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乌克兰战争一周年,为什么说中国也是战争的输家

京港台:2023-2-24 21:27|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70 )  | 我来说几句


乌克兰战争一周年,为什么说中国也是战争的输家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乌克兰战争一年来,中国利用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机会,大量买入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获利。与此同时,由于战争拖累,俄罗斯力量被削弱,进一步依赖中国。从经济和战略上看,中国俨然成了这场战争的赢家。然而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其实输掉得更多,俄罗斯迫使中国面临更加艰难的战略环境,此外,战争也加大了国际社会对台湾的关注和对中国的怀疑。

  中国被迫面临更艰难的战略环境

  俄罗斯总统普京星期三(2月22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王毅,希望巩固与中国的关系,并获得中国的继续支持。普京称,俄中关系发展达到了“新的境界”。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晤到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王毅。(2023年2月22日)

  不少观察人士认为,普京入侵乌克兰让俄罗斯进一步依赖中国,甚至可能沦为中国的“小跟班”,这对中国来说是有利的。而且,中国还利用美国和西方的制裁,以对中国有利的价格,购入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不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位高级顾问曾说过,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和政治联系,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唯一赢家。

  然而战争持续一年后,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因乌克兰战争失去的更多。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俄问题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Gilbert Rozman)告诉美国之音,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迫使中国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战略环境。

  “我认为俄罗斯的时间表与中国的非常不同。俄罗斯很着急,他们想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对付西方,而中国有更长远的战略,依靠全球化,依靠全球经济一体化,而不是创造两极环境。所以我认为在这方面,俄罗斯迫使中国面临一个更加艰难的环境。”

  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全球宏观地缘政治高级分析师阿里·韦恩(Ali Wyne)在给美国之音的电邮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由于对俄罗斯的侵略反应不温不火,中国的战略前景恶化。美国加强了其在欧洲和亚洲的核心联盟和伙伴关系,中国强大的民主邻国正在增加国防开支,并更公开地谈论要确保‘今天的乌克兰不是明天的台湾’”。

  前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成员,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资深研究员罗伯特·曼宁(Robert Manning)也认为,中国从俄乌战争中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他说: “普京的入侵破坏了中国尊重主权(完整)和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外交政策原则,让他们在这方面看起来很虚伪。其次,这场战争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害,在出口和市场以及其他一切方面对中国造成了损害。这也影响了他们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因为它一直试图采取一种亲俄中立的姿态。”

  普林斯顿大学罗兹曼还提到,从美中俄三角关系来说,一个对中国更加依赖的俄罗斯并不符合中国的需求。

  “……中国指望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一个军事上强大的俄罗斯,在西方和东方都有影响力,是战略三角的一部分。现在的情况相反,俄罗斯在这个三角中变得很弱,只能依赖中国。我认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们更想希望能有一个(战略)三角。”

  欧洲对中国更加警惕

  王毅出访莫斯科之前,曾访问法国、意大利和匈牙利,并在德国出席了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透露中国将就乌克兰冲突提出自己的和平建议,虽然这个建议并没有与乌克兰进行磋商。预计,中共领导人星期五在俄乌战争一周年时将披露这份计划的细节。

  分析认为,中国推出这份和平计划的动机除了希望俄罗斯避免灾难性的损失,也希望借此改善与欧洲的关系,让欧洲相信中国可以对欧洲和平作出贡献。由于新冠疫情的封控,中国经济遭受重创,中国渴望重振外国投资和贸易。另外因为美国限制中国获得关键部件的供应,中国也希望能继续获得欧洲先进技术的机会。

  但是,史汀生中心的曼宁认为,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欧洲人无法信任中国。

  “他们希望与俄罗斯建立伙伴关系,但又希望世界相信他们是中立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并没有做好。你知道,王毅昨天谈到了如何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伙关系。从中立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的意思是它不是很可信。 ……我认为他们需要与俄罗斯拉开一点距离才能受到重视。”

  在战争爆发前,中国本有机会让欧洲主要国家在与美国不断升级的竞争中对美国保持警惕。中国和欧洲也曾赶在拜登总统上台前达成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但是现在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让欧洲觉得中国是俄罗斯的同盟。

  欧亚集团的韦恩也出席了慕尼黑安全会议,他说,中国一直在沿用俄罗斯的叙事批评美国和西方,虽然警告俄罗斯不能使用核武器,但是也没有呼吁俄罗斯改弦易辙。他说:“中国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和平斡旋者,同时又不损害与俄罗斯的关系。这让欧洲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抱持怀疑态度。”

