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对中国打击大!美多元化供应链 戴琪指仍是过渡期

京港台:2024-2-14 07:12| 来源:自由亚洲 | 评论( 19 )  | 我来说几句


对中国打击大!美多元化供应链 戴琪指仍是过渡期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内对大量中国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拜登(专题)2021年上台后未有取消,且积极与盟友推动“去风险”(de-risking),加快供应链多元化脚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周一(12日)表示,全球化新愿景包含加强民主,近年提倡的供应链韧性有助防范经济胁迫。有学者分析认为,供应链韧性对中国打击比高关税政策大,半导体断链更可能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无法再追赶西方国家。

  戴琪在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的活动上,与曾在奥巴马政府出任贸易代表的传洛曼(Michael Froman)讨论华府的贸易政策。戴琪说,美国存在部分财货(商品)过度依赖外国的问题,特别容易受特定国家影响,例如中国,会引发焦虑;目前仍是过渡期,供应链韧性、分散贸易风险不尽理想,部分产品可能涨价,但长远而言,现在的改变有助因应日后通胀风险。

  根据美国商务部刚公布的数字,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较2022年下降了近20%,而墨西哥更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国,为21年来首次,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是原因之一。

  戴琪说:“贸易权衡并非零和,今天做出改变,才不会一再面对相同风险。”她表示,拜登政府贸易政策以劳工为核心,希望创造并保护国内就业机会,而中产阶层更是美国民主、经济活力的栋梁,重点是和贸易夥伴一同打造更强的劳动力,合力加强民主,这是美国对全球化的新愿景。

  批评中国掌控资讯“有入无出”

  谈及数码经济,戴琪直言中国监管的方式是“控制”,政府有权掌控数据流向何处,资讯流进中国却没有流出来,最终不是落入政府手中,就是政府能任意取用,但这并不符合美国价值观,也不是美国与其他众多贸易夥伴想要的体制。

  多间中港台传媒将戴琪的讲话,解读为回应特朗普早前提出,如果当选将考虑对中国大陆制商品课征60%或更高的关税。

  南台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向本台表示,就戴琪讲话中提到“不应仅为了关税而征收关税”以及“供应链韧性”来讲,特朗普执政时提高关税政策对中国的杀伤力不大。

  朱岳中说:“进口关税是由本国国民来承担而不是出口商,简单的说就是,中国厂商出口到美国去,然后美国政府对这些商品课关税。问题是这个关税是要美国的进口商去负担的,而不是中国的厂商需要负担的。所以之前也有统计的数据,当年特朗普的政策百分之80几的税,其实是美国民众来承担的。”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指出,美国目前仍依赖中国的低价民生用品,高关税对北京影响不大。

  李正修说:“他比较担心的是科技业方面的断链,尤其是被美国为主的半导体供应链如果被阻断的话,对于中国大陆未来快速发展,跟他想要追上美国的科技技术就有相当大的打击。”

  李正修又表示,如果一旦跟西方国家被拉开差距的话,中国要追赶不管是投入庞大的资金或人力也好,都不见得能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

  欧盟对俄新制裁涉4中港公司

  另外,《彭博社》报道,欧盟建议对包括由中国及香港(专题)等地,超过20间涉及支援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公司实施贸易限制,当中3间来自中国,其馀来自香港、印度(专题)、泰国及土耳其等地,大部公司被指进口被禁输往俄罗斯的电子设备及科技,然后出口到俄罗斯以支援俄军。

  报道指,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透过中亚和中国公司进口的军民两用商品激增,其中包括西方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和部件,例如微芯片和无人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 11: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