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打趴外国企业,打工人就幸福了吗?

京港台:2024-6-19 03:43| 来源:木蹊说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打趴外国企业,打工人就幸福了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01

  很多大棋党都会宣扬这样一种论调:

  只要现在苦一苦,把外国的企业、产业打趴下,未来就有好日子过了,工人的收入待遇,会像欧美那样,享受高福利、长假期。

  看上去挺有道理,只有产业升级,方能虎口夺食嘛。

  但在实践中,往往不是那么一回事。

  据多家媒体报道,有网友近日曝出了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奋斗100天”号召。

  

  其图片内容显示,为更好完成任务,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达成,公司号召从6月12日起,施行896工作日,即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奋斗”100天。

  另外,还有两个补充说明:

  一:外籍员工不强制,按照他们的意愿。

  二:特别说明此信息【不可转发】

  如果图片内容属实,那么宁德时代还就是证明了那句老话:

  投胎是门技术活。

  

  当然了,宁德时代的相关人士随后也是“辟谣”:

  “这是内部信息,不方便透露”,又称“此事为曲解造谣,公司没有发出这样的规定”。

  这当然不是规定,只是短信“提倡”而已嘛。

  根据后续报道,宁德时代的“奋斗100天”号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22年,就有报道称:

  宁德时代“奋斗100天”已成常态化。

  高三的孩子也不过只经历一次“奋斗100天”,宁德时代可能只是为了帮大家伙找到年轻时的状态,永远奋斗,永远热泪盈眶。

  而且还有员工对此表示不服气,怎么就“896”了,明明是“8106”,少算了一个小时,曲解了!

  无风不起浪,宁德究竟有没有“号召过”,恐怕只有老板自己摸摸良心,扪心自问了。

  02

  从宁德时代的业绩看,这家公司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奋斗”。

  作为产业升级代表,新能源电池的老大,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占率高达36.8%,全球第一。

  可以说是既有市场的定价权,又有产业的主导权,真正的遥遥领先,而且是不怕被卡脖子的那种。

  广汽的董事长,曾经就公开调侃,我现在不过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宁德时代2023年的财报显示,宁德时代营收突破4000亿元,净利润超过400亿元。作为公司的创始人跟大股东,曾毓群能获得大约50亿的现金分红。

  而此时此刻,宁德时代的账面现金也来到了2000多亿。

  当然了,这些钱和普通基层员工关系并不大。

  2022年,宁德时代就被爆出用230亿闲钱买理财,当时不少股民指责其 “一边圈钱,一边理财,就是不给投资者分红”。

  这白花花银子用来理财不好吗?打工人没有分红不好吗?

  放下身外之物,没有目的地加班,不好吗?

  

  奋斗是一种境界。

  宁德时代打破了大棋党的幻想,告诉大家:超越欧美后,还要居安思危,继续“奋斗”。

  同时也传递给打工人一个信号:日子过得太好,不利于奋斗。

  尽管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但依然要争过苦日子,让欧美发达国家被我们的凝聚力所震惊。

  6月初,有多名美国国会议员建议行政机关,将宁德时代和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其产品进入美国,理由是这家公司的供应链涉嫌“强迫劳动”。

  后来宁德时代回应:这是毫无根据和完全错误的!

  现在看来,哪有什么“强迫劳动”,分明是苦在身上,甜在心头。

  896你不干,外面大把的人抢着干呢。

  

  03

  到这里,我也似乎理解了这届名校毕业生,为何要抢着去街道办了。

  朝九晚五不好吗?假期固定不好吗?能够没有目的地活着,不好吗?

  一昧地追求世界名企、产业升级,那是愚昧的事情。

  贪、嗔、痴,是所有烦恼的根源,这些都是浪费生命的毒害。

  所以回过头来,也许生命的意义,是它根本没意义……

  去街道办才是真正的修行!

  

  今天的宁德时代,乃至很多民族企业,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

  但他们并没有向同等级的外企一样,严格遵守《劳动法》,给到员工该有的福利。

  一提发展,就是努力拼搏,艰难前行。

  一提成果,就是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这些企业家,总是把奋斗挂在嘴边,可以一谈到分配,就开始摆手:

  你开二手丰田,我开兰博基尼,都是为了公司奋斗,工作分工不同嘛。

  我还记得纪录片《美国工厂》里的一个片段,在通用公司因薪资待遇问题闹出罢工后后,一些中国人在网上嘲笑美国工人:

  “搞笑,都失业了还在争取权利!”

  

  这种嘲笑让我感到悲悯——我们真是“习惯”某种不公了。

  也许很多人都忘了:我们现在的周六周日,现在的8小时工作制,都是海外工人不断争取来的。

  多少年来,我们的多少打工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年只能勉强回家一两次……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努力和勤奋,才吸引了外资的纷纷入驻,才有了国家40年的迅速崛起。

  如果等到哪天,我们真的超越了美国,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民族企业,首先能体恤体恤自己的员工。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15: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