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校长普遍任期短,背后原因是什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中国的大学校长普遍任期短,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根据2007年人大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年龄仅为4.1年,即使是北大(专题)、清华、人大、浙大等八所顶尖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也只有5.9年。
与之相比,美国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为12.2年,甚至有校长任期超过20年的例子。
现今中国大学规模越来越庞大,学生人数常常超过万人,教职员工也有数千人之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校长任期短暂,很多教授或职员根本来不及认识就离开了,校长很难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
此外,校长的短期内行为决策难以做出长远规划,这对学校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中国大学校长的任期尽可能延长,比如延长至10年。
这样的长期任期可以让校长有更多的时间来安心从事校长的本职工作。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首先,需要确保校长不会变成“行政长官”,不应将校长职位视为部级或厅级官员的一种职务。
大学校长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职务。
他们是教育家,其终身志业应该是教育。
校长在大学中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他们主要依靠个人思想和人格力量,以及学校本身领导机构的力量来进行学校管理和提供服务。
然而,目前中国大学普遍存在“高度官僚化”的倾向。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许多年轻教授或老师不愿意担任系主任,因为他们认为系主任占用了太多时间,令他们无法专心从事学术工作。
但是如今,情况已完全转变。
很多人争相担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职务,因为这样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权力,例如主导学术资源的支配。
除此之外,当前中国大学校长现在以“任命制”为主,这种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校长一般由教育部或中央直属高校任命,有时甚至由国务院层面任命。
正如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教授家中坐,校长天上来。”
一言以蔽之,改变中国大学校长普遍任期短的现状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