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寻踪消逝的白鲟:再不保护好,要出大问题的

京港台:2022-7-27 09: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寻踪消逝的白鲟:再不保护好,要出大问题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以下简称:IUCN)更新物种红色名录,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热议。

  游过了白垩纪、被写在民谣里的“中国淡水鱼之王”为何会灭绝?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白鲟成体 来源:受访者提供

  如何判断灭绝与野外灭绝?

  在本次更新的名录中,不仅白鲟被宣布灭绝,而且还有中国特有的长江鲟也被宣布野外灭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解释,灭绝是指在野外的、原本的栖息地和人工繁殖条件下都找不到活体的物种。野外灭绝则是野外已没有活体,仅有人工和迁地保护的物种群体。

  其实,白鲟灭绝已不是新消息。早在2010年,危起伟就曾与团队联合国外同行做出过模型,观测数据并记录,推测出白鲟已经灭绝。

  2019年9月,IUCN在上海组织了专家组评估,评估结果是灭绝。12月,危起伟和其学生张辉发表的论文,白鲟的灭绝时间为2005-2010年。换言之,如果从现在倒推,在12年以前白鲟就已经完全消失了踪迹。

  然而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前,白鲟和中华鲟在长江并不少见,捕获后多被食用。文献资料显示,白鲟的捕获量在 1976 年之前每年可达25 吨左右或 676 尾。

  

  长江鲟幼鱼 来源:受访者提供

  “鱼王”为什么不见了?

  转折点出现在1981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玉林在论文《“人类世”时代的长江: 生命衰减的社会动力》中称,1981-2003年间,除了最初在长江口发现的成群幼鲟外,共有210次目击记录,其中1996年后仅有3次。

  如今鲟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以下简称:WWF)北京代表处上海区域项目主任任文伟称,鲟鱼跟人类生存区域重合度很高,受其活动的直接影响相对更大,“鲟鱼通常需要洄游,其过程容易受到阻碍,因此更容易受到威胁。”

  危起伟在谈到白鲟灭绝的原因时说:“无法繁殖是主要原因,它们无法上溯到长江上游的产卵地产卵,”他补充说,捕捞、航运等也有影响,“鲟鱼是比较温和的鱼类,游泳速度缓慢,个体体型比较大,容易误捕和误撞。”

  白鲟已经被宣布灭绝,现如今最让危起伟担心的是中华鲟。中华鲟体积较大,生存所需的水生食物资源较多。它们是江海洄游鱼类,在金沙江的下游产卵,在海洋里生长14年后,待到繁殖期至再回溯长江。所以,中华鲟生存环境要求更高,保护难度较大。

  虽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成功。但2021年监测到葛洲坝下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仅为15尾,而这仅存的 15 尾已连续五年没有自然繁殖。

  有专业人士判断,中华鲟自然种群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比于上述两种鲟鱼,长江鲟体型较小,分布在长江上中游及其主要支流和大型湖泊内,人工繁殖也已成功。但同样因无法繁殖、水体污染等问题,长江鲟由经济鱼迅速变成濒危灭绝的物种。

  2010年后,野生长江鲟基本绝迹,人工保种的野生个体到 2018 年只有约20 尾。

  不止鲟鱼,长江流域的川陕哲罗鲑、青石爬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8 04: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