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构建中国自主的逻辑学体知识体系”是啥?

京港台:2022-10-8 01:04| 来源:人间三角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构建中国自主的逻辑学体知识体系”是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文|西坡

  看到一则很厉害的报道,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说实话,整篇报道我是看不太懂的,因为我没有学过专业的逻辑学。虽然说每个写作者都应该懂得基本的逻辑,否则文章就会沦为诡辩和情绪发泄,但是我们日用的逻辑和专业的逻辑学可能还不是一码事。

  比如报道里的下面这段话我就完全看不懂: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奋荣认为,道义逻辑中建立在可能世界集上的表示“更好”的序关系,以及条件义务算子的满足条件,它们通过“偏好图”上对公式的排序,导出道义逻辑中对可能世界的排序。这一双层结构可以更好地解释道义逻辑中的一些悖论。

  但是有些段落我略微还是能懂一点的,比如这段:

  “中国逻辑是在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这一特定的思想生态中发生和成长起来的,是中国古代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认为,应该挖掘对中国传统哲学生长与发展起到基础与根基作用的“中国的逻辑”,从中国逻辑的思想基础、基本对象和内容、核心概念等方面,构建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生态的中国逻辑知识体系。对中国逻辑的核心概念与关键问题的解读,可以采取“以中释中”的方式,既不是用西方逻辑术语,也不是借助现代汉语,而是参照先秦诸子对这些概念和问题的理解,合理分析其本来含义,作出合乎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解释。

  这也是最扣题的一段话,讲的是为什么要研究中国逻辑,以及如何研究中国逻辑。

  说起“中国逻辑”,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在这句话里,“中国逻辑”是个贬义词,指的是伪逻辑、反逻辑。

  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所说的“中国逻辑”,当然不是贬义词。翟院长的话很清楚,“中国逻辑”是隶属于中国古代知识体系的,要研究“中国逻辑”不仅要摒弃西方逻辑术语,甚至连现代汉语都不能借助,要直接回到先秦诸子那里。

  对于这种治学思路,我是认可的。要深入理解一种思想,必须回到这种思想所诞生的环境,要学习这种思想所依附的语言。每个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的学生,都要学习古代汉语,道理就在这里。

  但这种“中国逻辑”的应用场景其实很窄,就是研究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今天的学者,谁要是能不用西方逻辑术语和现代汉语,把先秦诸子的底层代码梳理清楚,绝对是一件壮举。但其意义也仅限于学术研究。

  然而这篇报道所讲的“构建自主的逻辑学知识体系”,关心的却不仅仅是古代文化这个狭窄的领域,而是明言跟语言学、法学、人工智能理论有关。

  语言学好说,古代汉语是个魅力无穷的宝库。法学麻烦点,现代法治思想跟古代法家的东西基本是两码事。最让人不解的是,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中国逻辑,如何跟人工智能挂钩?

  总不能因为八卦是二进制,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也是二进制,所以程序员就应该集体学习易经吧。

  别说,我在知网上还真找到了一篇题为《易经和人工智能》的文章。

  

  看了一眼摘要,应该是一个软件工程师杂感。而“构建中国自主的逻辑学知识体系”这个提法所包含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中国自主”这个词让人直接联想到的是科研领域常见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这几年,美国在芯片等领域不断对中国进行打压,许多行业都需要通过自主化来突破“卡脖子”问题。

  然而从逻辑上来讲,西方不可能在逻辑学上对我们“卡脖子”吧,不让我们学亚里士多德、罗素、黑格尔、维特根斯坦?谁能垄断他们呢?怎么垄断呢?

  硬科技卡脖子容易理解,别人的技术不给你用。逻辑学卡脖子,我怎么都理解不了。

  “构建中国自主的逻辑学知识体系”,言外之意,中国现在的逻辑学知识体系不能自主。不能自主就是被别人主了,被谁主了呢?逻辑学不自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是别人掌握了什么高深的逻辑大法,秘不示人?难道在别人那里,一加一可以等于三,所以他们总是能占我们的便宜?

  刘慈欣在《三体》里边说,高级文明可以通过修改宇宙规律进行战斗,但这只是小说家的脑洞,没人知道如何实现。我想,地球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掌握这种黑科技,如果真被人家掌握了,咱们直接投降就好了,没必要打,因为你哪怕赢了,对方也可以通过设置“胜利就是失败”来转败为胜。

  研究“中国逻辑”,没问题。但如果把“中国逻辑”的适用范围无限扩大,就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了。

  我最近看了一个国内媒体采访德国导演赫尔佐格的视频,赫尔佐格喜爱中国文化,他说“如果要描述我对中国文化的着迷程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坐下来,一起翻一翻古诗、水墨画”,但他对我们有几句忠告——

  “对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保有好奇,不要孤立自己,用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思考,这会让你的视野更有远见。”

  

  

  

  

  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深受感动。这是一个德国人,操着英语,对中国人讲的话,充满了善意与温柔。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05: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