机械。

  

  14天的时间,无一天休息。

  家和工厂,是整个世界;

  早7晚9,是人生全部。

  没有休闲、没有逛街、没有游玩。

  形同工作机器。

  没人喜欢这样的生活。

  甚至不敢称,这样的日子,算生活。

  但过着这样生活的人,并不只他一个。

  同省确诊病例3号人员,流调报告也出来了。从报告里,你会发现,他几乎没有家。工厂就是家。

  2月24日到3月9日,他均在工厂无外出。

  生活物品来源,一个自动售货机搞定。

  唯一的乐趣,是在工厂南门买小吃——烤冷面、手抓饼或者包子。

  

  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慰藉。

  囫囵吃完,重新回到岗位。

  对着冷冰冰的仪器,继续开启麻木的流水线操作。

  还有一个2号病例,流调显示,他有自己的小家庭。

  但行踪跟第一个病友,大同小异。

  2月24日,7:15骑车到工厂上班,期间无外出史,21:50骑车回家

  2月25日,至26日每日活动轨迹如上。

  晨迎朝霞,晚披星光。

  仅在27号周日,获得过一天的休息。

  挤出的时间,要陪伴家人。

  上午去景区游玩,下午送女儿回学校上学。

  

  短暂的歇息后,第二天,又开始日复一日的工作。

  2月28日至3月5日,每日活动轨迹同2月24日轨迹。

  3月6日,7:15骑车到工厂工作,期间无外出史,17:30自行骑车回到家中。

  3月7日至8日,每日活动轨迹同2月24日轨迹。

  3月9日,7:15骑车到工厂工作。

  连续工作10天,雷打不动。

  孩子周末回家,也没空陪伴。

  不是他不顾家,只是抱起孩子,便养不了家。

  天伦之乐,家人团聚,于他而言,就是奢侈。

  这不是纸上生活,这是真实的人世间。

  是烟火扑腾的真实人生。

  没有剧本,没有人设,没有幕后。

  疫情下的流调报告,宛如一部中国百姓的生活纪录片。

  

  2022年1月4日,元旦刚过去4天。

  一对40+的河南货运夫妇,被通知确诊新冠。

  8天的流调出来,让众人感慨万千。

  

  2021年12月27日,两人被通知运送一批卫浴建材。

  当天他们便到卫浴厂,车上留宿一晚。

  

  第二天装点好货物,早上11点启程。

  目的地:浙江温州。

  从河南禹州,到浙江温州。总里程,1200+公里。

  夫妻俩日夜兼程。

  饿了,吃车上干粮;

  或寻个小饭馆。

  困了,驾驶室就是床;

  加油站、服务区就是“家”。

  但冬日里的天气,风夹雪。

  刺骨的寒冷,侵袭着整个驾驶室。

  没有暖炉、没有棉绒被,两人半夜里常被冷醒。

  凌晨5点,天还是灰青色的。

  夫妻俩已经醒了。

  打开暖黄的车灯,继续启程。

  

  30号,两人终于到达目的地。

  经过四天的赶路,本以为他们会找个旅馆休息。

  但货刚卸完,又赶往了另一个园区装货。

  31号,过节的气氛起来了。

  街上都挂起了红色灯笼。

  但这与他们无关。

  夫妻俩把车停在寂静的马路上,依偎在驾驶室,倒数他们的跨年。

  第二天,新的一年,依然在路上。

  

  他们从浙江温州往回赶。

  以地为枕,以雪为伴,以星光为被。

  于2022年1月3日,平安回到河南。

  全程历时8天,行经3省8地。

  虽不幸感染新冠。

  但幸又是一趟平安的出行。

  跟死神为伴,是大货车司机的日常。

  因为高速危险重重,若有疏忽,便是车毁人亡。

  如此流离转徙,谁也不想。

  但生活,容不得他选择。

  为了家人和赚钱,一年365天,360天在路上。

  四季与他们无关,节日与他们无关。

  

  而辛苦,不是流调中的货车司机的专利。

  即便是出租车司机,同样披星戴月。

  安徽李某,某平台的网约车司机。

  因搭载了一名确诊患者,自己也被染上。

  流调出来,13天的生活,仅用一句话概括:

  12月11日-13日,15日-19日,21日-23日,6时至23时在外开网约车,期间均在外就餐。

  文字简明扼要,生活却日炙雨淋。

  早上6点出车,晚上11点归家。

  被支配的躯体,在小小驾驶室里,窝居17个小时。

  不敢喊累,不敢休息。

  一身疲惫一人扛。

  就为那碎银几两。

  

  青年身体强壮,尚可拼搏。就怕年过半百,仍是揾食艰难。

  浙江绍兴一名的哥。

  流调出来,惹哭众人。

  他已经52岁,但每天工作超20小时。

  早晨6点出门,凌晨2点回家。

  

  载着这个城市最早的人,也送回这个城市最晚的人。

  车上的乘客,上上下下,一个个平安到达。

  而自己,却难以归家。

  中年的累,最累;

  中年的苦,最苦。

  对上,不能承欢膝下;

  对下,不能陪伴教育。

  昨有车贷,今有房贷,件件压得人踹不过气。

  生活总能变幻千万种模式,折磨着世人。

  

