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比死刑更“恐怖”的,是这国的高考

京港台:2022-10-9 10:03| 来源:书单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比死刑更“恐怖”的,是这国的高考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请为国家生个孩子!”

  这句话虽是戏言,却很贴合近年来韩国政府的心情。

  据悉,作为世界第10大经济体,韩国的生育率今年首度跌破0.8,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生育率倒数第一。与生育率相对应的,是它居高不下的自杀率——位列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之首,全球第三。

  一般而言,要想维持人口总数,总生育率需要达到2.1。所以,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韩国总人口将减至目前的一半。牛津大学的大卫·科尔曼也曾提醒说,“韩国将是第一个因人口减少而从地球上消失的国家”。

  产生这种问题,主要应归结于韩国的内卷态势。

  韩国虽然是一个GDP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创造过经济上的“汉江奇迹”,但这些财富大多落入了上流阶层的腰包。

  社会阶层长期固化,留给普通人的打拼空间非常有限。普通人不但承受着高昂的物价,而且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面对惨烈的社会竞争。

  这两年名扬海外的韩国电影,大多就围绕韩国的阶层固化所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和李沧东导演的《燃烧》。

  

  ● 穷人与富人的不同视野,《寄生虫》

  在众多内卷态势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的教育内卷。

  人们常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每一个中国学生,都忘不了那些被高考所支配的恐惧。那种做不完数学试卷的崩溃感,多年之后仍让人心有余悸。

  事实上,与中国高考比起来,韩国高考的残酷性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于,韩国高考早已不是单个学生的较量,而是家庭、阶层与社会之间的战争。

  早在2016年,韩国EBS电视台就用三集纪录片《学习的背叛》揭露出了韩国高考的怪现状。透过这档纪录片,我们可以隐约窥见一些似曾相识的考学执念。

  #01

  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

  -

  韩国高考的全称是“大学修学能力考试”,简称“修能”,于每年11月的第三周举行。

  与我国类似,韩国的“修能”考试也是“一考定终身”。

  韩媒曾这样形容它——

  “这是一年一度决定人命运的大型活动,比死刑更残酷,只有少数人能在高考后成为贵族,大多数人都将沦为被害者。”

  考试当天,全民戒备,全员奋战。

  股市顺延一小时,政府推迟一小时上班;考场附近实行交通管制;出租车将免费接送考生;警察也守在各大路口,确保全国考生能准时赶赴考场。

  韩国特有的“应援文化”,最早就出现在这里。

  同校的学弟学妹,会在考场门口拉横幅、喊口号、敲锣打鼓、甚至磕头下跪,为赴考的学长学姐们加油助威。

  父母们会赶到寺庙,为孩子求神拜佛,以至于韩国寺庙这天常常出现“现象级”的人满为患。

  

  这一切都说明,韩国社会对“修能”是多么的重视。“修能”相当于学生的全部,一次考试的好坏决定了自己的未来。但能否取得好成绩,却往往与付出的努力并不始终呈正相关。

  片名“学习的背叛”,就来源于此——尽管主流教育一直宣扬“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但孩子们都知道,现实与书里讲得不一样。

  

  高考,从来就不是一场对等的战争。

  出生在小地方的穷学生,一开始就已输在了起跑线。

  初三学生允叶媛,出生在韩国益山,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像“村”一样的小城市。

  她的梦想是考上医科大学并成为医生。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必须先考上医大通过率最高的私立高中。

  

  中考前,叶媛每天只睡不到三小时。

  因为韩国学生中流行着“四当五落”的说法:每天睡四个小时,就会被心仪的大学录取;睡五个小时,则很可能落榜。

  考试结果的“当”与“落”,就取决于学生的勤奋程度。在叶媛的幻想中,她一旦躺下,就会有无数同龄人从她身上跨过去、超越她,

  “我觉得我现在坐下来休息的话,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叶媛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密密麻麻的计划表,将上厕所、喝水、吃饭全都精确到了分钟。因为如果一天偷懒了,之后只会更难。

  为了对抗困意,她每天差不多要喝五六罐咖啡续命。她把教科书中的内容倒背如流,就算闭着眼睛也能写出来。

  写字写到没力气,她就用皮筋绑住手和笔,靠手腕发力继续写。明明是16岁的花样年纪,但手上却因学习长期长满了老茧。

  

  靠着这股拼劲儿,叶媛考上了她心心念念的高中——首尔顶级私立高中。

  然而,她还来不及庆祝,就不得不面对人生当中的新难题:曾经是全校第一的她,在高中359人中排名第313。

  如果说,初中时的她,是同学眼中的“怪人”,那么她升入的重点高中,就是将全国的“怪人们”聚集到了一块。

  

  她发现同班同学早在小学时,就已经学完了高中课程。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夸张,但这种“学前跳级”在韩国非常普遍。

  统计数据显示,在韩国,要考上好的高中,至少需要提前两年开始学习高中知识。甚至有7.5%的高中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高中课程。

  

  如何在这群人里脱颖而出?

  摆在叶媛面前的,似乎是一条更加艰苦的独木桥。但面对这种困境的,却远不止叶媛一人。

  #02

  名校的诅咒

  -

  《学习的背叛》一开始,就向观众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谁能考上名牌大学?

  韩国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5~34岁的韩国人中,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普及度高达98%。

  即便如此,对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来说,考上一所好大学依旧难于登天。

  能否进入名校,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还取决于一个家庭的综合资源。

  高昂的教育支出,可以毫不费力地掏空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家底。研究表明,韩国是当前世界上家庭教育花费最高的国家。

  2017年问世的纪录片《课外教育悖论》曾披露,韩国大部分家庭每月在补习班上的花费超过了100万韩元,有些甚至超过300万韩元(约17000元人民币(专题))。

  

  而2017年韩国的人均年收入,是3519万韩元(约19.9万人民币)。

  这些教育支出将何去何从?

