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集体反思道歉 两年“帮”基民亏1.7万亿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近日,股市一直“跌跌不休”,许多投资者因此遭受严重损失,其中知名大V胡锡进更是亏到心态有点破防。这场股市风暴引起广泛讨论,尤其是在基金行业中,基金经理们开始集体反思,寻找市场波动的原因和对策。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金融圈似乎掀起基金经理的“消失潮”,有的是卸任,如“医药女神”葛兰;有的是离职,如“芯片一哥”蔡嵩松;还有的从公募消失,转做私募……Wind数据也显示,在197家相关公司中,这一年里有超过350位基金经理离任,人数为过去五年同期最多。
现在,对于那些身处风暴中心的基金从业者来说,“不管是谁离职,都不意外了”。一同消失的,还有万千基民们的信任和金钱。
3000多位基金经理“帮”基民2年亏1.7万亿 网友:诈骗
据钛媒体最新文章《烫手的基金经理》提到,国内有10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3000多位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着1万多只基金产品,过去两年“帮”基民亏掉了接近2万亿。天真的基民们,相信专业人做专业事。万万没想到,基金也能亏这么多。但同时,基金公司轻松拿走管理费1400多亿。先别说什么投资获得感,有人评论:“简直快赶上电信诈骗了”。
先简单做个科普。基金分为公募和私募,本文讨论的是公募基金,这是普通散户投资者能参与的类型。公募基金又分为权益类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其中跟股票最相关、技术含量最高,同时讨论最多的是权益类基金。
2023年,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总体是赚钱的,权益类基金则是巨亏。从整体来看,超过90%的权益类基金都是亏损,接近70%的基金亏损幅度超过10%,整体平均收益率为-13.28%。根据2022年基金公开情况,2022年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为-21.05%,净值下跌的基金数量占比高达96%。所以,基金已经连续“拉胯”两年了。
据有关媒体统计,2022年公募基金亏了1.46万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亏了2006亿元,第四季度数据暂时还没出来,但预计也是亏损,两年加起来应该超过1.7万亿。
中信证券做了一个统计,从2021年上半年的高点到2023年底,主动权益基金的累计回报率中位数为-28.9%。这里有个数据尤其值得关注:百亿以上公募累计回报率中位数为-38.0%。也就是说,规模大的基金反而亏损更严重。
虽然基民们亏了,但是不影响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挣钱。
据悉,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管理费,占比近八成。管理费按固定费率收取,业内常见的是0.5%-1.5%,用它乘以基金资产,就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要获得更多管理费收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行更多基金份额。
两三年前,A股行情好,在造富效应之下,国内掀起“全民炒基”热,基金公司借机大量发行基金产品,人为制造了很多百亿爆款基金和“日光基”,以及一批被捧上神坛的顶流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急剧膨胀,管理费收入也水涨船高。
高位发基金,对基金公司有利,对基民不利。现在很多人手里被套的基金,就是两三年前在高点申购买入的。基金公司旱涝保收,基金不论赚钱还是亏钱,管理费照收不误。基民被套,舍不得割肉,就得继续给基金公司贡献管理费。因此,基金公司有充足的动力做大规模。
基金经理集体反思道歉 “医药女神”葛兰5年亏了300亿
基金四季报正陆续出炉。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1月21日,已有半数公募基金产品披露2023年基金四季报。整体来看,去年四季度市场震荡调整,主要指数息数下跌,市场风险偏好再度走弱。
面对极端市场,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反思与致歉,并表示为持有人挽回损失是当务之急,力争投资方法更加兼容和适应,也相信市场修复是迟早的事情。与此同时,不少基金经理认为当下正是逆向投资、播种的好时机,通过调仓换股蓄势待发。
公募基金2023年整体赚钱效应不佳,不少躲过2022年大幅回撤的基金经理也纷纷折戟。面对连续下跌多年的市场,不少基金经理默不作声,不过还是有不少基金经理诚心向持有人表示歉意。
建信基金基金经理周智硕管理的基金在2022年屡屡刷新净值历史新高,在2023年则遭遇艰难时刻,管理产品业绩不断走低。周智硕在四季报中反思:“回头来看,既有看错的错误,也有看对但是应对失当的错误,既辜负了持有人的信任,也给持有人带来了损失,作为基金经理,诚恳地对持有人表示歉意。立足当下,如何能给持有人挽回损失,或者尽可能避免持有人的损失加大,是当务之急。”
扛过了2022年的市场大跌,新华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基金经理赵强2023年的业绩却在全市场排名垫底。他在四季报中坦言,2023年业绩较差,排名落后,整体不理想,对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深感歉意。
肖觅管理的嘉实物流产业基金在2022年取得正收益,却在2023年同类型基金中排名垫底,他在四季报中表示,2023年在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判断、房地产政策和需求的互动两个方面,判断上都有明显失分的地方,持仓的主要上市公司都经历了显著的估值收缩,组合表现不佳,创出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在此向各位持有人表示抱歉。
