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0.00000005克即可致命!中国多地紧急提醒

京港台:2023-8-17 08:59| 来源:钱江晚报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0.00000005克即可致命!中国多地紧急提醒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

  多地疾控、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紧急提醒

  肉毒毒素中毒

  0.00000005克即可致命

  如果发现可疑相关症状

  不可拖延时间,应立即就医

  

  

  

  

  日前

  广东省疾控中心紧急提醒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和腌制食品

  往往是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元凶”

  

  仅今年7月

  广东省就发生了两起

  疑似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类食物易引起肉毒毒素中毒

  近年来

  自制发酵的食品

  越来越受大众喜爱

  “纯天然、零添加”的同时

  还富有动手的乐趣

  网上还有很多自制的私房菜保姆级教程

  请注意!

  这类自制发酵食品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

  

  据光明网报道,2022年7月3日,广东东莞的小花(化名)因为吃了自家腌制的泡菜,和妈妈同时出现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胸闷气促的症状,被送入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7月7日,经当地疾控中心检验,她们的呕吐物及自制泡菜坛中检出“肉毒杆菌”。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介绍,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状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是目前最剧烈的神经毒素。肉毒素中毒病死率可达35%,少量肉毒毒素即可致死。

  据了解,这次检出肉毒杆菌的泡菜坛已使用长达6年,家人定期向坛中添加蔬菜(豆角、叶菜、辣椒、萝卜等)、食盐然后密封浸泡。坛子里的“酸汤”从不更换,泡发的酸菜直接食用。

  经抗感染、调整肠内营养、结合针灸、肢体被动运动等康复理疗,母女俩于7月27日转出ICU。

  肉毒梭菌的肉毒毒素

  到底有多毒?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杆菌在厌氧环境下

  产生的毒素

  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000000倍

  50纳克肉毒毒素可致命

  肉毒梭菌及其毒素

  进入人体的途径包含了三种:

  食源性,也就是通过食物

  通过伤口或者呼吸道

  医源性,比如美容整形中过量使用肉毒毒素

  其中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物包括:

  1、既往调查发现,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和腌制食品,往往是引起中毒的“元凶”:如腌肉、腊肉、泡菜、豆豉、豆瓣酱、腐乳、臭豆腐。

  2、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瓶装食品和冷藏食品。

  3、对于小宝宝而言,蜂蜜也是肉毒毒素中毒的危险因素。

  这是因为,蜜蜂在采集花粉酿蜜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把被肉毒梭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导致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梭菌及其芽孢。一岁以内宝宝的肠道屏障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不能抑制肉毒梭菌的繁殖,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给他们喂食蜂蜜。

  有可疑症状,立即就医

  肉毒毒素毒性非常强

  一旦怀疑发生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立即到医院就诊

  那么

  肉毒梭菌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肉毒梭菌中毒与一般食物中毒不同,它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并不明显,而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初期主要表现为头晕、颈部无力、抬头困难等,继之四肢麻木、舌头发硬;随即出现各种肌群麻痹,眼睑下垂、视物模糊、闭眼无力、睁眼困难。

  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张嘴、咀嚼、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楚、声音嘶哑或者失声、咽干,感觉咽喉部发紧、流口水。甚至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肢体瘫痪,但患者意识始终都清楚。

  最终可因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衰竭,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达30%以上。所以一旦怀疑发生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请立即到医院就诊。

  牢记三点,预防“中招”

  1.不购买来历不明的食物

  不购买来历不明或者小作坊生产的发酵、腌制、罐头食品。不食用过期或变质罐头。若罐头两端有膨隆现象,或内容物色香味改变,应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能再食用。

  2.不建议盲目自制食品

  •不建议盲目自制发酵、腌制、罐头食品。

  •确需自制的,要注意环境和容器的卫生,原料要彻底蒸煮或处理干净。可预先将需要用到的容器置于沸水中,并持续煮沸10-20分钟。

  •不食用已经腐败变质的发酵食品和腌制食品。

  3.肉类食品要煮熟

  禽畜肉类食品的烹调建议要煮熟煮透,烹饪时最好使用食品温度计测一测,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未达到充分加热的食品千万不要食用。室温放置的熟肉制品再次食用,应充分加热。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才能食用。

  网友评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8 18: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