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茅台“酱香大床房”联名翻车,媒体:被群嘲不奇怪

京港台:2023-9-18 12:51| 来源:澎湃新闻 | 我来说几句


茅台“酱香大床房”联名翻车,媒体:被群嘲不奇怪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999元入住位于三亚的茅台大酒店,还可以喝一瓶市场定价1499元的飞天茅台?9月17日晚,阿里旗下飞猪平台上线“酱香大床房”在8点开售,低至999元一晚,引发网友热议。但这次跨界联名似乎是失败的,不仅被网友戏称为“茅房”,且在开售后一小时左右即被下架。对此,茅台人士回应:宣传不对,已要求整改。

  

  严格来说,这不算是一次品牌间的合作,这个酒店本身是茅台投资的。这更像是品牌的一次延伸,把茅台和酒店房间捆绑了起来。

  但这次捆绑很生硬,看不出有什么营销的“技术含量”,也没有研发什么新产品,只是提供一次“占便宜”的机会——入住可以喝一瓶市场价比房间更贵的茅台。这似乎是在挥霍品牌价值,也难怪遭到了群嘲。

  一段时间以来,茅台的跨界联名抢了不少头条。先是和瑞幸联名推出“酱香拿铁”,首日销售额即突破1亿元;再之后和德芙联名推出酒心巧克力,据报道也是瞬间抢空。但联名的边际效应似乎也在递减。酒心巧克力的热度肉眼可见地低于酱香拿铁,再加之这次“酱香大床房”联名翻车,品牌价值仿佛经历了快速透支。

  仔细分析的话,还是能发现,茅台频频联名颇有一番苦心在。茅台的业绩当然很强,是食品饮料行业的翘楚。但消费趋势对茅台并不友善。据罗兰贝格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30岁以下消费者的酒类消费中,白酒仅占8%。白酒正在失去年轻人,这就是在失去未来。

  这也是茅台盯上咖啡、巧克力这类社交货币的原因所在,目的就是抓住年轻人。但这种跨界有一个隐忧:每一次合作,几乎都是在“背叛”自家产品:放弃了白酒门类,也打破了品牌一贯的“高档”“神秘”的地位,品牌属性被淡化。

  因此,茅台的这些联名,都仿佛是一场“下嫁”。而酒店联名更是玩脱了,没有任何营销包装,卖点只剩一个——够便宜,这当然不高明。

  这其实是在说明,茅台目前还拿不出真正对口年轻人的产品,联名是联名,白酒还是白酒,只能拿品牌附加值作为一种噱头。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茅台曾推出冰淇淋,一开始66元的定价,如今在很多地方遭遇打折甩卖,而一年也只卖了1000万杯——要知道,和瑞幸联名的酱香拿铁一天的销量就达到了542万杯。

  类似的问题并不只有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古越龙山等传统酒企都曾推出过雪糕、咖啡、奶茶等联名产品,但几乎没有掀起多少水花,鲜有人能叫出名字,更遑论提高复购率、成为主营业务等更远大的目标了。

  目前当然不能断言传统酒企跨界联名是失败的、无效的,但这个难度不容小觑。横亘在酒企和年轻人之间的,与其说是产品,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这些联名产品,目前主打的都是新鲜感,一种心悦诚服的、文化上的接纳,年轻人恐怕还做不到。

  所以,白酒企业想实现自己抓住年轻人的宏愿,光有产品是不够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文化的再造。如果不能从社会形象上真正和年轻人变成同类,只是一味地“屈尊纡贵”,仿佛是对年轻群体的垂怜,那么未来恐怕会不妙,新鲜感会快速流失,甚至变成反感。

  毕竟,再高的身价又经得起几次打折呢?而当品牌附加值都不存在了,这种联名还能留下什么?这些,都是相关厂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9-18 12: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