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专访陈志武(1): 谈文明的逻辑与中国的文明

京港台:2022-8-16 10:32|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专访陈志武(1): 谈文明的逻辑与中国的文明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华盛顿 —

  现在任教于香港大学的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在中文世界发表许多文章,陈述和解说他对金融、经济、社会问题的看法。因为说理透彻又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他的文章获得了众多的读者。不久之前,陈志武出版了一本新书《文明的逻辑—人类与风险的博弈》,展示了他对各国各民族文明和中国文明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思考。

  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注意力时限不断缩短,《文明的逻辑》这样的书可谓反其道行之,力图引领读者潜心重新审视人类自远古以来的历史,并以这种审视为基础来理解和展望当今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婚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陈志武以其一如既往的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文笔和叙述给读者展示了令古人为难的一些涉及天下苍生的重大问题仍是今人、尤其是当今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以下是陈志武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记录的第一部分。陈志武表达的是他的个人观点,不代表美国之音。

  缘何要写如此题旨宏大的一本书

  金哲问:陈教授是一个经济学教授。在人们的印象中,现在的经济学一般都是关注具体的甚至是细微的经济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感觉必须写《文明的逻辑—人类与风险的博弈》这样的一本题旨宏大的书?

  陈志武答:其实这个主要的原因还是好奇心吧。到今年我也差不多60了。活了这么多年,原来一直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忙于社会,跟朋友交往。但几十年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觉得我们是谁,中国社会和其他的社会到底发生了哪些事,不管是迷信,婚姻,家庭,宗族,宗教,还有国家又是怎么来的,对于这些话题的兴趣就越是增加,越让我觉得我可以用经济学、金融学的一些分析工具、分析框架去重新审视。

  基于这样的一种好奇心和兴趣,在过去十几年里让我一直准备写《文明的逻辑》这样的一本书。

  婚姻制度是否即将寿终正寝

  问:《文明的逻辑—人类与风险的博弈》这本书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实际上,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还是远古东方,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跨期(家庭)互助、降低生存风险而构造的,跟爱情并无关系,甚至被认为彼此不兼容。爱情到现代才 ‘征服’ 婚姻、成为婚姻的核心。”

  随着现代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解放,婚姻的跨期互助、降低生存风险的功能和价值降低,以及所谓的爱情的天然的不确定性、易变性或虚幻性,我们是否正在看到婚姻制度走向灭亡?

  答:我没有那么悲观。因为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出现了,当然是跟爱情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一点是跟很多年轻人的看法的会非常的不同。因为年轻人就像我们年轻的时候看小说,都是把婚姻非常地浪漫化,觉得像我也好,一些朋友也好,一谈到婚姻,谈到爱情,就觉得这两者可以划等号,两者是一回事。

  但实际上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跟爱情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于中文里以前都没有 “爱情” 这个词,一直到20世纪初才有。爱情这个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进入中文世界。但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出现,人们通过婚姻、通过家庭养儿防老解决生老病死这些风险挑战的需要越来越减少。

  很多的规避风险,实际上就是老病死的那些生活安排,我们今天基本上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了。这样就让婚姻的定位从原来的基于生活需要,基于避险的需要不得不去结婚,慢慢地转变成要以感情、以爱情为基础。很多的朋友就会想到这个一个必然的问题,这就是,既然原来要靠婚姻、靠家庭靠养儿防老解决的生活挑战、需要,一旦由市场来取而代之以后,那是不是婚姻就从此也要消亡,也没有必要承担了原先的需要了?

  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今天的人类婚姻的性质和内涵发生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跟我们小的时候或者是中国古代我们熟悉的婚姻是完全不一样的了。比如说,有一点我不知道有朋友平时注意到没有,比如说,为什么以前的女性在找男朋友,找婚姻对象的时候,总喜欢找个子高大的男士来做男朋友做丈夫?

  其实,这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除了要通过结婚进行风险互助,资源共享的这些目的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原来的中国社会跟其他的人类社会一样暴力很频繁。所以,很多女性要出去的时候怎么样得到安全感呢?如果旁边的那个男朋友或者丈夫个子又高又大,那么,有丈夫就可以发挥防卫作用,就是打架的作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各个人类社会以前在暴力非常普遍的背景之下,女人都会想要找个子高大的男人给她提供很强的保护,很强的安全感。

  今日与往日婚姻性质已大为不同

  但今天,实际上不管是在北京,在长沙,在上海或在哪里,你不用太多地担心要跟人去打架,被人欺负了。所以,慢慢地女性对男朋友、对于丈夫的体质方面的要求,对身高和壮实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淡化了。

