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西的鸿沟跨越时间 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未来

京港台:2022-11-23 05:59| 来源:ABC中文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中、西的鸿沟跨越时间 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未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阿尔巴尼斯会见习近平时看起来是不是太高兴了?他是不是笑得太厉害了?

      他应不应该与一个被指控策划对维吾尔族穆斯林进行种族灭绝的人握手?

      但这次会面难道不是必要的吗?阿尔巴尼斯是不是在保护澳大利亚的利益,纠正与我们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一个全球超级大国的关系?

      上周的峰会之后会有很多问题。二十国集团峰会召开时,一些人预测这将是新冷战时期的第一次全球会议:中国站一边,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澳大利亚在内——在另一边。

      然而,二十国峰会期间,拜登和习近平举行了会晤,也许避免了最坏情况的发生。但在关于贸易、人权和外交的讨论中,少了一些东西。

      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只是说出来。西方和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之间存在着鸿沟。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加上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或奥萨马·本·拉登等恐怖主义领导人的世界观。

      这是一条致命的鸿沟,跨越时间,将世界定格在末日和希望之间。它是历史的分界线。

      正是这种鸿沟——比土地、意识形态或资源更重要——仍然可能使世界陷入灾难性的冲突。它已经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战争已然肆虐,而它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西方的盲点

      历史不是过去,它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未来。

      德国哲学家卡尔·洛伊特(Karl Lowith)警告我们,历史会让我们惊叹得窒息。我们被带入一个真空,只有信仰和希望才能将其填补。他说,现代人“用一只眼睛看信仰,一只眼睛看理性”。

      洛伊特指出了西方人思维中的一个盲点。西方并不了解历史,它只是寻求了解历史。正是在对过去的解读中,眼下才变得真实。

      正如洛伊斯所写的:“历史事件是统一的,并指向一个终极意义。”

      他认为这是西方的一种精神追求。试图在决定我们生活的混乱且随机的命运中找到上帝。

      这是对基督教的继承,它使我们走向世俗的终点。他说,这是一种尝试,“把历史的意义理解为苦难的意义”。

      在洛伊斯之前,另一位德国思想家黑格尔用历史服务于未来。他说,历史是一个“屠宰台”,它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引擎。

      对黑格尔来说,历史是西方的发明。它与希腊人一起升起,并在未来超越了苦难与斗争的某个时间落下。那是历史尽头的一个地方。

      洛伊斯说,历史的目的不会在事实或事件中找到,而是在时间变迁中找到:“目的就是一个目标。”

      对于这点有一个词:历史主义。它不是历史,而是一种驯服历史的尝试。这被刻入了现代西方的基因。

      洛伊特和黑格尔实际上在告诉我们,西方没有历史。它有时间,它有事件,它扭曲各种事件来符合时间。

      俄罗斯和中国把身份嫁接到历史上

      但在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地方,历史活在骨髓里。听听习近平和普京谈及屈辱:他们把民族身份嫁接到历史上。人民和过去是不可分割的。

      而且,历史总是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总有一个敌人可以指责。

      总是有这样的承诺:这些领导人可以恢复他们的人民以前的荣耀。但这里有一个悖论:他们可以指责过去,但却不能让它过去。

      弗里德里希·尼采称之为“反感者”:囚禁于过往之人,陷入了时间隧道。他总是回到他无法解决也不想解决的不公正的根源。

      习近平——也许甚至是普京——可能愿意会谈,愿意协商条件,但他们不会也不能在谈判中放弃他们是谁。他们的身份是无价的,没有身份,这些领导人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这就是为什么像本·拉登或艾曼·扎瓦赫里或伊斯兰国的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这样的伊斯兰恐怖分子会一直抱持着他们的怨恨进坟墓。

      西方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明天

      阿尔巴尼斯和拜登无法理解这一点。他们为什么会理解?他们出生在西方。他们的眼睛都盯着明天。

      历史的金库被封住了,被编入博物馆,在仪式上被纪念。西方与历史达成了协议。这就是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它是我们对悲剧的理解,是我们安抚和管理生活的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美德。历史不是一个敞开的伤口。但这也意味着西方在与自己的真相作斗争。它的罪孽——奴隶制、种族灭绝、入侵——仍未偿还。

      现在,我们面临着中国这个有着不堪往事的大国的清算。

      当习近平谈及台湾时,他不是在谈论对一个岛屿声称拥有主权。他谈论的是历史和身份。

      我们可以就葡萄酒出口进行交易,我们可以制定一个新的契约,中国和美国可以像大国那样进行谈判。与中国的对话是必不可少的,这甚至可能是值得面露微笑的事情。

      但是,当习近平看向历史时,他的脸变得冷峻。那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文章来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02: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