  或许,我们能从韩国繁荣的补习教育中找到答案。

  韩国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后上2~5个补习班。家庭条件越优越,给孩子报的补习班就越多;家里没条件的,看到孩子落后挨打,也会咬紧牙关为孩子填报补习班。致使孩子的学业负担,变得越来越重。

  即使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刚刚爆发,全球8.5亿学生处于停课状态时,韩国的补习班也还在如期开课。韩联社电视台报道,当时韩国有70%以上的补习班正常运行。

  可见,在补习这件事上,韩国真正做到了“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更无情的是,即便举全家之力给孩子补课,大部分孩子还是会败给赤裸裸的阶级壁垒。

  在优秀的私立高中,即使是三等学生,也有机会考上SKY名校。而在普通高中,即便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也对首尔的名校望而却步。

  2018年问世的口碑韩剧《天空之城》,曾输出过这样一个教育观点:

  “上大学,一定要上SKY大学。”

  

  ● 韩剧《天空之城》

  SKY大学指的是韩国最顶尖的三所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

  它们相当于是韩国的“常青藤联盟”,只要考取它们,就相当于拿到了人生的敲门砖,可以获得最好的就职机会、最有用的人际关系,甚至能找到最好的婚姻伴侣。

  

  这三所大学的毕业生,几乎垄断了韩国的高阶层职位和社会资源。

  英国驻韩记者丹尼尔·图德曾在著作《太极虎韩国:不可能的国家》中,描述了名牌大学毕业生在韩国社会的超级优越性:

  韩国最大规模企业的总裁们,70%是SKY的毕业生,80%的司法机构公务员来自这三所大学。

  

  纪录片里的洪珍荣,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为了考上名校,高中三年,她拿遍了学校颁发的奖学金。可惜优秀如她,申请SKY大学时,还是被拒之门外。

  与中国的高考不同,韩国“修能”除了笔试,还有面试环节。

  学生的最终成绩,要综合学生的校园生活记录本进行考量。

  本子上记录着学生课外获得的奖项荣誉,阅读的书籍,参加的活动,拥有的特长,高中三年的统考成绩等等。简言之,就是光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全面发展。

  这项考察,在学生成绩中占比70%,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环节。

  这时候,学校与家庭的优势,就会轻而易举地体现出来。

  好学校会主动为学生组织活动、增添项目、丰富履历,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却只能靠自己。

  以至于,最后有的学生的生活记录多达十几页、二十几页,有的绞尽脑汁却只能写出几页。

  

  此外,还有一样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被韩国上流社会牢牢把控——情报。

  对韩国学生来说,考大学,不仅仅是在高考那天奔赴考场那么简单,还要拼信息、拼人脉、拼资本。

  参加哪种招生、去哪些学校面试、准备哪些材料……都需细细斟酌。好比手握一副卡牌,牌面的大小固然重要,但如何出牌才是关键。

  在这种信息不对等的牌局里,有一个著名群体,始终占据有利位置——“江南妈妈”。这些特权阶层进一步巩固自己及家庭的利益。

  

  “寒门难出贵子,贵子出自江南”,早已成为很多韩国人心目中的普遍共识。

  #03

  比高考更残酷的社会

  -

  折磨考生的不只是政府,更是那个躲在“修能”背后,更加残酷的社会。

  普通人就算隐忍努力考上了名校,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会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

  从2014年到2017年的就业数据看,就算是SKY的毕业生,毕业后也同样难逃就业寒潮。

  

  SKY毕业生尚且如此,其他毕业生的就业处境只会更加艰难,以至于学生时代虽然结束了,内卷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据统计,2021年韩国青年(15岁至29岁间)的失业率高达25.4%,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拥有大学学历。而且自2006年起,韩国应届生的工资数额便再无增长。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公布的《青年失业率缘何上升》报告指出,韩国青年的能力差距非常小,主要集中于中间值。

  这样的年轻人非常多,他们“高不成低不就”,大企业进不去、低技能的工作又不愿做。可受信息革命影响,中等技能的岗位却在急遽减少。

  人才与岗位的不匹配,造就了韩国扭曲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满街跑,水电工却找不到。

  

  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年轻人想要破局,一般只有两条路走:

  要么进入三星、LG这样的财阀企业;要么考上公务员,拿到“铁饭碗”。

  遗憾的是,这两条路,都不太好走。三星是韩国首屈一指的财阀集团,占据国家GDP的12%。

  三星发布的招聘启事,一万个就业岗位可以吸引到二十万的应聘者,竞争极其激烈。

  公务员岗位同样僧多粥少,2019年韩国公务员的录取率只有2.4%,比哈佛大学还低(4.95%)。

  

  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正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是造成教育差距、就业差距的始作俑者。

  《学习的背叛》从始至终,一直在强调学子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努力便会有回报的未来”,但反观现实,这反倒铸就极大的讽刺。

  大部分韩国年轻人,似乎都陷入了这样的莫比乌斯困局——很卷,很努力,但很不快乐。

  通过窥探这个困局,它隐隐递出了这样的真理:

  如果学习背叛了努力的人,不是努力的人错了,也不是努力错了,是我们不应该仅拿一把直尺去丈量世界的曲折。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人生来就在罗马。

  上层阶级极大程度地积压了中层与下层的发挥。而普通人,只能在拥挤的赛道上不停地奔跑。

  正如纪录片中的叶媛所说,

  “同样的地方,有人坐KTX30(韩国的高铁)分钟就能到,我却要花上3个小时。虽然也能去,但特别麻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6 09:5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