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昨天的河南银行储户…(多幅“维稳”现场动图)

京港台:2022-7-11 20:47|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 评论( 19 )  | 我来说几句


昨天的河南银行储户…(多幅“维稳”现场动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如果不曾告诉你,你会觉得这发生在哪里?

  但这的的确确发生在2022年7月10日的荷兰(注:墙内为规避审核而暗指的“河南”写法)

  

  

  (注:图片倒置、加上涂鸦,是近年来微信等平台进行意思敏感图片转发时,大家常用的手段。)

  在我们的印象里或者说认知里

  几乎很难看见规模如此之大的群众性事件

  一向温良的或者说忍耐的中国人民又怎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维权呢?那我想,一定是遭遇了触及生存底线的事情了

  荷兰银行的储户们只不过是一群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储户。他们不是投机者,不是炒股亏空或者炒房失败的投资者,也不是集资诈骗案中利欲熏心的受害者。

  他们选择去投资是因为被告知了这是存款储蓄,是有政府信用背书的银行,甚至连具有风险的理财都算不上。

  他们遭遇了什么?遭遇了无缘由的红码,在处理了所谓的相关责任人后,又遭遇了无缘由的红码。一个用以反映传染病时期健康状况的健康码却成为了粗暴解决社会事件的工具。而被无辜赋红码的储户们却无处无力去解决,维护个人合理合法的权益却被打上了"不健康"的标签,这本身就是荒唐的。

  在尝试了如此之多的办法之后,走上街头似乎也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我们几乎很少看见如此之多的群众拉上横幅来表达利益诉求的样子了。这种场景我们往往只会在对国外的媒体报道之中看见,我们会如何称呼呢?"美丽的风景线"或者是"法国革命老区"。

  但回过头来想,当选择如此公共的如此具有对抗性的方式来维护个人权益时,可能是因为的确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或者说官方告知的救济路径已经无法解决了。而这些被你无奈或者说走投无路的他们甚至还要遭受如此的暴力,他们何罪之有呢?

  我是无法接受网络上对这些储户们的嘲讽的,更无法接受将其称之为"境外势力"。因为他们的的确确是一群普通人,是金融暴雷的受害者,他们只不过想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又怎能有办法去预料去改变去对抗卷款逃走的人呢?

  对普通人来说,尚不说几十万,哪怕是几万块钱就足够影响一个家庭,甚至说打垮一个家庭了。出于对国家的信任,才选择将自己用血汗攒下来的积蓄存储在银行之中,于法于情他们都是无辜的,他们都应该得到合适的处置。

  如果不是真的被逼无奈了,谁又愿意背负着可能影响三代的风险走上街头呢?更要问,这个事情为何会走到这一步,谁在中间失职了呢?最后是否又会像红码事件一样"自罚三杯"就草草结束了呢?

  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呢?是否还有下一个荷兰银行呢?普通人遇见这样的事情又该如何是好呢?我们总不能每次都寄希望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大发慈悲。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3 00: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