华宝基金基金经理毛文博也表示,虽然做出了努力,但整个四季度以来,组合还是出现了比较大的下跌。对此心情很沉重,也感到很抱歉。
2024年1月,备受市场关注的“私募魔女”李蓓发文回应了旗下产品净值下跌至预警线的事宜,坦承自己“犯了速胜论的错误,不够谨慎耐心”。
基金亏钱也必然导致一些基金经理离职。2024年1月3日,平安基金旗下平安沪深300ETF等13只基金齐发公告称,基金经理成钧因个人原因离任;同日,人保资产旗下基金经理朱锐也因个人原因离任在管的6只产品;1月4日,宏利基金旗下宏利周期等4只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张勋因工作安排离任。至此,上述3位基金经理旗下均无在管产品。
据澎湃新闻记者此前报道,2023年12月29日,上银基金基金经理施敏佳因个人原因离任旗下唯一一只产品——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该基金因年内亏损高达46.18%在主动权益基金中垫底,堪称“腰斩”,也是2023年业绩最差的公募基金产品。
当然卸任备受关注的还数去年离职的“医药女神”葛兰。因为很多基民前两年跟风买的都是大基金,比如葛兰在中欧基金管理的几只产品,2023年下跌幅度在30%以上,加起来五年亏了大概300亿。
葛兰是在2019年开始爆红的,她当时重仓的通策医疗和泰格医疗表现神勇,然后就让她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这只基金一度上涨75%。后来遇到疫情,医药板块的表现那就更加的勇猛了,那一年葛兰重仓的英科医疗更是涨了14倍,让她一夜封神。其实,她的好运只是碰巧遇到了疫情,不然就没有她什么神奇故事了。到了2021年的时候,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这只基金规模直接攀升到1100多亿的规模,葛兰就更火爆了,直接被称为了基金一姐,连基金大佬张坤也只能退居二哥的位置。
投资500万元购买基金亏损近400万元 法院判管理人全赔
基金赚钱、基民亏钱,一大原因是无人对基民盈亏负责。
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投资人出资500万元认购证券投资基金,最终仅赎回105万元,因认为基金管理人推荐基金时违反了适当性义务,同时在合同履行中违反了约定的止损性义务,投资人将对方告上法庭。日前,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令基金管理人赔偿投资人损失395万元,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据悉,这也是该院判决的首例因金融机构违反适当性义务向金融消费者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的案件。
2015年12月,陆女士与某资产公司、某证券公司签订一份《基金合同》,约定陆女士作为基金投资人认购某款证券投资基金,认购金额为500万元,该基金由资产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担任基金托管人。合同约定基金份额净值跌破止损线时,基金管理人负有及时以市价将可出售的资产全部变现等义务。
该合同履行中,因基金净值不断下降,三方经协商于2019年12月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重新确认了基金的止损线,并约定基金份额净值不高于止损线时,基金管理人应当对基金资金进行变现并发布清盘公告进入清算程序。
2021年,陆女士经查询发现该基金在2020年12月31日跌破合同约定的止损线,其后持续跌破止损线。2022年6月,陆女士向资产公司与证券公司发送要求赎回基金份额的通知书以及赔偿损失的律师函。2022年10月,陆女士收到基金赎回款105万元。
崩溃的陆女士认为资产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在向其推荐该款基金产品时没有对其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也未对该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未对该产品是否适格其进行评估,违反了适当性义务。她还认为对方同时违反了合同约定的在基金跌破止损线时及时变现的止损性义务。
因此,陆女士起诉要求资产公司赔偿投资本金差额损失395万元。
该案审理过程中资产公司辩称,陆女士所购基金为私募基金,在签订合同时已经要求陆女士签署了风险揭示书、合格投资者承诺书,且签署该合同时私募基金刚开始规范。
资产公司认为,要求其在签订合同时就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与承担能力进行评估不具有可操作性,故其作为基金管理人已经尽到适当性义务。
锡山法院经审理认为,资产公司在向陆女士推荐该款基金时违反了适当性义务,在合同履行中违反了合同约定的止损性义务,应当向陆女士赔偿损失。
所谓适当性义务,是指卖方机构向金融消费者推介、销售信托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等高风险等级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必须履行的了解客户、了解产品、将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或者提供)给适合的金融消费者等义务。
而在本案中,资产公司与陆女士签订案涉基金合同时,相关具体规定虽未正式出台,但在《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已经对投资者应当履行的适当性义务进行明确,即资产公司向客户推进产品时应当基于诚信原则履行了解客户、了解产品并保证两者相匹配的注意义务,但资产公司并未举证证明其对相关信息予以了解评估,仅要求陆女士签署了相应的风险揭示书与承诺书不能认定为已经履行了适当性义务。
据此,法院依法判决资产公司向陆女士赔偿损失395万元。资产公司不服该判决提出上诉,二审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