  欧洲对中国的不信任不止这些。由于俄罗斯入侵,欧洲很多国家意识到在经济上依赖一个极权国家的脆弱性。与美国不同,虽然欧洲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是很多国家在寻求“去风险”,不要让自己太依赖中国。 欧洲分析人士说,在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中,以前欧洲关注的是寻求公平,而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安全。

  法国总统马克龙即将访问中国,但是,就法国的经济战略而言,法国贸易部长奥利维尔·贝希特(Olivier Becht)一月中旬在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采访时说,“我们对脱钩比较谨慎,我们正在考虑“去风险”的战略。”

  德国目前正在就如何制定新的中国战略进行激烈的讨论。但是,德国政府内部高级官员透露说,新战略措辞将非常严厉,传达出一个准确无误的信息,就是要逐渐降低中国对德国商界的影响力。

  意大利新总理梅洛尼也打算在今年访问中国。但是,她曾公开称意大利2019年决定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是一个“大错误”,并誓言要审查罗马与北京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合作。意大利是七国集团中唯一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家。

  美国加强与亚洲核心盟友关系

  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有分析认为,乌克兰战争对美国可说是另一个911事件,会让美国精力再次被分散,无法专注与中国在印太地区的竞争。

  但是一年过去了,乌克兰战争非但没有让美国的精力分散,在给予乌克兰大量军事援助之外,美国还利用乌克兰战争以及中俄关系成功加强了与亚洲以及欧洲关键盟友的关系。

  普林斯顿大学的罗兹曼说,俄乌战争让美国意识到建立广泛联盟的必要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没有分心,而是看到有必要建立一个基础广泛的联盟。(美国)要求日本和韩国等亚洲伙伴在面对俄罗斯方面采取更多行动,同时也让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采取更多措施应对中国的潜在脆弱性。。。这让中国的处境在亚洲更加艰难。”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警告说,“东亚可能成为下一个乌克兰”。去年12月,日本政府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等三份安保文件,明确规定日方将拥有以自卫为目的摧毁敌方导弹发射场的“反击能力”。文件还将中国列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挑战”,同时计划在五年内将国防开支增加到GDP的2%。

  除此之外,美日同盟也出现突飞猛进的进展,美日同盟向更加“一体化”发展。

  岸田文雄也是将印太关系和跨大西洋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人。岸田文雄1月在访问伦敦时,与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签署一项大幅度扩大两国防务合作的“互惠准入”协议,允许两国政府在对方领土上部署部队。

  今年2月,菲律宾和美国共同宣布,菲律宾将再向美军开放4个军事基地。至此,美军可以使用的菲律宾军事基地增至9个。这是30年来美国首次将在菲律宾拥有如此大的军事存在。

  另外,美国也深化了与韩国和澳大利亚的防务合作。美国将加强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存在。有分析人士指出,2023年,美国与亚洲盟友和伙伴的关系将越来越强大,在某种意义上,印太地区“反区域霸权”的联盟正在形成。

  台湾得到更多关注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给中国带来另一个巨大代价,就是国际社会对台湾的极大关注。

  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教授裴敏欣2月19日在彭博新闻社撰文说,在战争爆发之前,很少有人认为中国有可能对台湾发动无端攻击。但是普京的入侵行径令人担心,同样的灾难可能会降临到台湾。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共20大谈到台湾问题时重申中国不放弃武力统一台湾,更是给了外界担忧的理由。越来越多的分析认为,习近平极有可能在未来5年武力犯台。

  裴敏欣说,这种焦虑有多现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对台湾命运的关注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西方人对台湾的支持提高了台湾的国际知名度和地位,而这一点是中国一直努力希望阻止的。更糟糕的是,台海战争的前景激发了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支持台湾的努力。”

  美台高层刚刚在华盛顿完成了对话,还有消息说,台湾总统蔡英文5、6月有可能访美。《华尔街日报》星期四援引美国军方人士的话说,美军驻台湾的人数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翻两番以上,以便强化对台湾部队的训练计划,使之更有效地抵御来自北京越来越大的威胁。

  除了美国加强与台湾的关系外,为了表达对台湾的支持,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政治领导人访问了台湾。

  2022年2月4日,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裴敏欣说,这个当时被视为习近平的“外交大手笔”,现在越来越像一场“失败的赌注”。

相关专题:乌克兰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军事动态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14:0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