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北京,将谈哪些议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6月18日早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中国北京,开启两天访华之行。这是布林肯首次以国务卿的身份访华,也是自2018年10月以来访问中国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
据路透社报道,预计布林肯将在18日与多名中方高级官员会面。报道分析称,此访将为未来两国之间更多高层交往铺路,包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的访华。
实际上,布林肯原本计划今年2月访华,但受年初“气球事件”影响,行程一再被推迟。不仅布林肯的访华行程暂缓,“气球事件”后,中美双方的官方外交活动其实已趋于停滞,直到5月开始,中美双方才重新开始了高层互动。
对于布林肯来说,此番访华十分重要。这是他开始国务卿任期以来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也是眼下中美关系低温状态下的一个重要互动契机,也可以为其他高级官员访华“预热”并铺路。此前,白宫曾表示,除了布林肯之外,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德的访华行程都正在讨论中。
也正是通过布林肯以及上述三位高级官员的来华动向,我们可以看出,布林肯访华会谈议题可能包括中美气候合作、贸易问题、芬太尼问题以及地缘政治热点问题。这些实质性议题均需要中美双方的密切协作,也都可能是决定未来中美关系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因而有很大概率被布林肯放在谈判桌上“预热”。
其中,贸易问题、地缘政治问题又是重中之重。
首先,特朗普(专题)任期遗留下来的中美关税问题和所谓的“公平贸易”问题,加之最近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围追堵截,中美贸易关系问题凸显。而在全球经济不乐观、通胀加剧的压力下,美方比较希望推进贸易问题的解决。此前,中美商务部长有过接触,但实质推动作用尚未显现,所以,布林肯和接下来可能访华的雷蒙德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中美贸易冲突,还是个未知数。
其次,国际地缘政治问题和台湾(专题)问题仍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是中美双方迄今为止分歧最大的议题,也是双方最需要为潜在的冲突“设置护栏”的议题。就在中方正式确认布林肯访华之前,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和布林肯通了电话。秦刚就台湾问题等中方核心关切阐明了严正立场,强调美方应予尊重,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以竞争为名损害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而近期,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表现则让人挠头。美国进一步加强对台军售以及对台军队训练,而且,就在布林肯确定访华后,14日,美国“里根”号航母还进入南海活动。所以,分析认为,布林肯此行在台海问题上与中国达成更多共识的前景并不乐观。
事实上,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仍然突显。即便双方高层一个多月来已有明显互动,美国总统拜登甚至放风称中美关系将很快“破冰”,可就在布林肯确定访华安排之前,美国竟然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和古巴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在古巴设置对美国的电子监听设备。虽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发言人随后立即发表声明称这份报告不准确,中国和古巴的外交官员也否认了这一协议的存在,但这件事一度也为布林肯此番访华能否成行蒙上了阴影。
如今,布林肯访华终于落地,这对中美两国乃至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美关系尽快缓和,才能共同解决一些国际难题,如乌克兰危机等。而且,美国如果在台湾问题上不再一意孤行,不挑起贸易冲突,对区域安全、世界经济也都是好事。
不过,布林肯访华能否促进中美取得更多共识并管理冲突,仍不明朗。美国国务院14日就表示,布林肯访问中国的三大目标包括建立沟通渠道防止误解误判、捍卫美国价值观和利益以及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美国助理国务卿康达当天也表示,并不预计布林肯此行会达成一系列可交付的成果。不过美方仍然期待中美在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或进展。
所以,一切仍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