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不堪入目的"紧身连衣裙事件" 撕开多少家庭遮羞布

京港台:2023-2-28 02:06| 来源:季婉白 | 评论( 20 )  | 我来说几句


不堪入目的"紧身连衣裙事件" 撕开多少家庭遮羞布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文|季婉白

  编辑|季婉白

  难看、根本没有人会这么穿、不像样、不忍直视......

  谁能想到这些无比严重的词是出自一位母亲对女儿的评价。

  ▷1

  2023年,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帖子,该帖名为“这就是中国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吧”。

  短短十几分钟,就已经有成千上万的网友纷纷在下面附和。

  而事情的起因是该网友在网上购买了一件白色紧身针织连衣裙。

  

  网友试穿之后觉得不错立马拍了照片,高高兴兴给母亲发过去分享。

  并询问母亲:“新衣服要机洗还是手洗。”

  该网友的意图很明显,她并不关心这件衣服是该机洗还是手洗,她只是想跟跟母亲分享这件她觉得不错的新衣服。

  

  结果母亲丝毫不客气,连珠炮一堆“难听”的话朝着网友发射过来。

  “难看!”

  “这裙子怎么适合你,想不通。”

  “平时谁会这么穿?”

  “不像样!”

  

  收到这一连串消息,网友瞬间就没了试穿新衣服的喜悦感。

  她不满道:你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家长打击式教育”

  母亲并不以为然,依旧耿直回道:可是真的不好看。

  

  众网友在下面纷纷表示:可是我觉得真的很好看啊。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女子穿着这条白色连衣裙又显身材又显气质,并没有博主母亲说的那般糟糕。

  博主更是表示从小到大母亲都是这般打击她,从未夸奖过她。

  该博主说:收到这种评价,就像是一桶凉水一下子从头浇到脚,瞬间什么心情都没有了。

  

  而评论区的网友也是纷纷吐苦水,表示:我家也有同款父母。

  其中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很喜欢汉服文化,也在网上购买过一套改良旗袍。

  里面是浅浅的的旗袍裙子,外面则是白色温婉宽袖毛衣。

  听着描述,就感觉已经很美很仙了。

  而该网友的母亲则说道:“你穿上像个尼姑一样。”

  

  而这件事也导致网友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这么穿衣服。

  为什么对着自己怀胎十月的女儿总是要“恶语相向”呢?为什么那些家长总是带着刺呢?

  自以为在激励孩子,实则这些话会像毒刺一样扎根在孩子的心里。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讨论的话题:有必要和父母分享难过吗?

  评论区一片绝望:不会!

  

  

  或许,这就是中国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吧。而我们也可以发现,在生活中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

  ▷2

  2022年1月,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母亲发布的一则儿子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热议。

  视频显示,该母亲在整理儿子的书包,不一会儿便从小男孩的书包里一堆零零散散的书的“碎片”。

  

  课本和作业本全都四分五裂,散落的一张一张的。每一张也都卷的不成样子。

  而随意翻开一张封皮的背面,赫然歪歪扭扭写着7个大字:

  目标是清华北大(专题)。

  

  而该母亲下一秒便将镜头一抬对准儿子,视频中的小男孩正翘着二郎腿坐在桌子前面咬笔杆。

  该母亲似乎是被气到了,对着网友嘲笑到:

  “看到了吧!就他这个熊样,还考清华北大嘞,我看他啥也考不上,烤红薯去吧!”

  

  书本乱糟糟的或许只是因为小男孩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以后母亲慢慢指导加以规整孩子便会改过来。

  但是母亲对儿子的这句讽刺和嘲笑却或许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而不管孩子的理想和目标有多离谱,为人父母都不应该嘲笑。

  2019年播出的亲子综艺《爸爸去哪儿》中,演员杨烁对儿子的打压式教育让不少网友直呼心疼。

  某期节目中杨烁的儿子杨雨辰瞅见一旁的小妹妹钻进了缸里,出于好奇,还穿着鞋子就一脚迈进了装满花生米的小缸里,可谁知那缸刚好破了给个大洞。

  缸里面的花生米不仅被踩脏了,甚至还掉出来了一大半。

  

  杨烁见状后,狠狠的训了杨雨辰一番,还罚着他对着电视机背《悯农》,口口声声说要让儿子知道“粒粒皆辛苦。”

  可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这些,被大吼一顿已经全懵了,当时杨雨辰便委屈的直哭。

  而杨烁根本不理儿子,杨雨辰越哭杨硕就越生气,最后直接让小小的杨雨辰绕着村子跑圈。

  

  杨雨辰绕着村子跑

  最后连导演组都心疼小小的杨雨辰,节目组别的都父子那儿都是温情满满。

  而到一杨烁父子这儿,便是大声呵斥、指责。杨雨辰更是全程被凶。

  到达某个地点两人一起下车时,本来一切都好好的,杨烁一扭头发现儿子歪歪扭扭的在走路,且并没有走杨烁规定的那条路。

  杨烁立刻就不满了,训斥儿子道:

  “是不是不会走路。”

  

  而无辜的杨雨辰被训的一蒙,站在原地可怜兮兮的,连正常的步子都不会迈了。

  而之后的选房子环节,杨烁想选1号,而杨雨辰却想选5号。两者的差距就是1号房子距离很远,而5号房子却很近。

  最后杨烁倒是依着儿子的意见选了1号房子。可前往1号房的这一路,杨烁全程嘴都没有停下过。

  

  一直在嘲讽儿子“选的好”、“真会选”。

  并且全程没有让儿子休息,更是多次督促儿子走快点。甚至还吓唬儿子,走慢了的话还回村口重新走。

  