  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你是不是像马云那样,个子不一定很高,又是很瘦,但是你大脑很厉害,这个是蛮重要的。所以这也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人类婚姻的性质、内涵在发生变化。这也包括同性恋婚姻。当然这些主要是还是因为政府在人类婚姻中的介入越来越多。

  在中国,一直到一九三几年以前,中国人的婚约、结婚证书原来没有盖公章的,没有政府介入。像美国和其他的社会也大致上是这样子。这主要是20世纪社会福利越来越多是政府提供的。你和另外一个人的婚姻关系得到承认,那么就自然地会得到福利。

  在美国有1000多种婚姻权利。这些婚姻权利很多都是由政府来保障的。那么政府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必须有正式的政府承认的结婚证。否则,它不会给你这1000多种相应的婚姻权利。所以,这也对婚姻性质和内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原来没有政府介入,现在人类的婚姻关系都有政府的介入。所以这也大大改变了婚姻的性质。

  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迷信

  问:《文明的逻辑—人类与风险的博弈》这本书有一章是 “迷信与秩序:从康熙帝的灾政理解国家的起源”,讲的是迷信或曰信仰对一个国家建立和维持政治稳定的重要性。比如,清朝康熙帝笃信天人感应,在北京发生连续地震的时候虔心祷告并警告臣下要以地震为诫,各自检讨自己的过失。显然,在当今世界,信仰仍是维持各国政治稳定的一支无形的重要力量。你个人认为适合当今中国的信仰应当是什么?可以如何使人民相信这样的信仰不是虚幻的?

  答: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可能很多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其他社会的人以前都不去想的一个事实历史事实就是,人类一直到近代推出民主制度之前,各个社会的统治者,不管是什么王朝,还是什么帝国,都是基于迷信来建立统治的合法性的。

  康熙皇帝在京师大地震发生后,也就在18世纪后期,他借助这个机会向全中国人民,全中国的老百姓说:我来可以代表你们去跟天通话,你们有我来代表,相信我,我通过祭天的仪式代表你们向上天去求援,让上天不用再惩罚我们了;我们得到上天给我们的一些惩罚,因为我们以前可能做事不是做得太好,有一些方面违反了天意;但是我作为天子,我要进行跟它进行重新对话,要向上天保证今后做皇帝也要做得很好。

  他以这个方式让老百姓更加相信,不管是康熙皇帝还是其他的皇帝,他真的是天子,是上天的儿子;我们这些老百姓是没办法跟上天对话的,他是可以的。当然,这里让我们可以想的一个问题就是,就为什么我们说,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的社会,你比如说玛雅亚社会,原来帝王都是说,他们是太阳神。玛雅人一直是最敬仰的是太阳神。他们每一个帝王都是太阳神的儿子。

  日本的天皇为什么叫天皇呢?因为也是天之子。为什么各个社会都把帝王跟上天的儿子,上帝的儿子联系上起来,包括英国英国也会说它的王子或君主都是上帝的?就是因为原来没有民主投票的规则去选举。领导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得找到一种虚构的故事给统治带来合法性。所以,在中国,可以说从夏朝的大禹到商朝的汤武,再到后来的西周周武王也是上天派下来的。

  失去神话的中国面临难题

  这些原来的迷信在人类社会中一直是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近代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就不是靠迷信来为统治带来合法性。(那么靠的又是什么呢?)就是邓小平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是只要经济在发展,人们的收入在增长,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那么通过业绩,通过治理社会的具体业绩来得到统治的合法性。这是第二种人类社会经历过的为找到合法性的一个根本的基础。

  在近代社会当然还第三种,这就我就刚才说的,谁得票最多,那么你就有统治的合法性。根据很多学者的研究,也大致可以总结成这样,这就是,人类社会统治的合法性主要是来自3种来源。一个就是神,也就是虚构的迷信故事来为统治找到合法性。第二种就是邓小平说的,是通过经济增长的业绩来找为统治到合法性。第三种就是民主投票产生的统治合法性。

  但在今天的中国,很多方面我们中国人现在不仅仅不信任何正式的宗教,对很多的迷信也是越来越淡化了。所以今天中国很多人抱怨整个社会缺乏诚信,没有任何的神使我们可以真正地敬畏,这就让大家不知不觉地把所有的信仰、迷信转变到钱上面。

  但钱这个东西没有灵魂,没有感情,也没有神的这种威力,所以它给社会带来秩序、规则、文明,奠定基础的能力实际上是比较差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抱怨今天在中国诚信,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的程度越来越差。

  迷信没有了,宗教信仰又没有到位,那么,社会就缺乏某种带有威慑力的让人们感到敬畏的那种东西,所以就造成了社会的诚信越来越是我们抱怨的对象。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6 07: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