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印度洋打捞出明代石碑,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

京港台:2022-6-15 03:30| 来源:夜读文史 | 评论( 21 )  | 我来说几句


印度洋打捞出明代石碑,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中印最新动态!

  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远洋航行活动,也是15世纪末在欧洲地理大发现开始之前整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航海活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在航海界亦或是史学界,大家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航海范围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未能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从印度(专题)洋斯里兰卡的一个城市中打捞的一块明代石碑,上面的内容经过翻译之后,竟能解决这个困扰我们多年的疑问。

  1911年,在斯里兰卡西部的一个名为加勒的城市里,发现了一块来自中国明代的石碑,通过对这块石碑上的碑文解读,这才确定了这就是当年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途经斯里兰卡所留下的石碑。

  这块石碑的出土,无疑证实了在郑和下西洋期间,确实曾经来到过斯里兰卡。

  1405年,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来到锡兰山,也就是如今的斯里兰卡,但是因为当时郑和所率领的船只众多,人数规模巨大,斯里兰卡人对这只陌生的船队显得警惕而不友好。

  面对这种情形,郑和只得率船队离去。

  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特地为拜访斯里兰卡作出了充分的准备,除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丝绸瓷器之外,还有一块刻着三种文字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也就是我们后来发现的这块石碑。

  

  印度洋石碑

  然而,这本该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相交的好事,但是到最后却演变成另外一种冲突。

  明代《殊域周咨录》对此事有这样的记载,据称,当时郑和去到斯里兰卡,将准备的金银礼物布施给当地的寺庙,以示明朝大国之风貌。

  斯里兰卡王国当时被称作锡兰,坐落于印度洋上。

  它在地理形态上表现为一个梨形的岛屿,被马可,波罗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岛屿。

  因为斯里兰卡重要的地理位置,它的最大城市科伦坡也被誉为“东方的十字路口”。

  若要从马六甲海峡驶往印度,无论是沿岸而行,或是横穿孟加拉湾,斯里兰卡都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根据记载,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却并非一个胸襟宽广之人,他借助斯里兰卡特殊的地理位置经常劫掠过往的船只,而在看到郑和的船队之后,贪心不足,想要发动战争占据船上全部的财产,结果被郑和所率领的船员打败,而后将其押送回了南京。

  不过,明成祖朱棣认为他是“蛮夷禽兽耳,不足诛”,因此仅仅是将他关押了一段时间,然后另立斯里兰卡国王,随后将其遣送回国。

  这段历史在斯里兰卡的历史中又有不同的记载,他们认为当初郑和是看中了锡兰山寺庙中供奉的佛骨舍利子,索要不成,最后才发动了战争。

  

  不过,后者显然缺乏历史和逻辑佐证。

  1459年时,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还曾经特地派遣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带了许多财宝来中国进贡,以图增进与明朝的交往。

  只不过,这个时候明成祖已经崩逝,郑和也已经离世多年,斯里兰卡王子因为不适应中原的气候只能去往气候温暖的泉州养病,修养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准备启程返回斯里兰卡。

  恰好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因病过世,其外甥趁王子在外多时,趁机发动政变,不仅将国王的嫡系子孙消灭殆尽,甚至派杀手不远万里来中原刺杀王子。

  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是王子也迫不得已留在中原,后来他曾派人回国探查消息,负责探查消息的随从却不幸落入敌手,王子自知回国无望,只能定居中原。

  由此来看,明朝与斯里兰卡的的渊源也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郑和下西洋因为其规模巨大以及航海时间长而引起了很多史学家与航海家的热烈讨论,不过,史学家更注重研究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而航海家则更多的是关注郑和下西洋时所航行的范围。

  在当今史学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点则是现在普遍支持的一个观点,就是为了弘扬国威,扩展明朝的对外贸易以及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布施碑》

  而第二个观点则是更多流传于各种民间故事之中,就是称当初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攻进南京城中时,建文帝朱允炆已经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宫殿,只留下焦尸一具,据称,当时的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经由海路逃亡海外了。

  因此,这才有了郑和下西洋明面是为了弘扬国威,促进交往,但暗地里则是为了找到建文帝的踪迹。

  尽管,这两种观点支持者都不在少数,但是后者却一直未曾有什么直接的史料能够予以佐证,仅有一些精通明史的专家通过各种间接史料经过逻辑推理从而得出这一结论。

  不过,在斯里兰卡出土的这块《郑和布施碑》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郑和所率领的船队之所以布施斯里兰卡的寺庙,其目的是为了希望当地佛寺中的神灵能够保佑过往船只,也表达了明朝朝廷对和海外各国希望建立友好邦交的来意。

  因为年代久远,《郑和布施碑》上的很多内容都已经风化看不清楚,所遗留下的部分内容也不过是记录了这块石碑篆刻的时间和目的,上面的内容用三种文字写成,寓意也是为了能让西洋各国人民都能了解其含义。

  如今,这块石碑已经成为斯里兰卡非常珍贵的文物,它被保存在当地的一家博物馆中,供人观赏。

  从这一方面来说,无疑可以证实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和海外各国的交往。

  《明史·郑和传》中也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大明威德,以及防范帖木儿帝国、获取海外朝贡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等。

  而对于寻找建文帝一说,明代时顾起元曾引述他人之语,称建文帝亡命海外,于是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含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郑晓、沈德符等也均有此怀疑。

  

  自此以后,查继佐的《罪惟录》,傅维鳞的《明书》以及清代官修《明史》之《郑和传》与《胡濙传》也都提到了这种说法,发展至今,近现代学者如许立群、范文澜也曾加以采用。

  不过,这种说法在得到诸多人认可的同时也迎来了不少的批评之声,原因是这种说法从始至终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予以佐证,相反,郑和下西洋时间跨度长,航海行程远,当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就已经坐稳皇位,又何必再苦苦寻找曾经的手下败将呢?

  尽管如此,这种说法却依然屡禁不绝。

相关专题:印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9-3 14: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