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梳理: 谁是害死24岁染发女孩的最大凶手?

京港台:2023-2-22 12:28| 来源:拾遗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梳理: 谁是害死24岁染发女孩的最大凶手?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你以为他是来帮你的,

  其实他是来要你命的。

  01

  24岁的染发女孩,

  最终还是自杀了。

  02

  网民们义愤填膺,

  纷纷谴责网暴她的人。

  该不该谴责?

  毫无疑问,当然该。

  但是我觉得,

  网暴者并不是害死染发女孩的最大凶手。

  最大凶手另有其人,

  与这个人相比,

  网暴者最多只能排第二。

  03

  讨论染发女孩自杀事件,

  我觉得一定要讨论“谁才是最大凶手”。

  因为揪出这个最大凶手的意义,

  要远远大于谴责网暴者。

  谴责网暴者仅仅只能止于谴责,

  揪出最大凶手才能防微杜渐。

  04

  在寻找这个最大凶手之前,

  我们先梳理一下来龙去脉:

  1、染发女孩郑灵华的爷爷,2021底因脑梗、肠癌住院,爷爷从小就非常疼爱郑灵华。

  2、2022年7月,郑灵华被保研到华东师大,她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医院看望爷爷,想给爷爷一个惊喜。她拍下了和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的瞬间,并将照片视频上传社交网站作为纪念。

  3、照片视频上传后,一些人在下面留言。这些留言,大部分是正向的,只有少数几条是负向的,质疑她染发,说她“不学好”“不配当老师”等。这个事情吧,本来很小,没几个人知道。

  4、接下来,不知是哪个营销号,把几条不雅评论截图下来,撰写成文章,进行无限放大,挑起性别对立:女孩仅仅因为染发就被男人们网暴……

  5、一些女网友知道此事后,就跑去各平台给郑灵华打抱不平,于是本来一点不热的事件就发酵成了小热点。

  6、一热就引来了嗜血者,嗜血者为了流量为了利益,便借用郑灵华的照片大做文章,有的编造“专升本考上浙大后爷爷哭了”的故事贩卖课程,有的拿着她的染发照片去骗另一些人的钱……

  7、那些被骗者极度不满,又不了解详情,便把愤怒发泄到了郑灵华身上。

  8、更多吃瓜的网民不了解详情,开始用各种语言攻击郑灵华。

  9、遭到各种辱骂的郑灵华逐渐抑郁,无法排解,最近选择了自杀。

  05

  纵观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引爆这起事件的导火索在于“4”:

  不知是哪个营销号,

  把几条不雅评论截图下来,

  撰写成文章,

  进行无限放大,

  挑起性别对立……

  如果不是营销号把几条评论无限放大,

  如果不是营销号挑起性别对立,

  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所以如果要进行罪过划分的话,

  我觉得“无脑网暴者”只能占2成,

  嗜血者应该占3成,

  而营销号应该占5成。

  无脑网暴者并不是最大的凶手,

  营销号才是。

  06

  很多恶性社会事件都是这样发生的。

  本来都是很小的事情,

  本来几乎都无人关注,

  但营销号为了吸引流量,

  精心挑选一些奇葩言论,

  恶意放大一些极端因素,

  然后进行拱火挑事,

  然后进行无限放大,

  往“阶层对立”上带节奏,

  往“官民对立”上带节奏,

  往“性别对立”上带节奏,

  从而引发了大范围的骂战和冲突。

  尤其是挑起性别对立,

  已经成了很多营销号恰饭的第一神器。

  07

  这种营销号最为可恶也最为可怕,

  最可恶最可怕的地方在于,

  就是他们总是打着正义的旗号,

  帮受害者谴责坏人,

  帮蒙冤者申诉冤屈,

  帮女性们抨击男权,

  但实际上,

  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受害者、蒙冤者、女性们的处境,

  他们在乎的只是流量。

  他们看起来是在帮人,

  但实际上是在吃人血馒头;

  他们看起来是在伸张正义,

  但实际上是在拱火挑事;

  他们看起来是要救人于水火,

  但实际上是把人往深渊里拽。

  可以这么说,

  最近这几年,

  如果不是这种营销号四处拱火挑事,

  中国恶性网络事件至少会减少50%。

  08

  关于染发女孩自杀事件,

  一个大V有段话说得好:

  “任何一条博文下,

  正常的评论分布大概是:

  4成支持,3成中立,2成批评,1成无脑喷。

  这和性别、年龄、身份、学历都无关,

  就是有少数人渴望通过网络发泄情绪,

  这是客观事实,

  并且永远无法改变,

  而某些媒体为了吸引流量,

  就喜欢把这些蛆摘录出来,

  无限放大,拱火挑事,

  把事情搞得越来越大。

  如果当事人的承受力不足,

  那就会造成悲剧,

  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并且未来还会有类似的案例。

  所以,最应该反思的,

  不是网友,

  因为大部分网友不会坏到那个点上。

  应该反思和负责的,

  是把少数恶毒言论摘录出来大肆传播,

  引起舆论波澜,

  让当事人最后走入绝境的人和个体。”

  09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

  就是法国上索恩省沙尔穆瓦尔镇,

  连续发生了十多起火灾。

  这些火灾都有点奇怪,

  “多数情况下,

  起火的建筑并未通电,

  所以难以用偶然事故解释起火原因。”

  警方经过一番周密调查,

  终于找到了爆发火灾的原因:

  原来是两名消防员故意纵的火。

  为什么故意纵火?

  因为夜间参与灭火的次数越多,

  他们获得的津贴也就越多。

  所以为了恰烂钱,

  他们就选择了故意纵火。

  救火者实则是纵火者,

  救人者实则是行凶者,

  恰烂钱的营销号也是如此啊。

  这类营销号真的该好好整治了,

  不然未来还会出现郑灵华,

  还会出现好多好多个郑灵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3: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