  有人凌晨两点才收工。

  有人凌晨三点已开工。

  2021年12月,浙江绍兴一菜市场,发现感染30例。

  确诊患者行程曝光,市井小人物的生活,真实得残忍。

  

  郑某,男,68岁。

  凌晨1点就到批发市场,挑拣当天的蔬菜。

  6点半到菜市场,开门做生意。

  一直到下午6点半,收档回家。

  18个小时的工作时长。

  第二天,亦如此。

  

  吴某,男,61岁,猪肉档老板。

  2点就要起来到屠宰场。

  5点到菜市场,摆上新鲜的猪肉。

  卖得好时,很快就能回家。

  生意不好,便得守到全部收摊为止。

  

  杜某,女,48岁。

  3点起来进货,一直干到下午7点回家。

  

  卖水产的倪某,67岁。

  2点半到水产市场批发,叫卖到中午11点半。

  中午休息,下午2点半继续卖到5点半。

  

  而且他们,基本都60+。

  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依旧疲于奔命。

  大多数人的通勤工具,就是个摩托车或者三轮车。

  加上12月的飞雪天,寒冷无孔不入。不管裹得多么紧实,依旧冷得哆嗦。

  但人活着,哪管酷暑还是冰雪。

  再难捱,也得咬牙挺着。

  有孩子,就更艰难了。

  一位被感染的摊主妈妈,凌晨3点出门。

  到批发市场要一个小时。

  挑拣完,5点多到菜市场,抓紧上架。

  一直卖到下午6点,出去接孩子放学。

  此刻不是回家,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到菜市场。

  继续忙到晚上8点多,才正式收档。

  第二天,又是凌晨3点出发。

  

  一连串的数字,刺得眼睛发红。

  这里面写的,是一个妈妈的艰难人生。

  她何尝不想陪孩子写作业,带孩子出去玩。但做生意,不敢休息。

  关档几天,顾客就会流失大半。哪敢轻易冒险。

  因为她明白,生活是很苦,但没钱的日子更苦。

  为了赚钱,谁不是牺牲着时间和身体。

  

  流调里,多数人都马不停蹄,24小时为生活奔波。

  但也总有人,不甘就这么活着。

  一位34岁的北京男子付某,流调里有个特殊的记录——考研。

  

  该男子家住北京顺义,工作地在海淀区。

  每天靠地铁往返家和公司。

  通勤距离50多公里,耗时三个多小时。

  到家后,便开始挑灯复习。

  他不是单身,已有孩子。周末还得带孩子上早教。

  这样的工作环境,于考研学子来说,难上加难。

  但他决心坚定,不受影响。

  只是考研前三天,被公司派去宁波出差。

  悲惨的是下午收到噩耗,核酸被检测为阳性。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考研被迫中断。

  一年的付出,如东流水哗啦啦流过。

  

  不甘不愿又奈何,还是斗不过病毒。

  第二天,他就被疾控中心收诊治疗。

  事后问起,他坦言已放弃考研。

  在这之后,再无他的无消息。

  不知道他是否平安?

  也不知道他是否在继续完成考研梦?

  但无妨。

  总会有人记住,疫情期间曾有个不屈的考研者。

  

  疫情变幻莫测。

  我们的生活也常处于被动状态。

  突然的爆发或封城,打得人措手不及。

  很多实体店奄奄一息。

  但关怀,始终都在。

  深圳有一个赖先生,2019年和妻子开了间早餐店。

  起初生意还不错,来往顾客络绎不绝。

  今年3月份,疫情再次大面积爆发。

  深圳被迫封城。

  当晚赖先生在深圳卫健委公众号下倾诉:

  “茶光村封了,我一个快三十岁的男人,一个支起一个早餐店”;

  “我今晚真的崩溃了!家散了,人走了”

  “自3.1开始后,真的没有赚到一分钱......”

  没想到,一句无意的抱怨,被深圳听到。

  当晚深圳卫建委就和他取得了联系。

  

  第二天,相关区委人员便到早餐店了解情况。

  并提出让赖先生供应防疫人员的早餐。

  城市的温暖,让赖先生眼眸泛红。

  

  你看,人生艰苦,但背后仍有人支撑着我们。

  疫情虽在,但人心更暖。

  那些温暖,来自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以及社会上无数的好心人。

  他们不抛弃,我们也不能放弃。

  迈不过时,再坚持一会。

  再坚持一会,疑无路的前方,就能收获柳暗花明。

  疫情不可控。

  病毒也无法彻底消除。

  但它也是一种见证。

  见证了中国人的百态人生中,处处有大爱,也处处有不屈的意志。

  就如同那个拼命考研的男子,

  就如同在困苦中挣扎的小店主,

  再比如每一个没有名字的货车司机、小摊贩、工人......

  在不易的岁月里,活出了不屈的光芒。

  他们始终坚信,只要活着,便有希望。

  只要活着,就有盼头。

  就如同,疫情总会过去,春天总会到来,生活也终会迎来新天新地。

  那时候,困苦都留在昨天。

  而生活繁花开满,温暖不绝。 

 

相关专题:浙江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3 00: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