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外交风格: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京港台:2023-7-20 06:10| 来源:郭嵩焘 | 评论( 23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外交风格: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郭嵩焘(1818年4月11日-1891年7月18日)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曾用12个字归纳晚清外交:

  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走出“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不惧被骂成“汉奸”

  郭嵩焘生于1818年4月11日,1840年的鸦片战争时,二十多岁的郭嵩焘正好在杭州,亲眼目睹了大清被英军的坚船利炮摧枯拉朽般地击败,对英国人一番研究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人很优秀、很文明,很值得中国好好学习!

  而此时其他士大夫还认为那是一帮禽兽般的蛮夷,甚至林则徐也认为英国人的腿都不能打弯。

  随后,郭嵩焘终于通过科考步入了仕途。此时太平天国运动却风起云涌开始了,郭嵩焘四处动员,劝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出山,创办湘军。自己也时而带兵打仗,时而筹集粮饷。他受曾国藩之托到江浙一带筹饷,来到上海,再次零距离接触了外国人。

  那时的上海在郭嵩焘眼中是前所未见的“世外桃源”。英国人已在这定居多年,道路是“雄敞可观“,洋房高大明亮,当他来到雄伟而不失温馨的法使馆和英使馆内,看的是四周围干净的玻璃窗棂,感受的却是近代西方文明,他感叹地说:“细致精妙,非中国所能为也“。

  

  接触到的外国人,他也由衷地感觉舒服。英国领事一见到他,先脱帽致意,然后握手问好。一位姓Smith的年轻人会说汉语,带他参观了舰艇,详细讲解,全程微笑,举止优雅。

  他从未见过这么有礼貌的人,与使馆内服役的“大声喧哗、状貌狞异、气焰嚣张“的中国人,形成了对比。

  郭嵩焘还喝了葡萄酒,觉得“酒味甘浓“;吃了黄油面包,觉得“甜腻可口“。这一圈下来,他不仅看到外国的坚船利炮,还看到了职分有别,秩序井然,更看到了背后的人文教养。总之一个字,赞赞赞!

  这与当时其他的中国人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还停留在“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中,鄙视外国人,更不愿意了解外国人,说他们是野兽蛮夷。

  郭嵩焘这样外国人点赞打call,无疑是逆天,会被臭骂成汉奸。

  他的弟弟就说他“心直口快,往往面责之处,直与人以难堪。” 李鸿章说他“嫉恶太深,立言太快。”他自己也说,“别人都不敢谈洋务,而我偏要谈,即便全天下的人讥讽我,谩骂我,我仍然要谈。因为中国要走向对外开放,这是历史所趋!”(至于谤讥遍于士大夫,汹汹然不可向逊,鄙人之谈如故)

  

   和平且成功地解决中外争端,他在中国是第一人

  1860年,郭嵩焘被调往中央,受到咸丰皇帝器重,成为天子重臣。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郭嵩焘被派去和僧格林沁一起协防天津。僧格林沁是蒙古贵族,也是一名悍将,对待来犯的英法联军,僧的绝技就是一个“杀“字。

  但郭嵩焘不同意。他认为英法已不是过去抢东西的蛮夷了,他们来华的目的是通商,所以中国也应该通过谈判,与西方建立商贸关系,发展经济。战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郭嵩焘的观点与僧王的相矛盾,再加上郭清正廉洁,不在军营中贪污腐败、拉帮结派,受到上下的反感和排挤。

  于是,他回到湖南老家,读书种地了。

  两年后,经李鸿章邀请,郭嵩焘再次出任苏松粮储道,第二年出任署理广东巡抚,就是代理广东省长,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员。

  在广东人处理对外关系时,郭嵩焘干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引用国际法,将逃亡香港(专题)的太平军首领从英国的控制下引渡回来。他还照会英国当局截留被拐骗到海外的中国人,阻止了英国人擅自在海南开矿。

  援引国际法,和平且成功地解决中外争端,他在中国是第一人。

  用谈判代替战争,和平处理外交事务,是他的对外方针。

  

  跳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怪圈,看到更深一层的东西

  1875年,发生了马嘉理案事件。英国要求派大员去英国赔礼道歉,并派驻公使。朝廷想到了懂洋务的郭嵩焘。那时去英国出差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会被骂成汉奸。

  他的家乡人做出了更偏激的行为,焚烧了郭嵩焘修建的上林寺,还扬言要砸烂郭嵩焘的家。

  年已60岁的郭嵩焘奔赴两万里来到了英国。到英国之后,他了解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如何运转,他参加议会的辩论,观看歌剧演出,还让自己夫人在家里开party邀请各界名流,甚至尝试学习英文。

  他在外国人面前不卑不亢,完全按照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宜,得到了英国上下的一致好评。

  更加难得的是,他跳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怪圈,意识到在西洋所谓的长技——坚船和利炮——的背后,有更深一层的东西,“西洋政教、制造,无一不出于学!” 郭嵩焘在访问牛津大学的时候,意识到英国文明背后的学术原动力,“此邦术事愈出愈奇,而一意学问思辨得之!”

  郭嵩焘拿着小本本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了《使西纪程》,拿到国内出版。一经问世,全国哗然,郭嵩焘又一次被骂成汉奸。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在明目张胆地夸英国。从鸦片战争到此时,三十年过去了,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接受不了这种事实,沉迷于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中。

  副使刘锡鸿趁机拉拢国内保守派一起弹劾郭嵩焘:

  其一是参观洋人炮台,因为天冷郭嵩焘披了洋人衣服,他认为冻死也不能穿洋人衣服;

  其一是郭嵩焘见巴西国主时,竟然起立,有失堂堂天朝的脸面;

  其一是去音乐厅,仿效洋人拿音乐单,有失体统。

  终于郭嵩焘主动辞官回乡,再也未出山。

  他虽然对社会悲观,但对自己还是充满了自信,临死前写了一首诗说“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他还是坚信自己还是领先于时代,后人定会了解。

  1891年,郭嵩焘在长沙逝世,享年73岁。

  好友李鸿章上书朝廷,请为他立传,并赐谥号。朝廷说:

  “郭嵩焘出使西洋,所著的书籍,颇受外界争议,所以不为其追赠谥号。”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回首大清的溃败,正是应了郭嵩焘的那十二个字: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7 05: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