  节目中杨烁的种种行为,让节目里的其他爸爸大吃一惊,就连脾气一向不好的陈小春都觉得杨烁“凶”。

  

  而就在这种长期被打压的环境下,杨雨辰对杨烁可以说是非常恐惧。

  杨烁儿子也让网友们纷纷心疼,被称为是“最难星二代。”

  杨烁则称自己不会改变对儿子的教育方式,甚至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对,他这是严格,在教他成为一个男子汉。

  

  而对孩子严格,也不代表他就能再三的打压否定嘲讽孩子。每个男孩在成为男子汉之前,先是一名小王子啊。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过:“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

  追根溯源,早在多年前杨烁在某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曾谈到过自己“是被父亲从小打到大”的。

  

  或许是被打的那段日子是杨烁一生的痛,杨烁更是在参访中谈到父亲时直言:“搁现在我都能告他,都能把他给关起来”。

  可以看出,原生家庭带给杨烁的伤害是很大的,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

  童年时期父亲带给他的伤害,至今都成为他萦绕心头解不开的心结。

  而如今当他有了孩子,又不自觉地将曾经受到的粗暴对待,投射到自己的亲子关系上。

  

  上一代不懂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影响的是下一代人,

  有位网友曾经说过,我小时候发誓不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可是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成为他们了。

  如果孩子在受到心理伤害的同时,抱着过往的怨恨不放,还让这种慑于父母威权的恐惧和不安,再去如此对待下一代。,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成为一辈又一辈人走不出来的怪圈.

  

  ▷3

  2022年,一位父亲辱骂女儿的视频震惊全网。

  在东北吉林,18岁的小花(化名)因为学习压力大,选择了跳江轻生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位好路人路过时,赶紧将女孩救了上来。

  

  本来皆大欢喜的结局,可这一切都在女孩父亲赶到现场时转变了。

  这位父亲一赶到现场,并没有询问安慰女儿,而是直接冲着女儿厉声质问道:

  “我问你,你死不死?”

  女孩没有看这位父亲,也没有说话,那位父亲又接着道:

  不死了?行!回家。

  

  网友纷纷表示不解,这样的人也配当父亲?

  铺天盖地的舆论袭来,随后该父亲出面解释道:

  “我怎么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当时只是太担心了,一时情绪失控!一时间又急又气,所以才口不择言。”

  从小花的表现来看,父亲的“口不择言”肯定不是第一次了。

  不用想,小花学习上的压力一定也是因为父亲的“口不择言。”

  或许小花做错事时,父亲会说: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都不会!”

  而当小花考完试后,父亲依旧会说: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来?不嫌丢人。”

  面对如此严厉的父亲,小花委屈的哭泣,而这时父亲又会说:

  “这点小事就哭哭啼啼,能有什么出息。”

  而当笑话好奇的问父亲为什么这么凶,父亲则是会凶巴巴道:

  “你小小年纪懂什么呀?”

  随便哪一句,都是造成小花跳河自尽的“元凶。”

  欲望山庄里曾说: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尤其是来自亲人的语言,不亚于家庭暴力。

  

  可有些家长却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错,言之凿凿说:

  “哎呀,你没养过孩子你不懂。”

  “这孩子不能夸,一夸就飘了!”

  “这点小打击都受不了,以后步入社会怎么办?”

  这根本就是歪理!

  

  为什么明明孩子已经陷入绝境,在最需要安抚的时候。

  父母仍然恶语相向,在孩子已经血肉模糊的伤口上,再插上一刀?

  就好比说我砍你一刀,你嫌疼。我说,没事,多砍几下就习惯了。

  我不砍你以后也会有别人砍你,你得习惯。

  

  可是这样真的会如父母所愿吗?孩子真的有变更优秀吗?

  中国青年调查中心曾经对两千零六名青年做了一项以“父母的打击式教育对你有何影响”为题的调查。

  调查结果更是显示又一半以上的孩子都会缺乏自信,遇事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暴力侵向。

  可见“打击式教育”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孩子经常受到辱骂,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跟着受影响。

  而孩子从父母那儿学到的亲子方式,也会传给下一代。

  

  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不愿意结婚,她们说:

  “我害怕找一个像爸爸(妈妈)的另一半,然后生一个我这样的孩子。”

  有一位儿童心理医生曾统计过,自己在给青少年做咨询的时候,经常听到话是这三句:

  “爸爸每一次骂我我就自残,只要在手臂上画上一道,血一流,爸爸就闭嘴了。”

  “每次自残的时候,看到血流出来,我的压力好像就一起流走了。”

  “这么多年了,我每天都想杀死我爸妈。”

  

  看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孩子这么不体谅父母的苦心,真是养了个“白眼狼”。

  其实,孩子“黑化”的背后,有值得被看见的原因。

  作为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的情绪,没有搞清孩子的需要。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在父母这位老师身上,看到的就是一个极其糟糕的自己。

  而最严重的表达方式就是:自杀

  

  多少孩子不惜以命相搏。

  江苏一名10岁的小女孩儿因为成绩不好而轻生,甚至手写了一份374字、整整2页的遗书。

  而里面只传达里只传递了一个信息:

  我没有,我干什么都干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还是走好了。

  

  

  他们鞭策着孩子,太渴望孩子成功。

  好像对他们来说:孩子生下来不是来享受他们的爱的,而是为了弥补他们的不成功。

  

  费尽心机的用最“恶毒”的言语刺激孩子: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

  我养你有什么用?

  要不是我鞭策你,你能有现在的出息?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希望大家都不是那个不幸的人。

  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在降临的那一刻都希望得到父母认可,而父母的认可与夸奖则是孩子生命早期最重要的。

  

  最后借用纪伯伦的一首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摘自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17: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