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史上最大还债高峰到来,很多城市要扛不住了

京港台:2023-1-15 06:12| 来源:十一侠 米宅 | 评论( 13 )  | 我来说几句


史上最大还债高峰到来,很多城市要扛不住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

  最近很多事集中爆发了出来。

  先说最近的一件事,这就是零下26度,停止供暖。

  这可是-26℃,很多人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零下26的空气呼吸起来是什么样子。

  那是一种如同小刀划鼻子的刺痛感,耳朵会生冻疮、手会生冻疮、脸会生冻疮,只要你有任何部位敢暴露在空气中,都能给你冻得又红又肿,先痒后痛。

  而鹤岗还是在东北的北部,一年中有很长时间是在这样的气温下度过的。

  结果,你说你要给我停止供暖,你这是不闹吗?

  但是,这是真的,因为供暖公司真的赔不起了。在公告函里,原话是这样说的:

  公司去年赔了七八百万,现在实在无钱可赔,再继续供热了。

  你说,这是民生问题,应该会有财政补贴的呀。

  但是对不起,鹤岗在去年已经宣布破产了,破产是因为鹤岗背负着130 余亿元的债务,债务额足有地方税收收入的10倍。财政早已不堪重负垮掉了,连公务员都开始大量缩编,怎么会有钱补贴。

  

  所以各部门对于这个问题,只能相互扯皮、推诿,打太极。

  越是窘迫之时,越是人性暴露的时刻。

  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在市场的下行时刻,无一不是百事皆哀。那些平时能藏着掖着的,忽然之间都暴露在阳光之下了,就像结痂的腐肉被血淋淋的撕开。

  很不幸,如今又到了这样一个时刻了!

  而鹤岗只是一面镜子,它照出的,是几十上百个已经陷入财政困局的中小城市,在危局之下的夸张和匪夷所思。

  在2023年,这些事情将不断袭来!

  

  2

  事实是,很多个中小城市,已经不堪重负。

  12月21日,兰州建设子公司1亿元非标违约的新闻甚喧尘上,这已是11月第一次展期之后的第二次违约。

  

  这就是省会城市的债务情况,不过1亿元,但是却只能二次违约。

  这让我们想到,所有边远的省会城市,其实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尽管和中小城市相比,省会城市的优势是可截留的财政转移支付更多,政府的级别公信力也更高、借钱更好借,

  但其背后,则是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更大,欠债也更多。

  更夸张的是这两天被炒得很火的遵义道桥债务重组。2022年12月30日,遵义最大的城投遵义道桥发布公告,156亿银行贷款宣布重组,展期20年,前10年只还息不付本金。

  

  地方城投债务困局早已众人皆知,但是地方对于债务的处理方式,则再一次刷新了三观,也拉低了地方的底线。

  之前,城投债的还款模式是借旧换新,在2022年,有85%的新增城投债是用来归还旧有债务。

  但是,遵义的模式则直接拉低了地方的底线,将债务直接转化为了永续债。

  没钱还本,那就永远贷下去,只给利息,不给本金。

  银行愿意承受这一切吗?

  自然不愿意,傻子才愿意呢!

  但是银行有办法吗?

  没有。

  那好,就这样干吧!

  问题在于,这会不会成为地方政府的学习标杆。

  毕竟,兰州代表的是省会城市,遵义代表的是中小型城市。

  而兰州+遵义的背后,则是早已不堪重负的城市债务大山。

  3

  最近几年,是地方城投债债务迅速狂飙的时期。

  

  2021年一年,地方城投债有息负债就增加了5.8万亿。

  至此,地方城投有息负债总额达到了56万亿。

  2022年,城投债新增额度大约在5万亿,合计有息负债总额大约在61万亿。

  而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平台之一,城投完全就是在为地方政府托底。

  所以,在城投债务狂飙的背后,则是地方财政的不断下行,以至于捉襟见肘的日趋艰难。

  2022 年前10个月,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加在一起,全国 31个省份的财政收支缺口为 11.7万亿元,占 GDP 的 13.4%。

  这是2013 年政府首次发布这些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本来,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途径只有两条路:

  税收和卖地。

  2021年,卖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为41.47%。这是绝对的支柱型收入。

  但是,这一项收入在过去的两年已经彻底拉胯了。

  开发商的没人愿意卖地,城投只能出来托底,城投托底,等于是政府借债,买政府卖的地。

  这是一场最众所周知的秘事。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能让一切如常运转。

  用负债换取秩序的如常。

  4

  最终,地方财政要自救,似乎只有三条路可走:

  增加税收;增加卖地;宣布破产。

  但目前来看,2023年如果经济能反弹,也许税收是会好一些的,但这只对东南沿海城市有用;大量的北方和西方城市已经并无多少收税增量。

  增加卖地,这也并不靠谱。因为对于很多中小城市来说,还有很多在2016到2018年棚改货币化时候的土地库存没有消化完,大量卖地已是绝无可能。

  并且城投托底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财政部在2022年11月已经发文,严禁地方通过城投托底拿地的方式新增地方债务。

  结果12月,城投债取消了6成,环比增速下降超过30%。

  

  

  这意味着,只能靠市场化的房地产企业拿地了。

  而中小城市,正是目前房企最想逃离的城市。

  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大部分中小城市,在高昂的地方债压力之下,只能是财政重整。

  通俗点就是鹤岗化,就是破产。

  雪上加霜的是,2023年,将迎来史上最大的城投债还款高峰。

  

  今年和明年两年,将有接近9万亿城投债到期,毋庸置疑,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重担。

  不久前,财新报道,为什么一线城市不会放开限购政策。

  住建部的回答是,害怕一线城市放开,资金会迅速逃离二三线城市,从而加速这些城市的崩盘。

  从这个角度看,住建部这一次,也许是对的!

  都知道今年是楼市的启动期,政策放松,经济发力,宽松放水,三者合力将全部作用于楼市。

  那么,具体到城市,各自的周期又是怎么样的,我找了一份数据,详细的记录了过去10年中楼市四次涨跌周期。

  包含了四大一线城市、天津、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长沙、合肥、厦门、福州、无锡、宁波、杭州、南京、青岛、济南、成都、重庆……

  

  几乎所有有价值的核心城市,在过去的涨跌周期一目了然,非常有价值,一定不要错过。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7 03: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